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教学
2017-11-04章伟
章伟
摘要: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复习,同时还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好的进行作业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項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很不乐观。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发展的园地。作业是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
一、注重知识难易适宜,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节课有作业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又不能忽难忽易,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遵循“小台阶,步步高”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一贯采用教材所配置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不注重作业难易,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作业,或者是购买一些配套的课后习题答案照抄照搬等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在设计作业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
二、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笔答型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的样式上要有所变化。
(1)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对一些设计图案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做,并多加关注。(2)实践性作业。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及应用。例如: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来体会。(3)探究型作业。通过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画图来探究。(4)开放型作业。设计开放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已知△ABC,请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可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表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还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摘得到的位置,使后进生缓解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道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四、精简作业设计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十分重要,传统教学为弥补课堂效益低下的情况,往往对作业不加精选,偏重题海战术,缺乏典型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好“质”的问题,即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做到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注意好“量”的问题,作业设计不宜太多,以半小时最佳,尽量给学生布置具有概括性、典型性的作业题,努力达到做一题而知一类,从而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习负担。
五、把握三个“度”:
1)数量限度。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迫于压力,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采取消极应付方法,导致效能低下。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2)时间跨度。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学过,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马虎应付,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时过境迁。
3)难易程度。作业留得太深,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也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
总结: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菊美.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数学教学研究》.2008 第8期
[2]蔡志侠.初中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吉林教育》.2008 第1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