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教学法”在低段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2017-11-14王黎徐晓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律动教学运用

王黎+徐晓琳

【摘 要】“律动教学法”旨在把音乐教学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用富有韵律的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体态律动能吸引学生充分和准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 “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可以分别融入“情境、节奏、旋律、歌词、情绪”等课堂教学环节加以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律动教学 低段歌唱教学 运用

“律动教学法”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亦称“体态律动”。达尔克罗兹认为体态律动教学能“唤醒孩子天生的本能,培养其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情更细腻敏锐,使孩子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成长”。

歌唱教学是小学低段最常见,学生最易接受的音乐教学形式之一,又是音乐教学中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的行为特征。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境”之美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重很大,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是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它也是孩子们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通过歌唱教学不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因此,怎样让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兴趣呢?成功的“情境导入”是关键!在新课学习中,把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习新歌前的律动音乐,其中,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进行恒拍律动练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镜头一:《草原就是我的家》

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踏着恒拍走进“蒙古族的故乡”,随后在脚踏恒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组蒙古舞“骑马”的动作。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学习过程,在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特征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拍率感,而且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歌曲拓展环节,教师让学生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他们不由自主地把“騎马”动作用在了歌曲“骑上了我的小红马”中,可谓一举两得!

歌唱课的开篇和结尾,是歌曲情境创设的两处最佳点。利用课堂里所学的新歌或相关的音乐,配上合适的脚步和其他肢体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节拍、表现歌曲内容,快乐地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二、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之美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训练在小学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掌握了节奏后就能更好地感受旋律。然而,如果节奏训练过于理论化,训练方法过于单一,会造成学生对节奏练习表现得麻木、机械、似懂非懂。教师尝试着把“律动”融入节奏学习中,学生则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镜头二:《一对好朋友》

附点节奏是低段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成为学生学唱歌曲的绊脚石。如歌曲《一对好朋友》中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2/4 X· X X X ︱ X· X X X ︱︱

唱 着 歌 儿 回 家 走 呀

虽然教师在歌曲学唱前已经将附点八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做过对比练习,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仍然有许多学生把附点八分音符唱成八分音符。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歌词“唱着歌儿回家走呀”,想象小妞妞与小伢伢当时的神态,鼓励学生用律动来表现。当学生在“唱”与“回”处分别加上“甩头”“跨步”的动作时,他们终于正确掌握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欣赏着他们动听的歌声和可爱的动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时间中流动,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感受歌曲的组织结构要从把握乐句开始。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清晰地分辨和体验歌曲的乐句呢?借助“体态律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镜头三:《小红帽》

《小红帽》是一首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全曲的旋律基本来源于第一句,后五句是它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其中一、三乐句基本相同,二、四、六句基本相同,尤其是每句都从主音“Do”开始,分句清晰,很适合做听辨乐句的练习,方法如下。

1.手部分句练习。每次乐句开始,用手随音乐做从左到右划弧线动作。乐句结束,手就停下来。

2.换方向分句练习。随着乐句向前走,一个乐句结束就变换方向。同时要默数一共有几个乐句。

3.合作分句练习。选六人合作,按顺序每人随音乐即兴律动一个乐句,律动能体现出音乐的上行、下行为最佳。

以上几点可视学生的实际进行操作,对于初学者可从方法1、2开始。当学生有了基础之后,可适当增加难度,如体验乐句的异同或体验乐段等。

借助体态律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活动参与度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律动中掌握了乐句结构,体验了旋律之美。

四、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歌词”之美

虽然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教学内容较多,有些歌曲的确朗朗上口,但也不乏歌词段数较多、不易接受的歌曲。让学生枯燥无味地背诵歌词显然不是好办法,根据歌词含义进行体态律动的方法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趣味,值得尝试!

镜头四:《其多列》

《其多列》一课中,三段歌词的学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编配律动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学习效果非常不错,如下表所示。

[段落 小节 律动动作 第一段 2~3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双手五指张开举至肩膀前,手心朝前随节奏左右摆动 4~5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左手曲肘手心朝下平放胸前,右手做屈肘“举手”状,肘部搭在左手指尖上,同时右手一拍一次有节奏地做“举”“放”动作 第二段 2~3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双手五指张开举至头顶,手腕随节奏做“里”“外”转动 4~5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双手做高举动作,手型换成“掌型”并同时做左右摆动状 第三段 2~3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双手握拳曲肘至肩前,上下摆动有节奏地做“背书包”状 4~5小节 双腿保持基本动作,双手做单指动作,分别放在两侧脸颊做“笑脸状”,同时头部及腰部随节奏左右摆动 ]endprint

注: 一至三段“其多列”腿部基本动作:双腿并拢,双手叉腰,一拍一次有节奏地上下屈膝颤动。

可见,在歌曲教学过程加入“律动”让歌词形象化,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歌曲,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象地记住了歌词,可谓一举多得。

五、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之美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歌唱教学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非连音、高潮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法,会使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情绪有更直接的感受、想象和自主的沟通与表达,是感受歌曲“情绪”之美的良方。

镜头五:《小青蛙找家》

歌曲的第一句是陈述性的,声音要唱得有弹性,语气像在讲故事。教师指导学生模仿青蛙动作时就用“轻快地跳“来表现。指导中间部分时,“跳跳、呱呱”等词就好像是小青蛙的急切呼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此刻小青蛙急切、紧张、害怕的心情,演唱时要唱出这种情绪,学生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就需要夸张一些,脸部表情也要表现出来。最后一句歌词“小青蛙回到家了”,心里很开心、幸福,动作又恢复到轻松的“跳”。特别是末尾的“呱”字,学生跳得应更高些!

让学生在律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这首歌的情绪,既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说教式的歌曲处理方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要发挥好其作用,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产生情感共鸣的“互重互信”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的“个体差异原则”;动静交替、分配使用的“动静结合”原则。作为音乐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丰富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音樂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裘裴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6).

[4]张卫琴.探寻体态律动在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意义[J].儿童音乐,2012(2).

[5]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局教研室 324300

浙江省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324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律动教学运用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教学方式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浅议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