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读书类电视节目对比分析研究
2017-11-14黎子豪
【摘要】风靡全球的电视真人秀逐渐占据着全球电视界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商业逻辑推动下,收视率似乎成了电视节目生存的唯一衡量标准。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呈现泛娱乐化现象,缺乏文化内涵,读书类节目的产量甚少,个中发展原因值得探讨。本文主要分析国内外读书类节目的形态并分析其优劣势,对如何进一步迎合受众喜爱的标准,提出创新性建设意见。
【关键词】读书类节目;节目创新;脱口秀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80-02
一、国内主要读书类节目
1.央视《读书时间》
开播于1996年5月12日,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一档电视读书节目。该节目是国内第一档读书节目。1996年5月12日,《读书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播。2001年7月,《读书时间》归入央视科教频道麾下。2004年2月9日,科教频道改版,新设文化周刊《五日谈》,《读书时间》作为其中之一,作全新改版。2004年9月13日起,栏目形态调整,改变原有播出方式,《读书时间》不复存在。在文化类节目消沉的时代,《读书时间》犹如一朵奇葩,在默默中捧出一缕清香,在苦旅中坚持跋涉,八年里风风雨雨,几千个日日夜夜,为大众耕耘着一片文化的绿洲。
2.央视《读书》(原《子午书简》)
《读书》栏目是一档和大众一起分享好书的栏目。它用丰富的电视手段传递书中的精华和信息,请爱书人在节目中与观众分享读书的快乐、解读和推荐好书,带动民众读书好、好读书。首播时间:每周五22:45,片长:51分钟,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现任主持人是张绍刚。
3.《开卷八分钟》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节目长度为8分钟。该节目主要主持人是梁文道,节目从2007年1月1日开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这个节目就是希望可以每天介绍一本书。也就是说在8分钟的时间里,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每一集节目除了帮观众读了一本书以外,对观众来讲也是一个协助他们选书来读的过程。
4.《朗读者》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顶级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5.《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最初源自一档英国综艺《LettersLive》,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由黑龙江卫视主持人翟毓红主持。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将持续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以单曲、合集两种格式创新推出。《见字如面》合集版每一集不但会集结多位明星读信,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
6.《书香北京》
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的《书香北京》是一个彰显主流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全媒体文化品牌。栏目定位于“品味读书人生,感受知识力量”,以书为载体,结合当前热点话题,邀请重量级嘉宾,进行演播室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分享嘉宾“读书改变人生”的亲身经历,从最亲民的角度体现阅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7.《一千零一夜》
2015年6月15日第一期开播,在优酷平台上播出。《一千零一夜》是一档全新的读书节目,“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梁文道将用1001夜,与观众分享他对经典的独特理解。《一千零一夜》是完全超越以往的文化、阅读类节目,由梁文道策划并主持,全程实景拍摄,每集都在夜间拍摄,梁文道在街头、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导读中西方的经典书籍,寻找都市人渐渐遗忘的阅读乐趣,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二、国外著名读书类节目
1.《奧普拉读书俱乐部》
电视脱口秀女王欧普拉·温弗莉被美国图书业视为女皇级的人物。她主持的电视节目《欧普拉读书俱乐部》(Oprah'sBookClub)创办于1996年,其做法是每个月选择一本书向电视观众作介绍,她和大家一同研读这些书籍,并请作者来节目中与读者交流。这种独特的做法不久就使节目声名鹊起,节目平均每期有3300万观众收看。欧普拉奉行的口号是“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她推荐过的所有书籍无一例外地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美畅销书。
