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1-09孙宁
孙 宁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 宁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海 016000)
针灸;周围性面瘫;介入时间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源远流长,《灵枢·经筋》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本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1]。但是,对本病何时介入针灸治疗较为合适,目前临床仍有分歧。因此,笔者进行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5年3—12月中日友好医院针灸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符合《针灸学》[1]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根据发病时间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病程1~3 d。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2~57岁;病程8~10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发病后1~3 d前来就诊)与对照组(发病后8~10 d前来就诊)治疗方法相同,均取患侧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或加用灸法。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乳突疼痛加翳风[1]。面部腧穴刺激宜轻,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合谷、风池、曲池均采用泻法,足三里采用补法。灸法采用悬灸施术于面部各穴及足三里,灸至皮肤微微泛红为度。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治愈:双侧的额纹、鼻唇沟对称,闭眼和蹙眉正常,进食时颊齿间不存食物残渣,鼓腮时嘴角不漏气,笑时嘴角无歪斜。显效:双侧的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和蹙眉正常,进食时颊齿间不存食物残渣,鼓腮时嘴角不漏气,笑时嘴角稍不对称。有效:双侧的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和蹙眉接近正常,进食时颊齿间存留少量食物残渣,鼓腮时嘴角不漏气,笑时嘴角歪斜。无效:双侧的额纹、鼻唇沟不对称,不能正常闭眼和蹙眉,进食时颊齿间存留食物残渣,鼓腮时嘴角漏气,笑时嘴角歪斜。
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愈显率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讨论
中医学认为,当人的面部经络空虚时,外邪乘虚而入,主要侵袭阳明经和少阳经,致使经气受阻,经脉不畅,经筋失养,而发面瘫。目前对治疗面瘫何时介入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存在分歧。一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在面瘫急性期,面神经炎症水肿,针刺会加剧面神经水肿,加重面神经的损害,致使症状加重。而有的临床医生则认为面瘫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早期针刺对面神经炎症水肿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此时介入针灸治疗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对促进病灶周围的微循环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疾病较早康复。实验研究证实,在急性期给予针刺干预可提高周围性面瘫模型大鼠面神经传导速度[2]。方美善等[3]研究显示针刺介入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结论:该病初期病邪表浅,以“既病防变”的指导思想,尽早地干预疾病发展,介入针灸治疗,以浅刺、轻刺激调动经气,疏通经脉,引邪外出,疾病很快痊愈;不可深刺、重刺激而引邪入里,而使病情加重。
因此,面瘫患者发病后针灸治疗介入越早,愈显率越高,病程越短。对于面瘫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得当,疾病会较快痊愈。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张建明.针刺对周围性面瘫大鼠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2):134.
[3]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1,21(7):405-406.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