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儿童立场”的科学教学实践者
2017-11-14喻伯军
喻伯军
有人问我:一线教师如何做有思想力的研究?我的回答是: 一是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它会指引前进的方向;二是有具体的、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这是走向真研究的关键。用理念把一个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串联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扎根并坚持下来,就是充满实践智慧的研究,就可能产生有思想力的研究成果。
记得2004年5月嘉兴市的一次科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姚老师执教了一节研究课,反响很好,可惜我没听到,很多老师向我推荐这位青年教师。于是我让姚老师在省里的培训会上做了展示,在课后的说课中,他对自己的课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不满”,这种自加压力的进取精神着实感染了我。多年的磨砺,姚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方面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在全国的舞台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而且他的文章几次在省里获一等奖,我曾笑称:“双料省一等奖,不简单!”既能上好课,又能写文章,这在一线教师队伍中是难得的。当他把这些经历和思考注入笔端,汇集成一本书时,我读到了他在这十年课改里的所思所为。这种扎根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有真实问题,很接地气,这种求真的品质值得称道!
姚老师以“儿童立场:科学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实践”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研究,这个视角选得很好。作为一门课程,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理想目标能否在实践中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资源,更在于创造性的变革,最终体现在学习者的变化上、发展上。姚老师从课程实施者的的角度看问题,研究问题,避免了简单重复专家走过的路,充分利用了亲近学生、贴近课堂的天然优势,以“儿童立场”作为研究的主线,立意高,做足“校本化”这篇文章,探索了将教学理念与现实对接的实践之路,很有现实意义。从研究“教的控制”转向“学的引领”,从研究“文体和材料”转向“学习主体”,这也是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课例研究的初期,姚老师主要做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研究,这得益于他参加了教科版教材培训专家组,这个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设计方面,姚老师能基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一枝一叶的细节,视野开阔,结构化学习和生本意识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其中《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建构· 解构· 重构》等文章都能窥视其教学设计的探索历程。在学生研究板块,从课例入手是适合一线教师的。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他提炼的《沿着思维发展的箭头设计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在课堂教学的有关章节中,提出了以“基于科学概念设计探究活动”的观点,这与课改的方向是一致的。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谁更重要的抉择中,姚老师无疑做了深入的思考,这种不跟风的态度其实是有自己思想的表现,而且善于总结和提炼课堂操作的策略,值得称道。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材料问题、动手实践问题是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我們不仅要关注课堂,而且还要关注课外;不仅关注现在,还要关注未来。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姚老师开放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这在他的实践基地建设、设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科普教育等专题中得到了印证。越是难教的内容、越是难做的事、越是薄弱的环节,他越想做,越是坚持着在做,这是一件需要付出勇气和精力的事。将教学和思考贯穿起来,把教学变成一个研究的过程,这是一件说说简单,做做不简单的事。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令人感动。
姚老师的成长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是坚持“儿童立场”的教学理念。课程、教材和教法是教师实践研究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在课程实施方面,姚老师着眼于课程多要素协同作用,有效开发和利用校本化资源,为学生构建多样的、开放的校本化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广阔的智力背景。在教材研究上,姚老师能读懂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想办法把“教材”变成“学材”。在教法研究方面,能围绕科学概念设计探究活动,从学问逻辑和认知逻辑出发,寻找串“珍珠”的线,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以“儿童立场”来引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饱含着他深刻的理解和倾力付出,这种主体教学的理念在姚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践。
二是在做具体项目中潜心思考。教师的“项目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研究形式。它具有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在一定时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以至解决这一问题。姚老师从“儿童立场:科学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出发,选择了一个个具体实践项目进行研究来诠释对科学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理解,说明他做了较系统的规划,是“想好了做”,这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十多年的不倦探索,辛勤劳动,最终形成了《儿童立场:科学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实践》一书,它记载着姚老师个人成长的经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是课堂教学研究注重内涵挖掘。现在改革理念满天飞,变革形式层出不穷,姚老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研究方面没有被形式化的东西迷惑住,能从科学本质和学习本质的维度研究和改进教学,走内涵发展之路无疑是正确的。在目前的科学课堂上,简单地将课堂活动分成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是不可取的。观察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它们是彼此有联系但又是不同性质的活动。观察活动不一定是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活动也不一定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里有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观察是一个活动侧面,实验是一个活动侧面,交流是一个侧面,研讨是一个侧面,解释是一个侧面……它是可以不断深入、不断延续、不断进行下去的活动;它是由一个起始目标引导,由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支持而持续发展的活动,它有可能向不同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同一方向发展;它开始于一个问题的探究,结束于更多问题的提出。这样理想图景的描绘是令人心动的,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儿童在学习中的表现究竟如何?我们更需从一个又一个的课例中探究。观察记录和研究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从众多相似的现象中寻找规律,是得到理性提升的关键一步。
研究儿童科学探究特点的目的是实施更有效的教学,这是教师实践智慧最集中的体现。目前,关于探究活动的研究逐渐向“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型,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以适合儿童的特点,进行属于他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也是课改的大方向,但核心理念如何落实、学生空间多大、学习支架如何设计等问题,值得一线教师在具体实践场景中去琢磨和完善。
高位的教学理念要落地生根,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中积淀实践智慧,实现教学品质的质的飞跃,这是一线教师实践研究的应有旨义。“儿童立场”不仅需要变革教学的勇气,还需要扎根实践的土壤,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如何把握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如何寻找新的切入点?如何形成新的亮点?需要一线教师在理性思考后作出适切选择。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