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式的教学策略

2017-11-14杨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杨英

【摘要】《递进式教学》是由姜孟撰写,知识产权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文中是以高中化学为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探究教学,笔者发现将其运用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学素养。文章以递进式教学理念的含义和特征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式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式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64-02

一、关于递进式教学理念的内容概述

1.递进式教学理念的含义

递进式教学理念是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模式、学习思路为中心进行开展的教学内容,是由小见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层深入递进,进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训练,达到教学目标的最终要求。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是以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将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材内容的划分,将教材分为音、字、词、句、段、篇,再结合教材大纲的要求具体讲解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2.递进式教学理念的特征

递进式教学理念有其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因着这些特征佐以实施,才能真正刻画递进式教学的内容。其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这是与分层教学有着相似之处的主要特征,但不同之处在于以小见大的深入递进模式。在语文课文学习中可以以某个问题或中心思想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全篇的理解与剖析,而不是单单的将学习内容进行分层,适应不同学生的理解。这是在纵向思想深度上的横向广度挖掘,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认识。其二,知识零散,贯穿性强。很多学生的学习具有单一性,不会自己将知识进行整合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只是孤立片面的存在,而一旦融入到新的更大的环境中则无所适从。递进式教学就是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帮助学生有条不紊的将知识进行重组整合,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行内化吸收。也因这两个特征,使得递进式教学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只要加以利用,必定能够辅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是导致学生学习状态相对较差的原因之一。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或者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对贫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小学生来说,相对于沉闷枯燥更喜欢自由奔放,相对于束缚禁锢更喜欢热情洋溢,这也是新课改教学内容的要求,只有保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变,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良好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哪些知识可以教,哪些知识是必须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从而将“教育”与“学习”严格区分开来,这样才能摆脱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养好习惯。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学生自己平时的积累,是否有正确的书写习惯,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有坚持的写作习惯等,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是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递进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1.在基础教学内容中应用,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永远是以基础内容为引入的教学,这也说明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运用递进式教学理念时,可以从基础教学入手,从字词句入手,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扎实的字音、结构基础才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客观分析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导时,除了不断强调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外,还可以运用富有童趣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游泳”汉字时总是出错,将“游”字的最右结构写成“攵”,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汉字精髓的原因。“游”主要表示在水里的状态,自然以三点水为偏旁,其次,无论动物还是人类在进行“游”动作时,水里的方向很难辨别,只能一路前行,因而中间是“方向”的“方”,最后,则是因为在古义中表示为旌旗上的飘带或下垂饰物,表示很窄小,所以用“子”来表示,之后才演变为今天的“游”字。用现在语言可理解为人在游泳时身上所佩戴的衣物,如泳帽、泳衣等,都是小小的,所以用“子”来表示,这样解释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递进式教学就是从常规的认知中剖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的方式,从而巩固学生对于汉字的正确认识,强化学生的基础内容。

2.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离不开阅读教学,语文的学习其实也就是阅读学习的过程,同时阅读学习更是在字词等基础知识上的延伸。在阅读中小到学习好词好句,大到学习思想理论,都是学生锻炼自己思维技巧的有效策略。同时,阅读理解也是在基础内容上的升华,是要在扎实基础的理论学习上进行思维技巧的演练,对于学生而言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时,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即中心思想句。很多阅读内容的设置都是围绕某一句话展开而进行的详细式描写,或者是文章的题目,往往具有点睛之笔的效果。促使学生学会寻找这些关键信息,再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的设置寻找答案,这样在理解文章的时也就相对容易了。教师可以在平时课堂学习时就贯穿这些方法,如寻找中心思想句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等,这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从而层层递进的方法应用,以此促使学生形成阅读练习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诚如很多阅读理解中会有对某一句内容的理解,学生就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出此句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具体分析,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的正确率。

3.在写作教学中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语文基础内容和阅读教学的学习,最终作用于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即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是最终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实力论证。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递进式教学主要表现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应用到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就是将平时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以及阅读能力中表达方式技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转化为自己内在养分的过程。以景色描写为例,让学生通过景色描写学会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是树木,可以是花草,可以是某个季节的具体象征,比如冬天的松柏,夏日的骄阳、春天的和风、秋天的硕果,让学生学会根据某个具体的事物特征而进行描写,主要抓住该事物的特征,领悟事物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如此写作练习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观察体会,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将其表述,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情感有效得发散出来,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终上所述,递进式教學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从最基本的生字入手,到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最终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阶段的内容以明确的目标进行有效实施,从而按照分步阶段的目标一点点完成,促进学生的整体语文发展水平,培养学生思想领悟的提升,以此达到语文文学素养的整体擢升。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教学中还有很多客观问题亟待解决,如怎样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发挥它的最大优势等,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不断研究,从而真正实现递进式教学的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会平.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A].2017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

[2]何玉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A].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

[3]秦建祥.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