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干预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分析

2017-11-14胡媛媛梁颖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注射剂合理性药学

李 莉 胡媛媛 梁颖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药学干预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分析

李 莉 胡媛媛 梁颖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目的探析药学干预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18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药学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及干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98.33%,同对照组患者的91.67%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干预方式。

中药注射剂;药学干预;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主要是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可注入人体的乳状液、溶液以及能够临时配制成溶液的浓溶液或者粉末的无菌制剂[1]。相较于传统中药,中药注射剂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生物利用率高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纯度、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下,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60例患者的研究,分析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18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85例,男95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为(58.3±7.8)岁。试验组患者中,女89例,男91例;年龄在22~80岁,平均为(58.8±7.6)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未给予药学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药学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强调培训,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培训与宣教,介绍中药注射剂的用量、用法、疗程、适应证、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情况。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规范考核制度,保证培训工作全面落实,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了解。培训与宣教方式主要有宣传海报张贴、合理用药宣传资料发放等。②加强药品安全检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必须详细检查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是否和中药注射剂有关,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为日后治疗提供参考。若发现与中药注射剂有关,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而展开详细调查,并进行详细记录。③注重用药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药。由医务处牵头设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小组,其组员是医学、药学等专家组成,严格监督临床医师用药情况。通常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式予以监管,并且通过处方或医嘱点评,给予适当的奖惩。④用量跟踪。充分利用医院的His信息系统,每月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发现用量超常(患者人数的增加与用药量的增加不成比例,差距超常)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核实情况后确属于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核实情况后,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或停药处理,防止因商业途径造成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及干预总有效率。干预效果评定标准:显效:中药注射剂用量、用法、疗程、适应证、配伍禁忌、联合用药均为合理状态,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上述项目中有1~2项处于不合理状态,患者无不良反应;无效:不合理项目较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将两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干预总有效率数据录入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中,用百分比的形式予以表示,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试验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试验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98.33%,同对照组患者的91.67%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效果[n(%)]

3 讨 论

中药注射剂是药材经提纯与纯化后得到了液状注射类药物,主要呈现为溶液或乳状液形式[3]。与传统中医汤药相比,中药注射剂的生物利用率更高,且直接注射到血液当中,极大的提高了药效发挥速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4]。

药学干预主要是从中药注射剂用量、用法、疗程、适应证、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方面,根据药品自身药性、药理予以严格控制,以此确保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减少医疗纠纷。在实施药学干预时,必须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宣教,提高其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意识,进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各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干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文献报道[6]十分近似,说明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干预方式。

[1] 李晟琰,苏秋平,李连茂,等.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3):3298-3300.

[2] 谭喜莹,邱召娟,张小萍,等.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5):70-73.

[3] 刘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药学干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2):77-78.

[4] 魏莉,杜柏荣,闫萍,等.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意义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148-149.

[5] 肖桂秀.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601-602.

[6] 肖桂秀.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37.

R286

B

1671-8194(2017)28-0175-02

猜你喜欢

注射剂合理性药学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奇遇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