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07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司汀参麦供血

马 良

沈阳二四五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0042

10.3969/j.issn.1674-4616.2017.03.009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 良

沈阳二四五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004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颅脑部分区域供血不足,造成脑干和小脑等区域发生视物旋转、平衡失常、眩晕和呕吐等,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群[1]。PCIV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PCIV的效果,本院特以此法治疗PCIV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PCIV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5±8.4)岁;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8±8.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颈椎X线或CT诊断,确诊为颈椎肥大性改变或椎-基底供血严重不足,血压低于140/90 mm Hg;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外伤、眼病和全身性疾病所致眩晕,严重的心、肾、肝、肺等原发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将20 mg倍他司汀溶于3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将40 mg参麦注射液溶于3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2周,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HI)对患者的眩晕情况进行评分。参照《神经病学》[2]拟定的PCIV临床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一般和无效,显效: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无神经不适反应;一般:眩晕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只在突然坐起或站立时稍有头晕等轻度不适;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眩晕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P<0.05,2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DH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DHI评分的比较(n=60,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临床治疗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60,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PCIV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引发的眩晕症状,患者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只能通过支脉循环供血,导致头颈部的相对缺血,从而引起眩晕等[3]。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堵塞和穿支小动脉病变等因素有关,经过MRI血管造影、CT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

临床实践[4-5]表明,倍他司汀和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能有效缓解PCIV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倍他司汀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脑血管扩张药物,属H1受体激动剂,对血管和动脉系统具有明显扩张作用,能增加血流量,增强血液微循环,降低全身血压,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降低动脉压,抗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及头痛耳鸣等疾病的治疗,静脉滴注的用量需控制在30 mg以内,并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混合,滴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头晕、皮肤瘙痒和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明显消失。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益气生津的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麦冬,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的用量需控制在20~100 mg,经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滴注。文献资料[6]表明,参麦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有:①有效缓解各种疾病造成的休克或眩晕,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各种病理性物质的清除,改善心脑血管和微循环功能;②有效矫正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血压上升,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脏细胞起到保护和修复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2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PCIV,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孟庆寺,翟登合.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及安全性[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6,10(7):579-580.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

[3] 孙勇,王德,刘云云,等.国产氯吡格雷联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526-5528.

[4] 肖展翅,吕衍文,宛丰,等.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453-1455.

[5] 胡玲,李林.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2016,36(8):1847-1848.

[6] 张蓉,李建国,李灵丰.大剂量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0):1621-1622.

2017-01-13)

猜你喜欢

司汀参麦供血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辣语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
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39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