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髌骨体位康复训练

王 黎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赣榆 222100)

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 黎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赣榆 222100)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将其患肢常规提高15°~20°,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5°~10°体位,观察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采用局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90°~120°体位,均给予两组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髌骨骨折术后,采用正确的体位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髌骨骨折;不同体位护理;早期康复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主要探讨髌骨骨折术后不同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100例进行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9.5±2.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9.6±2.6)岁。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P>0.05)。患者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者;自愿参与者;能进行正常交流者;具有完全理解力与自知力者;智力正常者。

1.2 方法

1.2.1 不同体位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采用局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90°~120°体位。对照组在进行内固定术后将其患肢常规提高15°~20°,将一软垫垫在其膝后,取膝关节屈曲5°~10°体位。手术完成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冷敷,手术后第2天,由康复师、护士以及主管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1.2.2 康复训练:①通常情况下,完成手术之后,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指导时,会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术后第1天,管床护士要配合主管医师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并且向其讲解训练的相关方法,最大程度上减轻其心理顾虑。及时分析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反应出来的疼痛,并且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应对,确保患者能够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教育嘱咐其积极主动配合患者的康复锻炼,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并且对其进行监督。②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为:a.第一阶段。手术完成之后,等到观察与对照两组的麻醉消失之后,指导其进行踝泵运动与足趾活动;完成手术后的第1天,管床护士要开始对患者进行指导,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将股四头肌绷紧九秒,然后再放松1 s,以此来进行反复性的训练,持续时间为20 min,为1次训练,患者每天进行2次,通过这样的训练来防止将患者的股四头肌出现萎缩、粘连以及伸膝无力等现象。b.第二阶段。手术完成后的1 d到1周,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换药时,要指导其进行被动伸屈活动膝关节训练,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先从最小活动角度开始进行训练,最后再将其慢慢增加为最大活动角度。当患者屈膝到了一定的角度,并且其出现了疼痛现象时,要将角度继续加大,然后再停留在这个角度,等到患者的疼痛感出现减轻的现象时,可以将屈膝的活动范围继续增大,患者每天要接受1次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0~20 min;完成手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要继续指导患者进行被动伸屈活动膝关节训练,然后再采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指导其进行被动锻炼,每次都要将患者的耐受程度作为依据,对活动的范围进行有效掌控。c.第三阶段。手术后1周,患者每天还要继续采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锻炼,每次锻炼的次数为2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慢慢将其强度增加,在此过程中不能使用暴力,谨防其伤口的缝线裂开。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进行记录,一直到手术后两周都要指导患者进行各种膝关节功能训练。d.第四阶段。通常情况下,手术完成后2~3周,大部分患者的手术切口已经愈合,能够进行负重锻炼。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采用助步器下地进行行走,并且进行屈膝关节锻炼。当患者开始下床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先将健肢着地,然后再将患肢被动屈膝,促使其小腿悬吊在床边之后,然后再下地进行活动。当其患腿着地时,将其足放平,注意用力的平均性,将身体平衡之后,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负重行走。e.第五阶段。手术完成后第四周,指导患者进行扶床下蹲运动,将其膝关节屈曲在120°左右。在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要嘱咐患者注意安全,谨防其出现摔倒的现象。

1.3 观察指标:术后30 d,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将Judet标准[1]作为依据,对其进行评价,并将其评为优、良、可、差四个标准。优:关节活动度在100度以上;良:关节活动度在80~100度;可:关节活动度在50~79度;差:关节活动度在50度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表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8.28,P<0.05)。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对比[n(%)]

3 讨 论

在膝关节生理运动中,髌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四头肌的作用力增强,并且对膝关节稳定进行有效维护[2]。通常情况下,患者在髌骨骨折术后,因为其制动异常以及软组织受到损伤,所以很容易引发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屈伸障碍是最为常见的[3]。髌骨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4]。本研究在患者术后,将其患肢膝关节固定法在90°~120°的体位,时间为48~72 h,并且对其进行局部加压包扎与冷敷,手术完成72 h后,采用伸膝位对其患肢进行摆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关节腔疼痛、肿胀以及积血现象。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能够促使其膝关节功能更好更快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髌骨骨折术后,采用正确的体位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赵勇,刘显东,王小兵,等.不同屈膝角度的马步桩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4):327-329.

[2] 张勇,宋宇锋,赵斌,等.等速训练测试系统在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疗效[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1):26-28.

[3] 李海凤,李海燕.粉碎性髌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5,41(2):212-213.

[4] 班吉鹤,马玉海,徐阿炳,等.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在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97.

R473.6

B

1671-8194(2017)28-0258-02

猜你喜欢

髌骨体位康复训练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