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
2017-11-14刘熙荣
刘熙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浪潮步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结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在社会中的实践,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效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而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还不是很强,想要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就必须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从各个反方面抓住学生的心,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灵活多样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制作精美的的课件;选用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丰富而生动的学习材料;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精彩的导入活动把学生拉入课堂
导语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从而点亮他们探索知识的心灵之灯。刚开始工作,我走上讲台时发现学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听话。比如学生们刚做完广播操,这个大课间有半个小时,大家都很兴奋。我想,他们的心应该还在操场上,我应该怎样把他们的心拉回到课堂上呢?于是,我试着让他们安静下来,我问他们:“刚才的课间很长啊,大家玩得都很高兴吧!?”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是——”这会儿,教室的嘈杂声小了很多,于是我又说:“进入中学我们发现中学和小学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从小学到中学,我们都进入了新的环境,迎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你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呢?” 学生答道:“想——” “好的,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心理测试,测一测你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这样,孩子们就顺利进入课堂,我想幸好自己有准备,不然这堂课就是一团糟了。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老师为课堂主导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单纯的 “灌输式”教育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因此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学习变得很被动,学生接受的知识也会很单一,知识不是很广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灌输式”老师的教学很机械使得课堂效率很低。尤其是是信息化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课程,它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自主地去探索、理解、体验才能完成,单纯说教就更无意义了。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主导,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以外,还要观察、模仿、解题、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老师的教学除了讲课以外还要示范、演示等身教活动。这样的角色互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把情景教学融入课堂
情境教学主要是利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应该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長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老师还需要注重情景设置的多样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比如同一科组的老师应该经常相互听课评课,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会加入学校和班级的事情,这些情景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自然有话可说,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就达到很好的德育效果。有的老师喜欢在备课的时候加入国家大事和亲子关系的案例和情景,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达到理解父母,关心家庭的效果。
老师还应该注意对于情景科学认识与审美认识相结合。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有科学方式和审美方式两种。由科学方式认识的是事实性知识、思想性知识,比如我们的课本知识。由审美方式认识的世界是评价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规范性知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既然设置了情景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强调学生要结合课本知识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多谈自己的看法,在探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