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2017-11-14黄秋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文化意识文化内涵

黄秋燕

【摘 要】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又是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英语课堂必须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具体课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因素挖掘和语境利用中渗透文化知识;2.在主线串联和差异比较中落实文化理解;3.在主题观照和活动体验中增强文化意识,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化理解 文化内涵

一般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的统称。而所谓文化意识,不仅在于对这些文化知识的认识,还在于文化理解和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语言学习的终极指向是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出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主张。可以说,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其本身又是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化意识二级标准描述为: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国际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8.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因此,如何依据这些标准,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本身就是英语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在因素挖掘和语境利用中渗透文化知识

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人教版《英语》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语境和文化因素。教师应熟悉和把握教材体系,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资源,立足教材,有效利用教材文本语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体会其中的culture,真正做到渗透的适时、适度和适当。

(一)开门见山,渗透文化知识

例如,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Welcome Back To School!的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板块,教材呈现了新学期开学师生见面,学生间做自我介绍的语境。由于教材语境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笔者在设计本堂课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导入法。在出示第四页插图后,笔者直接问了三个问题: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are they? Whats happening?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通过Miss White的介绍“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设置“Where are they from?”的悬念,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再导入对话的教学。

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国歌、国旗等比较熟悉,所以先呈现了Zhang Peng的自我介绍。在雄壮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Hi, Im Zhang Peng. Im from China. Im from Shandong.”天安门广场、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熊猫、中国地图等一些含有中国元素的图片都呈现在课堂中。壮丽的山河和悠久的历史使每一位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其爱国情绪也得到了激发。而后教师话锋一转,“Look at the national flag.Where is Amy from?”直接将话题过渡到了Amy的自我介绍。同样,英国的国旗、大本钟、地图和国歌等都成了渗透文化知识的重要资源。

通过借助教材语境,简洁直观地导入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思考不仅避免了单独记忆的枯燥乏味,有效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还激发了学生感知和体验中外文化的热情。

(二)注重细节,体会文化渗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细节入手教材,挖掘文本语境下蕴含的文化因素,并精心引导,达到无痕渗透。例如,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的Lets talk板块。通过Mike的妈妈征求家人晚餐意见的语境,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当然这个显性的文化知识渗透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特别注重的。笔者除了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和Mike的晚餐食物发现差异,以此渗透科学饮食思想外,还提醒学生关注到puppy这一主人公的相关信息。“Who is coming?Oh,puppy is coming! Puppy, what would you like?”“Woof!Woof!Id like some beef/...”學生在愉快地表演对话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作为puppy的意愿。

与我国文化有所不同的是,在一些西方国家,无论是puppy,kitten还是其他宠物,都被看作家庭成员,这一点在其他单元中也有呈现。如Unit 4 My Home 的Part A Lets talk板块,“I have a car. Shes cute.”如Unit 6 Meet My Family Part A中有对话“My family has six people. Six? Yes. My dad,my mum, my sister, my baby brother and me. But thats only five. And my little puppy.”因此在Unit 5的语境中征询puppy的意愿就不容忽视。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使culture成为教材语境的有效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在板块串联和差异比较中落实文化理解endprint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语言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需要系统全面地解读整套教材,特别是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准确归纳各种语言知识点与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助推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和中外文化背景的对比学习来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内涵的认识,从而使语言和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依同一主题串联板块,助推文化理解

人教版《英语》各单元以明晰的单元话题为主线,以相互关联的各板块内容为载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主题,将culture与各个板块组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单元文化。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单元教学目标中文化意识的目标是:了解不同国家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能够辨认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知道英国和中国驾驶习惯的差异。这几个目标分别体现在Read and write, Lets learn , Story time等板块中。如Story time板块呈现的是Amy的朋友Anni一家到中国来游玩的故事,旨在通过趣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英国在交通规则上的差异。笔者在此板块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Amys friend Anni comes to China.Where is

Amy from?How do they go home?”,接着让学生们跟着动画感知故事。第二次呈现故事动画时,学生们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Which side do the drivers drive in China?What about the drivers in the UK? 无需过多讲解,教师只需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对比中英道路情况和车辆方向盘的不同位置,渗透此文化意识的目标就可以达成。当然这里可以顺势归类中西方交通规则相同的国家,如中国的香港、澳门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车辆的方向盘位置跟英国相同,跟中国大陆的相反。而美国与中国的道路交通形式基本相同,方向盘位置相同。但仔细研读教材,仍能找出中美交通规则的差异。如Lets talk板块,“In the USA,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a) helmet.”由于是“must”,所以此项交通规则在美国比在中国更具有强制性。由此可见,基于单元主题的板块串联能有效地衔接各语言知识点,化解文化知识教学的难点,并使两者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比较背景差异,加深内涵理解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其存在和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同时它也包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习英语首先必须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而后在中外文化背景的对比中深入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方式,展开比较与运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内涵。