这个读书节目能获得成功,除了欧普拉的个人魅力,在运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它通常会在月初时公布该月选书,让读者有几周的时间买书、读书,以便于欧普拉谈这本书时,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与讨论。这样一来,也让出版社有时间加印书,并举办一些促销活动。
该节目不是就书说书,而是将这本书的外延无限扩大。整个节目的设计完全是按照观众的接受逻辑来的,从作者因怎样的生活遭遇,产生了怎样的思考来写这本书,到作者将奋斗、追求、爱这些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统一在一个个故事里。故事讲完了,观众也就明白了:哦,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有这么丰富的传奇经历、这么有智慧的思想,他写的书应该是有价值的。
2.《毕沃读书》endprint
早在1975年1月,法国电视二台开创了由贝纳尔·毕沃主持的《读书》节目,每周五晚9点30分开始,在约90分钟时间里,没有影视,不播音乐,全部是由主持人和被评的书的作者和读者一起侃侃而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毕沃熟谙出版行情,本人就是评论家,他谈锋或机智,或幽默,或诘难,或褒贬。这个高雅文化节目,长时间地在法国全国收视率排行榜上处于较前列位置,《读书》也成为法国电视史上最著名、最长寿的文学节目,该节目一直延续到1990年。
在10多年间,毕沃的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视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知识分子都把在“毕沃节目”中亮相当做无上荣耀。1991年,毕沃在离开《读书》一年后又复出二台,创办并主持《文化汤》专栏节目。节目还保持原来节目的基本风格,并再次获得成功。这个新栏目的名字具有多重含义,有生物学上的“培养基”的意思,也有“文化杂烩汤”的意思,读书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毕沃的头发已从青丝变成白发。“像法国电视台著名读书节目主持人贝纳尔·毕沃一样,把《读书》一直做到白发苍苍。”这曾是众多读书节目主持人的梦想。毕沃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国界。
3.英国《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
英国BBC第4频道的《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Richard&JudyBookClub)同样是畅销书的缔造者。这是一档周一至周五下午播出的电视脱口秀节目,由一对夫妇理查德·马德利和朱迪·芬尼根联合主持。2004年,该节目正式成为固定栏目。理查德和朱迪不仅定期发布推荐书目,还推出了一个由读者票选产生、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年度小说奖。这档夫妻秀在3年的时间里,已经重新塑造了英国畅销书榜的面貌,甚至改变了大众的阅读取向。2004年,该节目推荐的图书共销售了430万册,价值2530万英镑。
有人认为,《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过于关注作品的销量,而对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却关注很少。阿曼达·罗斯是这个节目的创始人和幕后英雄,同时负责挑选要推荐的图书。她认为,文学价值并不是她这个节目的特别要求,“只要是一个好的故事就行”,这是她对图书的唯一标准。
罗斯说:“我选书的原则很简单,那些让我欲罢不能的书是我挑选的目标。”目标人群是仍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人士。为顾及到人们的各种兴趣,每次推荐的书目要有一种平衡,兼顾到小说和非小说、女性小说和男性小说、移民小说和英国本土小说的爱好者。
三、差异化的背景与节目形态
1.阅读传统的差异:分享与自悟
在学者们分析《奥普拉读书俱乐部》为什么成功时,泰德提出:研究《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的重要性时,“不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它是一个俱乐部,从定义上来看,意味着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团体,或者更为乐观地说,是指有意愿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讨论的那一部分读者群体”。
图书俱乐部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现在已经成为西方人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图书俱乐部的成员通过俱乐部的推荐去选择阅读书目,然后可以就同一本书进行交流与探讨。图书俱乐部所营造的是一个将图书由“被看”走向“被讨论”、众人能够参与并分享读书体验、分享快乐的公共话语空间。在此话语空间中,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谈论自己对于书籍独特的感受,同时与他人进行对话。可以说,俱乐部在营造公众话语空间的属性上与电视媒介有着某种共通性。如果将一台摄像机直接去原生态记录一次俱乐部活动,也具有可以在电视上展现的条件,因为这里有交流的平台、有对话、有分享,有着满足电视视觉化表现的元素。
