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分析

2017-11-12张晓琰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问题

张晓琰

摘要:社会责任感对我们的成长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很多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都较为淡薄,继而导致了众多问题的发生。文中将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基本表现进行分析,并探究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

高中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能力与素养会对社会发展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然而当前家庭、学校、社会都将我们的文化素养发展作为关注的重点,忽略了对我们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发展的关注,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利的,对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基本表现

(一)责任主体意识缺失

在社会生活中,义务与权利是具有统一性,公民只有将义务与权利有效结合到一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对义务与责任的认识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健康建设,关注我们的责任主体意识发展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生都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主体意识,有调查现实,大部分学生都很讨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做出过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这说明,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遵守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却想将这些责任推卸给其他社会主体,我们对其他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却忽视了对自身的要求,责任主体意识缺失明显。

(二)社会参与意识不足

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社会参与意识,公民应当积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但是我们并没有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而是成为体制的被动服从者,很多同学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权利与责任,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很多同学都参与过社会活动,但是却不能养成定期参与的好习惯。

(三)被动社会责任承担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我们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社会意识,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爱心活动为例,我们参与爱心活动多半是被动的,优势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或者是为了争得班級荣誉,我们对爱心活动本身的关注度并不足,无法意识到这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即是主动参与,也多是出于同情心,而不是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缺失

家庭是我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其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取代的,我们这一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些父母会过度溺爱孩子,为我们计划、安排好一切,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多将注意力放在我们应试成绩方面,而忽略了对我们心理、思想的关怀与教育。有时为了让我们专心学习,家长不允许我们做家务、参与课外活动,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中,我们极有可能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推卸责任、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认识。

(二)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缺失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但是学校往往仍将升学率作为关注的重点,将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应试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继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思想认识、个性能力以及责任感方面的培养工作。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让我们考入好大学才是高中教育的关键,这与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仅仅关注学业,对其它活动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无法健康、协调的发展。

(三)社会不良思想文化影响较深

高中阶段,我们的思想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的,无论是是非观念还是思想道德认识都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环境复杂多样,社会问题教务突出,享乐主义、金钱主义思想等较为突出,如果我们受到这类思想的影响,就就有可能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如考试作弊、损坏集体利益、逃学、盗窃等,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三、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我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在责任感教育中,家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素质培养、道德培养比学习培养更加重要。首先,家长应当让我们适当的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家长的重视以及承担责任的乐趣,继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家庭责任意识。其次,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为我们做好示范,同时要爱护有度,不要过于溺爱,要让我们独立成长与发展。最后,家长要让我们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权利与义务,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更具有系统性与直接性,因此应对其予以重视。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育活动,让我们能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我们开展主题班会、到社区进行参观与服务等。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我们予以鼓励,让我们能够加强对成果的认知以及对责任感的认识。

(三)加强对社会环境的关注

社会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思想认识,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当积极培养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用诚实守信、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感染我们,为我们介绍相关的案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熏陶我们,让我们的思想认识可以逐渐提升。

结语:

当前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缺失,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各界都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全面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永红,郭在时.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校本路径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7(04).

[2]李海军,朱桂花.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生问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