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新意与深意(下)

2017-11-15袁秉达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袁秉达

[摘 要]习近平回溯和总结十月革命1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探索历程,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刻意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过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100年前,列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国实践的新时代,开始探索“管理俄国”的伟大实践和发展规律。可惜,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落得亡党亡国的悲剧。现在,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破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难题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将为人类追求美好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社会主义;百年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11-0001-03

习近平对十月革命一百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论述及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晶。习近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百年实践史的维度,对中国与苏联两个颇具代表性的社會主义大国的实践形式与发展模式进行鲜明比较,旨在告诉人们“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进入新时代。另一方面,习近平又从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大趋势的维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进行现实的对照,意在阐明发展中国家选择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12]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在他们分析和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时,总是紧紧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向全球扩张这一主题,多维视角分析了世界历史发展演变的新态势和总趋势,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习近平注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置于和平发展时代的全球化现实基础之上,并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阐发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一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全世界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二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消失,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与之相对应,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与世界各国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全球化进程中,才能驾驭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又为人类文明的现代化事业发展找准新定位,做出新贡献。

(二)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中,列宁、斯大林等人对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思考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都没有最终走向成功。破解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难题的重任,已经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从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与“苏联模式”分道扬镳,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到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变化,新就新在民族复兴实现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新活力、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新就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本问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治理实践中做出令世人瞩目的巨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容易。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治理”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高频词。从管理走向治理,一字之差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强调说:“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实际上,习近平已经创造性地提出和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的基本问题。近年来,习近平在回答这一基本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新概念、新方略、新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开创新局面。endprint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我们将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同时,中国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推进全球治理,为人类追求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能否在世界大变动中把握机遇、在国际大棋局中赢得主动,需要胸怀全局和统筹谋划的大智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3]这“三个意味着”,充分肯定了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而取得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也表明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新贡献的决心和成效。

因两次世界大战造就的革命形势而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属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二战后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中国都面临着如何走向现代化、如何治理国家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考察,从多维角度向人们揭示了我国“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内的主要实践是大力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在国际上的主要实践是治世,即推进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让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完善,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加强更加透明、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全球有效治理,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巨大成就,对世界各国家人民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故事,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8.

[5]李慎明等.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第五集)[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3).

[6]李海年.习近平总结苏共亡党教训敲响啥警钟[DB/OL].人民网,2013-08-30.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16-07-02.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N].人民日报,2012-11-9.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10]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

[11]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1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1.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 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