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2017-11-0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颈动脉硬化

孔 岩 陈 涛

(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35)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孔 岩 陈 涛

(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35)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者79例(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者60例(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含量。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CRP水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斑块;血脂;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上升〔3〕。近年研究表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等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4,5〕。本研究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及CRP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79例(观察组),其余60例为对照组。入组研究对象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58例,女21例,年龄70~88〔平均(79.84±4.62)〕岁;对照组男49例,女11例,年龄71~90〔平均(79.25±5.03)〕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和试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iu-22型),探头频率7.5~12 MHz;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7600型)。人血脂试剂盒(杭州迪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CRP试剂盒(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取仰卧位,使颈部放松偏向对侧,颈部充分暴露,探头置于胸锁乳头肌前缘,然后从锁骨上窝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纵横切面,一次检测患者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总动脉,分别检测有无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态结构等。粥样斑块形成诊断标准:IMT>1.5 mm。

1.4血脂及CRP测定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标准测定。

1.5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IMT、血脂、CRP水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IMT比较 观察组IMT〔(1.74±0.32)mm〕明显大于对照组〔(0.76±0.13)mm,t=22.347 3,P<0.05〕。

2.2两组血脂及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LDL-C、TC、TG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3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LDL-C(r=0.794,P<0.05)、TC(r=0.924,P<0.05)、TG(r=0.708,P<0.05)和CRP(r=0.879,P<0.05)呈正相关,而与HDL-C(r=-0.813,P<0.05)呈负相关。

表1 两组血脂及CRP水平比较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理变化累及循环系统的中型弹力型动脉(如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和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会相继出现条纹和脂质点,纤维粥样斑块和粥样复合病变,从而造成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闭塞,进一步导致冠心病、脑萎缩或者脑梗死〔6~8〕。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能够早期发现斑块,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避免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9,10〕。颈动脉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窗口,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同时还能够明确颈动脉存在斑块性质、数量及大小〔11〕。由于颈动脉是脑部血液主要供应通路,因此颈动脉斑块可提示严重脑血管病发作风险。本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患者IMT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其重要的一种诱发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常伴内膜通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损伤〔12,13〕。血脂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而高脂血症具有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从而使血管舒张异常,张力增加及血小板黏附和聚集〔14〕。LDL-C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相关,主要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主要脂蛋白,可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5〕;HDL-C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机体逆向转运胆固醇的能力;TG具有一定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TC具有调节乙酰胆碱酯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且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限制病灶的扩大,增加细胞的恢复能力〔16〕。本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患者存在明显血脂异常。

CRP是人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一种敏感标志物,主要在白细胞介素-1与白细胞介素-6介导下由肝脏合成,通过诱导细胞黏附分子和组织因子表达及激活补体,介导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且能够诱导单核细胞募集及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产生,积极参与血管炎症过程,并且动脉内膜的炎症反应可引起斑块破裂和内膜增加,进一步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7〕。因此,认为CRP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显著相关性〔18〕。本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患者CRP水平升高。

1Koeth RA,Wang Z,Levison BS,etal.Intestinal microbiota metabolism of L-carnitine,a nutrient in red meat,promotes atherosclerosis〔J〕.Nature Med,2013;19(5):576-85.

2Rayner KJ,Sheedy FJ,Esau CC,etal.Antagonism of miR-33 in mice promotes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and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J〕.J Clin Invest,2011;121(7):2921-31.

3Dyslipidemia EPO.An 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position paper:glob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executive summary〔J〕.Atherosclerosis,2014;232(2):410.

4曹茂红,柯开富,周冉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62-4.

5李 改,赵 玥,杨 娜,等.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48-50.

6金泽宏,李强翔,邓惠姣.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0;21(3):82-3.

7Calder PC.The role of marine omega-3 (n-3) fatty acids in inflammatory processes,atherosclerosis and plaque stability〔J〕.Mole Nutrit Food Res,2012;56(7):1073.

8王 薇,霍 勇,赵 冬,等.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2):1118-22.

9谭 莹,何国厚,王 磊,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99-100.

10Bruckert E,Labreuche J,Amarenco P.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nicotinic aci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0;210(2):353-61.

11Drechsler M,Megens RT,Van ZM,etal.Hyperlipidemia-triggered neutrophilia promotes early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10;122(18):1837.

12范志广.血脂正常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关系研究〔J〕.医药前沿,2012;2(1):190.

13李育英,梁炳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6):486-7.

14顾晓苏,沈丽华,周 永.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炎性标志物、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773-5.

15易 建,姚汉金,刘明瑜.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67-8.

16林 向,唐 毅,杨凌杰,等.普罗布考对血脂、CRP、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37-9.

17杨丽萍,张晓炜,张国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3;30(4):306-8.

18陈彩霞,路永坤,鲍玉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13):62-3.

孔 岩(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超声学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20-503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37

〔2016-07-09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