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2017-11-14张家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探析小学数学课堂

张家林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自主探究学习法成为了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新型教学模式,走进了小学数学,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自主探究学习法”让数学建构在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上,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文章就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课堂展开探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法;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66-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显而易见,就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使学生能够以一种主人公的姿态深入实践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在实践合作探究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进行整合,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并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学生整天做习题,却不知道数学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小学教学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呼唤素质人才,而培养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艺术魅力的课堂教学。因而,如何积极引进“自主探究学习法”,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以实现素质人才的培养,将显得十分重要。

二、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诱发动机,初步感知”——生探究之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其关键前提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创设情境不失为一个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好方法。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还要依托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把教材中的内容和情境融合在一起,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直观、具体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认知活动与自身情感的结合,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情感的驱动作用下,在学习动机的催化下,在情境的引导下,专心探究。

(二)“激活思维,感悟新知”——萌探究之芽

数学是一门充满着矛盾的学科课程,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这些矛盾性的知识练习和交替,不时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当时,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之中。譬如说,在学生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如下题目:修路工程队伍修一条80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学生们都兴趣高涨,畅所欲言,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最后得出了六种不同的解法。显而易见,通过各种思路解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应变力和灵活性,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三)“活动体验,精讲点拨”——开探究之花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变迁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数学中的奥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思想意识,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动手操作所留下的印象效果更好。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好书中的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从如下四步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①动手操作。由学生摆出3个2个小圆片,列出加法算式:2+2+2=6,在操作中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小红花摆出4个3;用三角形学具摆出5个3,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并观察每个加法算式中加数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②由三道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乘法。说明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③观察比较,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得出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便捷。④抽象概括。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概括出乘法的意义。

(四)“应用践行,内化提升”——结探究之果

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得知,课程内容一般都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是在于“做”和“经验”,其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中提升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最终能在实践中把新知识内化为实用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活动的实施范围可以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版块的《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设计,①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对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及办学情况等进行研究,并对所研究的数据进行情况分析,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学校近年来的进步。②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学生习作、图画、图片等,学生根据成果谈谈自己的经历体验、心得体会、以及自己发现及想要咨询的问题。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地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性的促进作用。为此,相关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自主探究学习法,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数学教学课堂在自主探究学习这剂神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2]洪毅辉.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3]蒲玉泉.初探小学数学“5215”有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探析小学数学课堂
体验式教学在军事理论课中的应用探析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扁平化设计在网页版式中的应用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