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11-14太来提·阿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

太来提·阿吉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发作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发作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用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8..01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之一,急性心绞痛以呼吸短促、阵发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1]。发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本文将氯吡格雷治疗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7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6例)两个组别。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药物过敏史患者;②排除年龄超过75岁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6.2±5.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3.4±4.2)岁。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照试验可行。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急性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持续治疗4周。

1.2.2 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的给药频率为50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3种。

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发作持续时间。

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分项包含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3种。

1.4 疗效判定依据

无效:急性心绞痛患者的阵发压榨性疼痛、呼吸短促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有效: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电图ST段上移≤0.1 mV。

显效:急性心绞痛患者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68%,两组患者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發病持续时间

对照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住院时间(36.49±5.37)天、发作持续时间(6.28±2.36)min/次,均长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9.62±1.36)天、发作持续时间(3.07±1.17)min/次,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白蛋白(2.12±0.04)g/L、血浆黏度(1.33±0.05)mpa/s、全血黏度(34.89±1.26)mp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纤维白蛋白(3.03±0.09)g/L、血浆黏度(16.75±0.17)mpa/s、全血黏度(40.45±1.71)mpa/s,两组急性心绞痛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急性心绞痛

急性心绞痛的诱因主要包含斑块、冠脉炎症以及血栓等。发病后,患者前胸产生阵发性、压榨性疼痛。行心电图检查,可见明显ST-T段改变。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时,其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2]。

3.2 氯吡格雷的药理分析

作为一种吩噻并吡啶类抗血小板类药物,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作用机理为: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产生代谢产物将与偶联ADP受体间发生选择性结合[4]。这种结合反应使得ADP受体与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得到有效抑制,并对血小板的聚集、GPIIb受体的激活产生良好的阻碍作用。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一段时间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5]。

3.3 氯吡格雷治疗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持续给予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为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医院可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行氯吡格雷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2):36-38.

[2] 孟祥雷.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2):29-31.

[3] 王荣琦.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3(32):62.

[4] 漆必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7893-7893.

[5] 王 雷.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29-31.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