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Meta分析
2017-11-07石杭科黄雅莲李茂全
林 琳 李 衡 石杭科 黄雅莲 丁 杏 李茂全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500)
1 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Meta分析
林 琳 李 衡 石杭科 黄雅莲 丁 杏1李茂全
(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g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在疗效〔RR=1.16,95%CI(1.03~1.31),P=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MSE评分〔MD=-0.99,95%CI(-3.45~1.46),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老年痴呆具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质量很高的RCT研究加以验证。
老年痴呆;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RCT
目前,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各有疗效。西医主要利用药物治疗,胆碱能类药、干扰淀粉样蛋白(Aβ)形成和沉积的药物、雌激素类药物、促进脑代谢药物及基因治疗等都是常用的药物治疗策略〔1,2〕。中医认为,本虚是患老年痴呆的根本因素,标实为其重要表现〔3〕,中草药、针灸等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4,5〕。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符合老年性痴呆临床诊断的老年患者;其种族、国籍和病程不限。(1)研究类型:RCT,文种限中英文。(2)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针灸或针灸联合中药等其他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或其他疗法。用药途径不受限制。(3)结局指标:①疗效;②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4)排除标准:①不能获取全文的研究;②治疗组和对照组皆用针灸治疗的研究;③无对照的研究。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gFang Data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0月。中文检索词包括老年痴呆、针灸、针刺、老年等。英文检索词包括dementia、acupuncture、acupressure 、elderly/old adults、experimental design。
1.3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提取资料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题目、第一作者、年份等;②研究类型及质量评估标准关键要素;③有效性结局指标:疗效、MMSE评分;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χ2检验对各研究结果间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10且I2≤50%,提示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0.10和(或)I2>50%,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无明显临床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在存在明显临床异质性时,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文献筛选结果 见图1。初筛共获取相关文献278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3个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其结果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1。除4篇文献〔6,11,13,17〕采用随机数字表,其他随机方法不清楚,但提及随机;均未分配隐藏,未采用盲法。纳入研究均无失访及其处理,无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均不清楚是否有其他偏倚。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①有效率;②疗后MMSE评分;③疗后MBI评分;④随访后PSQI评分。⑤Ba血流速度;⑥自由基水平;⑦痴呆评定表CDR;⑧血常规T:治疗组 C:对照组
2.3疗效 共纳入8个研究。本研究中所有文献的显效和有效设定为治疗疗效。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组对于老年痴呆治疗的疗效比对照组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3~1.31),P=0.01〕。见图2。
2.4MMSE评分 共纳入5个研究。5篇文献结果显示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比针灸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3.45~1.46),P>0.01〕。见图3。
图2 治疗后两组疗效Meta分析
图3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的Meta分析
3 讨 论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相比其他疗法更安全、疗效显著、同时无不良反应。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针灸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19〕。老年痴呆,即为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愚痴”、“呆症”、“痴证”及“神呆”等范畴。《针灸资生经》中首次提出“心气”,其中包括“健忘”、“无心力”、“失智”等智力障碍类病症,首次将针灸益智做系统的专题介绍〔20〕。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肾精亏损、心脾两虚、痰湿阻窍及气滞血癖、气虚血疲及肾阳虚衰六个症型论治。再根据辨证之虚实,偏于肾阴亏虚、髓海不足、肾气不足、脾气不足者针刺手法选用补法;偏于痰浊蒙窍、瘀血内阻、肝阳上亢者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13〕。
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对老年痴呆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在MMSE评分上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所纳入的研究中只有1例〔10〕提到针灸治疗老年痴呆可以提高MMSE评分。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①在数据库搜索中,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在国内外报道的都比较多,但大多研究都关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人群试验研究较少。②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偏低,纳入研究中,各试验组采用针灸联合其他不同疗法,可比性降低。且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过程中选用不同穴位对于治疗的效果有所不同〔20〕。纳入研究中,大多数均未提到取穴和施针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可比性。⑤纳入的各个研究,除疗效和MMSE之外,均采用不同标准的结局指标。因此,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指标对比和评估标准,结局指标比较单一。
1Calvo-Perxas L,Aguirregomozcorta M,etal.Rate of dementia diagnos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aging of the population〔J〕.Int Psychogeriatr,2015;27(3):419-27.
2Small GW.Treating denmentia and agitation〔J〕.JAMA,2014;311(7):677-8.
3王玉璧,郭 蕾,窦志芳,等.关于老年痴呆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43-5.
4郑 彤,郭建友,朱宵鹏,等.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82-3.
5王 璞,王聿成,潘激扬,等.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及治疗方药〔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9-11.
6王康锋,张立娟,陈新勇,等.电针大椎及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痴呆3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84-6.
7元锋国,郭志芳.腹针配合电针头穴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J〕.光明中医,2013;8(6):1206-7.
8李建美,陈凤兰,李桂玲,等.开窍醒脑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症25例〔J〕.新中医,2006;38(6):71-2.
9张 卫,高尚仁,王米渠,等.书法针刺调治老年痴呆自由基水平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52-3.
10齐 柏,胡继红,董宇翔,等.头针治疗老年痴呆症3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44-5.
11朱昱悦.温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2014;33(11):996-7.
12董洪涛,白 英.针刺疗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MMSE量表得分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3):6-7.
13管月帆.针灸联合中医辩证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72-4.
14陈 荣,殷 群,路亚娥,等.益智醒脑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闭阻型老年痴呆症58例〔J〕.陕西中医,2007;28(6):670-1.
15侯安乐,卜 渊,周文博,等.针刺药氧治疗老年期痴呆32例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7):397-9.
16努尔哈力库力扎,艾买赛武烈.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46):249-249.
17赵先彬,杨晓燕,陈 妍,等.穴位埋线配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3;31(1):32-4.
18邹怀宇,杨晓芹.盐酸多奈哌齐联合中医电针治疗老年痴呆症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5):104.
19马海舰,唐 农,李盈盈,等.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84-6.
20程海英,程东旗.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6;25(5):298-301.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5ZR0238);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F16-Y09);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项目(YLZBZ1506)
李茂全(197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慢病防控体系研究。
林 琳(1980-),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健康与护理研究。
R749
A
1005-9202(2017)20-501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0.026
〔2016-12-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