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文眼

2017-11-15许伟鸿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眼教学价值

摘要:标题是课文的眼睛,教师应抓住这个“文眼”,因题设疑,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通过品读、置换比较等手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關键词:文眼;教学价值;因“题”施教

一、“文眼”小,容易被忽略

语文课文标题字数不多,因其不起眼,教学中常被师生忽略。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如同物品的名称一样,仅为方便称呼而已。二是运用范围有限,即使认识到课文标题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许作用,但也仅限于新课导入、板书或解题,难免流于粗浅,导致标题的教学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其实,小标题往往有大作为。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二、“文眼”深,理应被重视

首先,标题在具体篇目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般来讲,课文标题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如《背影》;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伤仲永》;蕴含象征意义,如《台阶》;语意双关,包含双重意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全文的“文眼”,如《敬畏自然》;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如《喂——出来》。由此可见,“文眼”的作用不可小觑。

其次,课文标题的教学价值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解答关于标题类题型。近年来,中高考对文本“标题”的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综合来看,可以归结为“标题含义题”和“标题作用题”两类,这就要求应注意把解读这类题型的方法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同时,语文教师要注意传授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其二,给自己的习作拟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会拟题或因拟不好题而影响习作进度的学生大有人在。另外,给材料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占了绝大多数,这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拟题能力。因此,让学生把课本中关于标题的理解、感悟、体会、启发、方法等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不啻为师生教学相长中一次质的飞跃。

三、“文眼”贵在因“题”施教

以下方法可以发挥“文眼”的教学价值。

(一)捕捉信息法

读课文的标题,宜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初期,标题常常隐含了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等信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针对标题我们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细读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始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

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捕捉标题中隐含的信息,据此推断课文的基本内容;问题2旨在引导学生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能根据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找到过渡段,进而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告知了作者学习生活的两个地点,用“从……到……”的格式连接,表明了地点的转换和写作的顺序等信息,该文篇幅较长,但在这两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捕捉标题信息便可清晰地感知课文的内容。

依此类推,学生对后面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也能驾轻就熟,会发现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品格的两个方面,中间用“和” 连接。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类似,两篇课文的内容都可围绕“两”字来概括,前者为“两段经历”,后者为“两种品质”,结构也大至分为两部分,而联系上下两部分内容的必定要有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读标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捕捉发现标题中隐含的信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既省时省力又巧妙准确,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意识逐步确立,概括能力不断提升,标题的教学价值也得以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二)品读探究法

对于有些课文,品味标题环节适合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这样的课文标题一般有言简意丰的特点。如《伤仲永》,先叙事,后说理,有感而发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标题不仅蕴含了作者的感情,还暗含了本文的线索和写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伟大的悲剧》,看似矛盾,实为赞颂。

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 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教学中让学生探究: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查找文章中多次写到花,多次暗示爸爸病情,如开头处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地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写法)秉性爱花的爸爸辞世。同时,揭示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颇有情味。仔细品味,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涵和写法的理解。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环节,标题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印证和呼应课文内容。所以,品读标题不能脱离文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关键字词句,仔细揣摩,同时结合阅读有关背景资料,联系思考,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及写法。

(三)置换比较法

对于那些直接表明写作对象的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置换标题,如《狼》《猫》《羚羊木雕》等课文,激活学生思维,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以《羚羊木雕》为例,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给文章重新拟定一个新的标题,并说出理由。结果,学生拟定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友情与亲情》《我该怎么办》《风波》《礼物》等题目,师生通过共同交流讨论,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又提出:作者或编者为什么不用你们拟的题目,而用《羚羊木雕》为题呢?学生的探究热情再次被激起,教师顺势将教学引入新的探究阶段,通过比较发现,原标题优点不少:点明事情发生的缘由(羚羊木雕因珍贵而成为事件的导火索);具体直观,一目了然;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羚羊木雕是什么?从何而来?有什么价值?);起到线索的作用。经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原题《羚羊木雕》更为贴切,同时告诉学生,把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可谓一举两得,效果更佳。

置换标题,并非要取代原题。学生因忽然由被动接受者一跃成为评判者,产生了强烈的喜悦感和优越感,参与的热情被迅速激发。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认识课文标题的教学价值,紧抓“文眼”,因“题”施教,小“题”大做,巧做“文章”,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傅亚男.巧拨千斤解“标题” —对“标题型”教学的浅思[J].语文教学之友,2016,(4).

作者简介:许伟鸿(1973—),男,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眼教学价值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紧扣“文眼” 有效提问
散文阅读有方法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准确捕捉“文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