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时代团体操设计特点

2017-11-14罗安元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特点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等大型团体操视频资料,归纳数字时代团体操设计特点,为团体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时代;团体操设计;特点

团体操有鲜明的主题,高度的艺术性,体育运动的特点 1[1]。随着个人电脑的兴起和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团体操在创编手段及表演不断创新,使呈现给观众的团体操更加丰富多彩,其具有主题思想、科技手段、团体、文、体等特点2[2],从特点变化来看增加了科技手段,尤其在体育数字媒体创新典范的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科技手段贯穿团体操的创编、表演、观看方面,达到体育、科技、艺术、文化、经济等领域的高度融合,如大型的团体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如地面升降舞台、多媒体、地面LED系统、指挥系统、通讯系统等几十项高新科技,观众可以现场观看,全世界观众可以从电视、网络多媒体观看。技术的进步和团体操的融合几乎可以让创编者梦想成为可能。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到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大量的科技元素让团体操在设计上具备以下特点。

1 设计需要科技手段

团体操队形、动作、情景等设计采用手工绘图,其工作方法繁琐复杂且绘制时工作量极大,也无法动态演示预先方案的编排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编排与演示技术逐渐成熟,其三维的表现能力和操作的直观性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团体操的编排演示的需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预先虚拟编排演示团体操的排练过程,可以提高其设计效率,也能让组织者更清楚排练中的不足。利用Flash动画可了解动作和队形变化的关系,动作的速度和队列队形变化的速度和音乐的关系,表演者的位置3[3]。纪庆革等采用有指导的虚拟人群仿真技术,对团体操编排和演练进行计算机仿真,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团体操编排和演练原型系统,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北京理科大学软件学院李立杰教授采用虚拟仿真系统,在队形、动作、照明、声音、动画、情景、视频特效进行虚拟现实,分秒不差并真实演练整个表演过程。

2 设计理念需要创新

创新设计理念结合属于时代的产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内部的600余盏比赛照明灯全部被弃用,张艺谋选用自带的照明灯具。科技进入数码时代,灯光效果也过渡为数码灯。这种新兴的灯光效果使得08年奥运会开幕式舞台效果的规模和想象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电脑控制的烟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彩色脚印,拉开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序幕,开场的卷画轴就打开在一个巨大(长147米,宽22米)的LED屏幕上,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上面铺了4万4千颗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中。平昌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惊艳平昌,震撼世界,两只萌萌哒的熊猫成了主角。熊猫设计到制作,川北大木偶剧院工匠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团体操设计表演者身体和身体服装的延伸、在运动或舞台表演方面符合表演者身体的任何事物及嵌入服装的技术,结合视觉,听觉,科技技术,时间和建筑等元素,显示内容的技术方面通常包括屏幕上的投影,集合,表演者或其他二维和三维制作。编排中还要考虑使用发光显示器,如电视屏幕,LCD屏幕,LED面板,显示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甚至发展到使用机器人技术,立体投影技术。新的设计理念能够对设计表现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中能够产生连锁反应,创新和完善设计风格,并改变设计使用材料。

3 视觉传达数字化

从台式机到功能强大的手机,个人计算机的流行已经催生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的模拟到数字革命,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以及我们创建和分发各种形式的富媒体(具有动画、声音、视频和/或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法)娱乐的各种方式。我们已经发展成為一个更加注重视觉的文化的社会,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视以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视频屏幕似乎跟着我们。创编者有责任使数字媒体与现场表演之间的关系清晰,这要求创编者了解数字媒体的运作,设计所需的设备以及如何使用所有软件和硬件:舞台现场摄像头远程呈现实时摄像头馈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传感器驱动等。 在未来可能延伸到观众响应、手机网络、发短信进行专业互动。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清楚这种在世界上存在的方法如何在表演领域创造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设备和体育文化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接近一个几乎构成体育表演的时代,体育和数字世界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能归因于它们的融合——数字体验通过可穿戴技术变得更加物理化,通过共享大数据和身临其境的观众体验,体育正在变得更加数字化。

(Endnotes)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团体操表演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团体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1960.

[2] 张予南,高留红.团体操[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 汪慧婷,徐慧平.Flash在校园团体操队形变化训练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

作者简介:罗安元(1978–),男,四川资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运动健身。

规划项目:2017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PY82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特点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