民以食为天,人教版《英语》在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对比上下足了功夫。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要求学生能够比较中西方早餐的异同,了解中西方餐具和菜谱的不同。“Western people often have some eggs,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 Chinese people often have some porridge, dumplings and baozi for breakfast.”特别是Part B Lets learn板块的插图,用来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十分合适的。图片中的John和Chen Jie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在选择食物和使用餐具上都有差异。“Chen Jie is a Chinese girl. She likes to eat rice and vegetables. She can use chopsticks. John is from the USA. He likes to eat fish. He can use knife and fork.”当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中西方生活文化的差异只是作初步了解而已。四年级上册Unit 4 Dinners Ready,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等单元中,还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比较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中外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1 My Day Part A Lets talk 部分呈现的是Zhang Peng和新朋友Pedro谈论日常生活作息的场景。“When do you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At 2:30. Classes start at 3 oclock.” 在学习此對话时,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下午三点我们学校差不多快放学了,Pedro居然才开始上课。笔者故设悬念,没有作答。“—When do you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学生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难道他们这么晚吃饭不饿吗?”此时,笔者才开始讲解古怪的西班牙作息时间。原来西班牙地处南欧,夏季较长,天气炎热,许多工作或活动只好在晚间进行。由于作息时间与众不同,一些西班牙人逐渐养成了一天进食五餐的习惯:早上6时吃面包,喝咖啡;中午12时吃面包夹香肠,喝咖啡;下午3时吃午餐;晚上7时喝咖啡,吃甜点;晚上9时吃晚餐。如此,学生才恍然大悟。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教材编排的语言知识点的需要,逐步将话题延伸至中西方国家的特色运动: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B Lets talk,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Basketball is very popular in the USA. Football is very popular in the UK. Ping-pong and kung fu are very popular in China.这样富有趣味的对比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以达到语言和情感上的沟通。endprint

三、在主题观照和活动体验中增强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贵在实践。人教版《英语》编写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文化主题,开展富有趣味的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认识能力,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一)以重要节日为活动主题

中西方重要节日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如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等等。特别是西方的节日,小學生对此十分好奇。例如,三年级上册Recycle1有一个板块就呈现了万圣节的场景。有趣的万圣节面具,古怪的南瓜灯笼,Trick or Treat游戏等,学生对这些标志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为此,在万圣节期间,教师可组织以“Halloween Party”为主题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面具,南瓜灯,穿上事先准备好的奇装异服,戴好面具,与同学一起玩“Trick or Treat”,体验西方人过节的乐趣。除此之外,圣诞节是学生最喜欢、最熟悉,也是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四年级上册Recycle 2的主题就是Merry Christmas。教师可在班级里组织Christmas Party,组织学生参考教材内容布置教室场景,安排节目表演,如集体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情景剧表演Act the short play,制作和赠送圣诞贺卡等。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着欢乐,感知着西方人独特而有趣的节日文化。

当然,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样不能忽视。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呈现的就是一年十二个月以及其中的重要节日。从时间进度来看,教学这个单元时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于是这个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节日,就成了笔者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了解清明文化,感受传统魅力”,英语组的老师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有梯度的活动方案:三四年级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了解清明节相关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五六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了解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如tomb-sweeping 扫墓、fly kites放风筝、spring outing踏青等,并以PPT或者卡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做介绍。此次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以英语节为活动平台

校园英语节活动往往能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能让学生亲身感知和了解异国文化,提高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一年一度的英语节,英语组教师都会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充满趣味又富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如三年级学唱简单的英文歌,表演课本故事;四年级制作英文读书卡,绘制英语手抄报;五年级进行英语书写大赛和短剧表演;六年级举行英语朗诵比赛和百词竞赛。此外,全校学生还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英语动画片或原声电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加深了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理解,提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加深,文化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反映。英语课程不仅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开拓视野、体验情感、提高能力的载体。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系统地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基于教材文本语境呈现文化新知,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开展多种文化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时时有文化,处处皆文化,让学生在感知英语国家文化和分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正确使用语言,提高综合素养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31189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文化意识文化内涵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