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人爱做义工

2017-11-14李亦

沪港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义工义务

李亦

义工理念深入港人生活

“姐姐,请买一支旗吧。”“请帮助弱势家庭,向我们买一支旗吧!”……在香港的街头,“卖旗筹款”经常可见。这种募捐活动俗称卖旗,是香港慈善机构向社会募集捐款的最常见方式之一,所筹得的款项多用于扶贫安老或机构本身的活动项目等。而这些身着特定制服、手拿钱袋和贴纸、不断向过路行人发出呼吁的男男女女,可能就是绝大多数人对香港义工最直观的第一印象。

义工又叫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那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香港义工服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开展,特别在1998推行“全港义工运动”之后,志愿服务已蔚然成风,形成较成熟的体系。香港的慈善机构种类各异,主要包括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香港红十字会、东华三院、义务工作发展局、义工联盟、救世军等;另有不少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都设有大大小小的义工队,不定期为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提供服务,例如香港海关义工队在圣诞节期间为单亲家庭赠送御寒衣物及生活用品、驻港部队官兵逢年过节探访安老院长者并送去食品……

登记制与激励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义工队伍,合理调配义工资源,香港实行义工登记制度,这也使得加入义工比较便捷。不论年龄长幼,都可以向不同的公益机构申请,登记加入义工队伍。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在香港11个区都成立了分区办事处,市民可拨打办事处电话直接报名,或在网上填写信息报名,办事处将根据报名表上填写的服务时间段与特长,为其安排义务工作。

近年来,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开始实行注册会员制。个人或者组织,可申请成为某公益组织的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并完成一定时数的服务。例如香港义工团招募的会员有效期为两年,个体会员收取100港币的会员费,团体会员交纳1600港币的会费。会员费用于为会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义工表彰奖励等。与此同时,会员也可享受相应的权利,如在义工团指定商号享受免费餐饮和购物优惠等。

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对义工的激励措施。如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100港元以上给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多捐则多免。香港地区青年人如果参加满8个小时的义务工作,就可得到一张迪斯尼门票。

每年年底,香港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义工嘉许典礼。全年表现优异的义工会都会出席该典礼。获奖者将会得到行政长官夫人与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亲笔签名的嘉许状,表现极其优异者,其事迹还会被挂到联合国的网站上。

有趣的是,在香港还有服务交换,主要是通过“时分券”来实现。香港乐施会赞助发行的时分券共分为1小时、1/2小时、1/6小时、1/12小时四种面额,凭借着时分券,就可换回相应时数的义工服务。

当义工成为人生态度

香港社会福利署下设推广义工服务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全港义工服务的推广策略,促进社会共融。2015年,督导委员会曾以“义工生活新体验”为主题,鼓励市民加入义工行列;2016年更进一步提倡“人人做义工、生活不一样”,呼吁各界人士体验做义工带来的快乐、满足感和人生意义。

组织者表示,义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别性或单次性的义务工作,第二层次是持续性的义务工作,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被动型”。第三层次,即融入生活之中的义务工作,例如,天气转凉了,虽然今天没有被安排做义工,也还是主动去老者家中为其添衣。此时,义务工作不单只是一次活动,而是一份心意及一种生活态度。

细水长流,源远流长,当人人将义工当作生活态度,换来的当然是可观的义工人数、服务时数的增长。而全港义务工作的发展也逐渐迈向创新、多元化及專业化。以义务工作发展局为例,其辖下各义工团内会不定期按需组织各类专业化的义工队伍培训,包括文化艺术指导、体育活动、清洁及维修、幼儿照顾服务等,并提供专人培训,帮助义工“先提升自己、再服务社群”。

青年义工成为中坚力量

香港义工活动很多,从三四岁小孩到八旬老人都有义工项目可以参加,几乎覆盖所有群体。最特别的是,香港格外注意培养青少年义工。自2001年起,香港社会福利署每年都会安排获选的香港杰出青年义工到亚洲各地交流。因为青年人是义工团队中的宝贵资源,希望交流可扩阔他们视野,促进义工服务发展。香港社会福利署数据显示,登记义工人数中,25岁以下有65.9万人,超过半数,这反映青年义工正逐渐成为义务工作者团体内的中坚力量。

2011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开始推行香港青年服务团计划,资助18至29岁香港青年到内地偏远地区服务,至今总共有近110人参加。

去年,政府也首次推出“香港大学生计划”,鼓励本地大学生前往联合国位于东南亚的单位做义工。首届10名学生已完成计划,第二届学生现正于东南亚国家及地区服务。政府计划明年起增加计划名额至20人,为期3年,带动更多青年投身海外义务工作。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致力培育青年义工领袖,其中“4C青年义工领袖计划”重点培育14至16岁的学生,通过4C发展模式(自信、关怀、承担、勇气)帮助青年建立良好品格和公民意识,推广义工精神。

黎同济是义务工作发展局内培育青年义工的“导师”,连续3年带领青年义工走进广东韶关山区,探访贫困儿童并组织各种联谊活动,这使他感触很深。临走前,山区孩子们一句“哥哥姐姐,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让在场义工无不动容。“助人亦自助”,黎同济坦言,对比来看,参与过义工活动的青年更有承担,言语、处世也更为成熟。

26岁的岑俊彦曾与8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费去非洲的坦桑尼亚做了3个月义务行医,协助诊治当地病患。他回忆当年在非洲的情景:奶白色的洗澡水、每天吃抗疟疾药品……但他表示,看到被医治好的人开心地生活,很有满足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香港青年协会(简称青协)成立于1960年,也是青年义工的孕育地之一,有数万义工遍布港九80余个“青年空间”及服务中心,全年不间歇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义务帮助,就连暂寄在“狗狗救助之家”内的600多条狗狗也接受过义工们的援助。青年义工最暖心的活动,则非新春“邻舍团年饭”莫属。2017年贺岁时节,香港青年协会100支“邻舍第一队”逾2500名青年义工邀请到1.2万位街坊邻居,在全港18区席开1000余桌,饱享盆菜宴,载歌载舞,共迎新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义工义务
跟踪导练(一)(4)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带上孙子做义工
“良知”的义务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