APP下载

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15吕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氨茶碱临床效果

吕琼

【摘要】 目的:探究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羊水栓塞患者中随机挑选6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按1~68编号,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罂粟碱进行治疗,偶数号为研究组,联合采用罂粟碱和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羊水栓塞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栓塞患者联合采用氨茶碱和罂粟碱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关键词】 羊水栓塞; 氨茶碱; 罂粟碱;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141-03

羊水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分娩并发癥,属于产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严重,并且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进行妥善的处理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研究羊水栓塞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采用氨茶碱和罂粟碱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羊水栓塞患者68例为本次观察对象。诊断标准: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出现无法解释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心烦、心率变快等情况,同时还伴有呛咳、寒战等情况,此时可以判定患者出现轻度羊水栓塞;重度羊水栓塞是患者出现以上情形的同时还伴有重度紫绀、极度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或抽搐等情况[3-4]。完善相关检查符合如下标准:(1)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各项血液检查,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小于16 s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计数小于100×109/L(10万/mm3);纤维蛋白小于或等于1.6 g/L。(2)化验室检查。行DIC血液检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有诊断意义:①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10万/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 s;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同时,检查结果显示血浆纤维蛋白质小于1.5 g/L,就可以诊断。另外,取患者的上腔或下腔静脉血液进行沉淀试验,放置后,样本沉淀为三层,上层为羊水碎屑,底层为细胞,中层为棕黄色层。取上层物质制作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鳞状上皮细胞及羊水结晶等物质。(3)心电图及X线片诊断。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张,并可以发现存在心肌劳损的情况;X线片检查发现双侧出现弥漫性点状浸润阴影,主要分布在肺门周围,并且可以发现患者肺部出现轻度扩张的情况。鉴别诊断:排除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麻醉意外或副作用、气管误吸或患者本身具有慢性心肺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休克等情况[5-6],就需要考虑患者出现羊水栓塞。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从1~68编号,奇数号34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罂粟碱治疗,年龄23~38岁,平均(26.86±4.45)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4例;偶数号34例为研究组,联合采用罂粟碱和氨茶碱进行治疗,年龄24~36岁,平均(25.44±4.44)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罂粟碱进行治疗,静脉注射给药,根据患者的情况,注射剂量在30~90 mg,然后根据需要对患者静脉或肌肉注射罂粟碱,每天的最大剂量不能超过300 mg。观察组患者采用罂粟碱联合氨茶碱方案进行治疗,罂粟碱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与对照组一致,氨茶碱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500 mg。两组治疗疗程都为3个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本次研究将治疗的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主要是指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0%以上,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是指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或者死亡。显效率=显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积分越低表示患者症状改善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病症状总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所谓的羊水栓塞就是指羊水内容物进入到了母体的血液循环,化成栓子,堵塞患者的肺血管,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如肺栓塞、休克等。羊水栓塞属于一种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类型,也是产妇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足月分娩发生者死亡率非常高,对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以保证母胎安全[7-8]。

罂粟碱属于阿片类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此药对血管、支气管、胆管及胃肠道平滑肌直接产生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解除张力,松弛平滑肌,促使冠状动脉扩张,同时使外周血管及脑血管的阻力下降,并且当肺毛细血管痉挛时作用更明显,从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罂粟碱主要在肝脏之内代谢,并且主要以葡萄糖核苷酸结合物代谢,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患者的副作用。口服本药品在半衰期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为1~2 h。氨茶碱属于一种复合物,主要由茶碱和乙二胺复合物组成,其中乙二胺具有增强茶碱水溶性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该药物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使环磷酸腺苷的水解速度下降,环磷酸腺苷在组织当中的浓度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发挥扩张平滑肌的作用,这一作用在患者的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时更加明显。另外,此药物还具有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从而增加患者的心输出量,改善供血不足的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增强肾小球的滤过率,从而充分发挥利尿作用。使用此药物可以迅速被母体吸收,释放有效成分茶碱,其半衰期较长,一般达峰时间为1~3 h。将罂粟碱和氨茶碱联合用于羊水栓塞治疗,比单纯采用罂粟碱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9-10]。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联合采用氨茶碱和罂粟碱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各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羊水栓塞患者联合采用氨茶碱和罂粟碱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神姣,余艳红,盛超,等.孕羊羊水栓塞后凝血功能的变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1):859-862.

[2]熊燕黎,宋成文,刘烩,等.羊水栓塞致心脏停搏抢救的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5-27.

[3]曾婵娟.羊水栓塞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8):579-582.

[4]孟晓燕.羊水栓塞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40-841.

[5]张诚燕,范玲.羊水栓塞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6):739-741.

[6]陆婷,仇静波,朱玮,等.羊水栓塞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2):90-92.

[7]韩传宝,蒋秀红,朱伟,等.羊水栓塞诊疗中的轻重缓急[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826-828.

[8]吳明辉.引流产手术并发羊水栓塞[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10):639-640.

[9]李季.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34-35.

[10]朱亚宁,李黎,李茁,等.临床药师参与羊水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5):627-630.

(收稿日期:2017-05-06)

猜你喜欢

氨茶碱临床效果
“高危药”氨茶碱,怎么用才安全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加服氨茶碱可致中毒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