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究
2017-11-14康治艳
康治艳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大量古代诗歌,现代新诗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品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用课堂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老师教转变为自己去发现,去理解,提高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29-01
探索现代诗教学的方法,美读为要、陶冶心智。高中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注重方法,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看不上眼,却采取了分析诗歌的中心思想以及背诵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极为枯燥,很多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效果,本文将详细的分析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一、通过朗读,有效的感知诗歌的魅力
朗诵给诗文插上一双轻盈的彩翼,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朗诵艺术的魅力,更是一段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通过对诗歌文本的欣赏来培育学生语言创造的能力。卓越的诗歌文本往往是典型的语言创造的结晶,学生感受“创造之美”,最终是为了再创造新的语言艺术,以推动人类语言文化的进步。诗歌朗诵是诗歌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将诗歌的具体含义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来。朗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步骤:听读、跟读、自读、诵读。以读促解,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并朗诵诗歌。诵读就显得很有必要,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诗歌学生无法理解,但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诵读的作用。
如:在《我爱这土地》一课的教学中,为将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要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母亲的情感紧紧相连。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可以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并体会到作者眼含热泪,怀着诚挚的感情,对祖国母亲唱出了《我爱这土地》这首爱国主义恋歌。
二、运用情境教學,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诗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教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起着启动形象思维的作用,能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化的形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实际,自我解决问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诗歌重在意境的营造,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快速抓住意境,深入了解诗歌。但是,高中学生的能力还不足以深入理解诗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教师营造诗歌意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给学生创作一个和阅读诗歌相适应的环境,带学生进入诗歌。
如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这首诗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诗当中的经典作品。在《雨巷》一课的教学中,其中的精彩语句为:“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析这几句时,应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诗歌创作时间与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于1927年,那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我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间的混战为人民带来的苦难。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学生可以知道作者借雨巷之名与雨夜之势,暗指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并表达出了一种不满、愤懑以及无助的心情。此外,课堂上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顶真、排比、代指等手法,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现代诗歌。
三、布置写作任务,升华学诗境界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的语文学习过程。任何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诗歌也不例外。在学习了如何品读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运用阅读加写作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笔者都是安排学生写作读后感。读后感写作比较自由,字数也没有限制,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创作热情。
如:郭沫若的《天狗》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面上看通篇都是情语,细细咀嚼则不难发现其中情中藏景。它需要鉴赏者根据诗歌语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诗歌意象的二度创造。这正如制作音乐TV时为音乐旋律构思艺术画面一样,鉴赏者要在想象中有意识地为那一行行被激情裹挟的坚砰诗句“配像”。请同学们试着由情生景地描绘一幅神奇的画面。这样可以“活化”文字后面的火热灵魂,是从“接受美”转化为“创造美”、从“输入型欣赏”走向“输出型创作”的一条捷径。
四、分析基本意象,逐步把握诗歌的主旨
诗歌是一种借助意象委婉曲折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文学体裁。“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思想的客观事物。意象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解读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意象的解读。要学会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领略现代诗歌中的音乐美、画面美,在现代诗歌教学的开始在宏观上对文本进行细读,让学生了解深层次的含义,在细读之后感受诗歌中的音乐韵律和所构建的画面,根据词语的节奏、韵脚、读音的轻、重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诗歌体验。在进行现代诗歌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诗歌的结构进行基本的了解,如果缺乏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将会很难深入到诗歌文本中去。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艾青是我们所熟悉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出生地主家庭却在生下后不久就被寄养在保姆家,这使得他从小就和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1932年从法国留学回国,不久因为“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这些经历都使得他对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清了黑暗势力的本质,让他毅然坚定地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为他们高唱。抗战爆发,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土地,民族遭受践踏,人民在战火和蹂躏中挣扎,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艾青诗歌最核心的主题,那就是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同情人民。《我爱这土地》就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许淑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生活教育,2014(10).
[3]陈友萍.巧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4).
[4]徐诗颖.试论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5]黄沼锋.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