然而,在中国,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读书的看法更为强调的是在适宜环境中带有自悟性的个人阅读,“妙处可悟不可传”,最精彩之处不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而是在“拈花一笑”间了悟于心,就如南宋美学家严羽所提出的“大抵禅道惟有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的“妙悟”之说。然而,这“悟”字是最难在电视空间上用影像来传达的。因此,中国电视读书节目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如何让大众改变千百年来读书是个人阅读式的传统,让读书从自悟、围炉夜话,进入到公众话语空间。
2.节目形态的差异:脱口秀与谈话节目
从节目形态来看,国内大部分的读书类节目都是谈话类节目,而国外的几档经典读书节目都属于脱口秀。
脱口秀是人际交流中较为原生态的展示(show),更为强调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主持人能够说“真话”、“刺话”。毕沃曾表示,“向一位作者说他的近作令人失望,无论就读书的乐趣或礼貌而言,都无伤大雅”,其直言不讳的性格非常鲜明。
中国电视读书节目从传播模式来看,更偏向于传递模式,虽然节目主持人与嘉宾是在对话交流中构建话语场,然而,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传递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在谈话节目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观点的沖突、现场观众的互动,而是强调观众对书籍本身、对作者写作背景与经历的认知过程。相对来说,国外电视读书节目更偏向于展现模式,其强调的是分享、参与、情谊等。正如詹姆斯凯瑞指出,“仪式观点并不直接关注空间中的信息扩展,而是社会在时间上的维持;它并不以信息的行为为目的,而是共同信仰的表现”。
四、读书类节目发展创新要点
1.灵活的表现形式。
对电视读书专题节目来说,常规的表现形式是:谈话型、主持人+演播室讲评+短片、情景再现式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足够灵活与丰富,形成和谐统一又灵活变化的完整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结合多媒体的特征,增加不同的表现形式,强化演播室内外场效应的表现,体现出丰富视觉变化。
在《华少爱读书》这个节目里,其中一期的主题是《手机是人体“器官”》,这一期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上就取得了明显的效应。开场用Flash动画导入旅行的火车这一情境,火车上人人埋头看手机,由此提出了这一疑问:手机是人体“器官”吗?接着华少导入介绍了《手机》一书,并联想到了葛优先生在电影中的那一段经典对白,接着进行了电影回放,这样的形式无疑欣赏性和趣味性十足,对于激起观众由此而产生的读书欲是很强烈的。这种编排形式,将以往过于呆板的电视读书栏目变得立体活泼,受众人数不断增加,收视率也一度飙升。endprint
2.精选新颖内容。
电视读书节目应常做常新,在制作节目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以新推新。热门书籍处于不断地变化,如新作品、新作家的推出等,应在这些“新事物”上做文章,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惊喜;二是推陈出新。部分经典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只要节目组稍微改变一下思考与观察的角度,在同中求异、常做类比归纳,就很容易发现全新的宣传、报道题材。
3.鲜明的主持人形象。
对于一档文化节目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机智幽默的主持人是举足轻重的。要想满足公众对一个被贴上文化标签的读书栏目的心理期待,必须打造风格鲜明、个性突出的智慧型节目主持人,改变以往提问像流水账式的老生常谈或在专家学者面前小学生式的谦卑,能灵活应变地与被访者对话。
风格鲜明的主持人还能赋予节目个性化的风格,他们往往不拘泥于图书和作者,能及时地加入自己的观点、理解,与被访者进行思想上的颠峰对决,碰撞出火花,从而赋予节目更高的风骨和文化底蕴,满足观众对睿智和博識的期待,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冉儒学.真人秀节目形态分析[J].当代电视.2002.(6).
[2]宫承波,张君昌,王甫.真人秀在中国[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3]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洪丹.真实电视真实的谎言.[J].读者文摘.2002.(4).
[5]余小梅.广告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王憬晶.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8]余霞.传播心理学笔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苗棣,毕啸南.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10]张绍刚.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安奈特·希尔.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黎子豪,男,1992年7月生,广东广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生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