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价值研究
2017-11-15王淑华
王淑华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控制及其遵医行为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糖控制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改善;且经相应的护理工作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方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血糖控制能力和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实践。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遵医行为; 血糖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092-02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性代谢疾病。尤其是老年群体数量的不断庞大和生活方式发生的显著改变,使得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由于糖尿病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的特点,所以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系列不良情绪,丧失继续治疗信心[2-3]。本文为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控制及其遵医行为的影响,现选取了2016年
1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84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将此84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后续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84例糖尿病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及其分型标准。其中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66.3±3.5)岁,病程1.5~6.0年,平均(2.0±0.5)年。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1~80岁,平均(66.5±3.6)岁;病程2.0~5.5年,平均(2.3±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干预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就患者自身病情程度,合理控制患者饮食,定时服用药物、注射胰岛素,并指导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控制体重。密切观察注射和服用药物后,患者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42例患者在以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方式,详细干预措施如下。
1.2.2.1 辨证施护 (1)针对烦热、多食、消瘦、大便秘结的胃阴虚型患者,指导其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蔬菜,以便泄除胃热;对多食患者,指导其合理控制饮食,防止其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对大便秘结者,给予大黄、玄参以顺肠通便。(2)针对口干舌燥、口渴、尿频的肺阴虚者,给予天冬、麦冬及鲜芦根等泡水,以生津止渴,缓解口渴、口干舌燥症状;指导其控制饮食。(3)针对腰膝酸软的阴阳两虚型患者,应禁止食用生冷的蔬菜和水果,多食用核桃、猪肾等滋补脾肾的食物,并给予益智仁、枸杞等泡水饮用,适当降低运动量,防止出现并发症(水肿、酮症酸中毒等)。(4)针对尿多、尿频的肾阴虚型患者,应控制其食盐的摄入量,给予滋阴补肾的枸杞;给予首乌、生地、百合等泡水饮用,控制病情进展。
1.2.2.2 推拿干预方式 推拿要点:拇指按压,手法由重到轻,由慢到快,2次/d,每次坚持20~30 min。
1.2.2.3 气功干预方式 取仰卧位,放松身体,深呼吸,意守丹田,2次/d,早晚各1次,每次坚持30 min,以此增强患者体质。
1.2.2.4 心理护理方式 因为糖尿病的系列特点(难以治愈、病程长),一旦患上此病,就必须面临着长时间接受治疗的现实,这就造成很多患者容易出现系列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不但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亦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开导,疏通心理不良情绪,使其恢复继续治疗的信心,以便更好实施后续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用药规律、血糖监控、适量运动及饮食控制几个方面,总分设置为45分。(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血糖控制指标改善情况:包括FPG、2 h PPG、HbA1c几项。(3)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三个层次。护理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不满意患者1例,总满意度高达97.62%,而对照组中不满意患者6例,总满意度仅为85.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增长速度的一种终身疾病,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必须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以便对血糖进行控制[4-5]。糖尿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是燥热偏盛、津液亏损,因而对糖尿病的治疗多以除燥降热、滋养阴阳为主[6]。
研究发现,良好的遵医行为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依从性,才能对疾病的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长期保持血糖的稳定[7-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在中医学中,将糖尿病分为胃阴虚型、肺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肾阴虚型等几种症型,因此在对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时,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辨证施护措施,并配合推拿、气功等中医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着明显的作用[9]。本文研究数据和结果也直接的证明了这一点。由于老年人对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一般认为得病之后就得吃药,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对于护理这类非药物治疗的方式一般认识不深。但殊不知,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占有重要的价值比重,因而护理人员应逐渐的引导患者和家属认识到护理工作对疾病治疗预后的重要性,以便更好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
本文研究结果看出,经护理工作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均较护理前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仅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6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仅为85.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贾会英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為,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血糖控制能力,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美明.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139-140.
[2]罗萍.中医护理干预对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7(8):119-120.
[3]王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81-183.
[4]何林娟.中医护理干预对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EB/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8(15):129,131.
[5]吴雅娟.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37-138.
[6]冼梅芳,胡紫光,黄小娟,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153-155.
[7]黄奕燕.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575-1576,1579.
[8]杨瑞芳.延续性护理服务在出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2856-2857.
[9]罗芳,刘艳芳.中医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110-111.
[10]贾会英,郭梅芳子.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今日健康,2016,15(9):307.
(收稿日期:2017-0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