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7-11-14曹俊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满意率风险管理血液

曹俊娟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曹俊娟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风险管理干预,两组患者各有6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

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效果

血液透析常用于血液净化,主要应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机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虽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风险,对此应加强患者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院内整体护理效果[1]。本文旨在探索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1年内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干预: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60例)。本次实验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转院、肾移植、死亡等现象,均顺利完成研究。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87±3.42)岁,31例为男性患者,29例为女性患者;24例患者为高血压肾病,21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15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6.72±2.54)岁,32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25例患者为高血压肾病,26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13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观察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再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院内噪音,保证病房和透析室环境良好,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

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认真识别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从而为患者制定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本次研究的风险管理标准均按照国家卫生部发放的《医疗机构血透室管理规范》进行,同时由护士长根据院内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风险系统。②风险管理培训:在科室内每周开展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讲堂,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中应重点讲解临床护理风险,比如因护理人员粗心导致的血液透析参数设定错误以及血液透析并发症处理不当引发的护患纠纷,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降低意外事件和不规范护理操作事件发生,除此之外,每次透析结束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机器内部管路消毒,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透析机外部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被血液污染应立即用1500 mg/L含氯消毒液抹布吸去血迹,再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位患者使用完透析机后需进行表面消毒,而每日交班的护理人员应对SOP进行消毒,。这部分内容删除SOP是国家卫生部2010年颁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不能进行消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③透析设备管理:血透室常用设备如水处理设备、血液透析机、中心配液系统应由专职工程师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血透室应配备中心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抢救车、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且专人保管、每班清点,保证各类药物和器械处于备用状态。(该段进行了修改)。④血液透析过程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反复检查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针脱落、观察有无渗血、有无透析器凝血、尽可能控制不良事件发生。⑤其他风险管理工作:在条件允许下,为患者安排单间治疗,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而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从多方面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使患者感受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并耐心回答患者心中疑问,缓解紧张气氛,促使患者保持健康、乐观心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满意率[n(%)]

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3 讨 论

护理质量可代表医院整体形象,属于院内护理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可决定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率,若院内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还影响医院整体发展[2],对此一项简便、有效的风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

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一类新型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院内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质量,还可增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从而促使护理人员规范护理操作,具有针对性、预防性[4-5],而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制定风险管理护理方案、风险管理培训、制定风险预案、血液透析过程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工作5个方面进行干预,其中制定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可规范护理人员技能操作,降低护理不当事件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可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降低操作不规范事件发生,通过制定风险预案,可加强环节管理,减少护理不良风险事件,通过血液透析过程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提高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6-7]。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81.67%)、满意率(18.3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不当发生率(1.67%)、操作不规范发生率(0.00%)、未按照医嘱处理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总而言之,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还可增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所以管理方式值得推广。

[1] 倪耀华,黄惠君.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6-287.

[2] 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3] 彭清平,刘俊茹,康敏,等.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20):3113-3116.

[4] 李静.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9-3000.

[5] 陈静,吉小静.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实施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485-1486.

[6] 丛凤爽,张春梅.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7-258.

[7] 寻南,赵联.风险管理在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100-102.

R473.5

B

1671-8194(2017)28-0257-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风险管理血液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