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科技群团优势 服务大众创新创业

2017-11-04杨冬生

学会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杨冬生

[摘 要]围绕科技社团发展中的基础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分析科协所属科技社团如何把握改革方向,以及科技社团服务聚力创新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众创潜能释放出来,服务区域创新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技群团 科协 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努力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科技类社团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协同力量。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只有充分发挥科技类社团的重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才能汇聚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科技类社团服务聚力创新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科技社团组织基础良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江苏省社会组织特别是科技社团组织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江苏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达143家,经民政部门考核评估,有78家达3A级以上标准,与行业协会等其它社会组织相比,科技社团参评率、达标率最高。建立高校科协组织61家,其中985、211高校实现组织全覆盖。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协3800余家、农技协组织3151家,组织覆盖面逐年提升。依托海外科技民间合作优势,广泛联系欧美等16个发达国家120个科技社团,建成海外人才工作站30个。建成中国科协(苏州)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二)科技社团人才基础良好

江苏省科技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广泛吸引和凝聚了全省各行各业自然科学类科技工作者380万人,涉及理、工、农、医以及综合交叉等各类学科领域,人才荟萃、学科齐全、联系广泛的现代科技社团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推选工作,先后从科协渠道推荐15位院士候选人。积极参与省“双创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第三方评价工作,先后发现和评价产生省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双创博士3000多人、333人才梯队3000多人。广泛实施创新争先行动,19人获得国家创新争先奖。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三)科技社团服务能力基础良好

创新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方式,牢固树立“眼球经济”的思路和理念,持续打造“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等学术活动品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在全国率先设立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专项,引导学会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先后建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0个、科技服务站400个,依托已建平台引进专家2127人、推广科技成果2060项、研发新产品1086个。积极引导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目前已有83家省级科技类社团承接了37个政府部门转移的职能或社会化服务项目374项。创新科普产品供给方式,通过“PPP模式”建成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2017年年内实现全省城镇社区科普终端的全覆盖。创新科技智库建设方式,通过民办非企业机制建立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全力服务党委、政府科技决策。

(四)科技社团党建基础良好

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将加强学会党建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将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担负起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经省委批准,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共江苏省科技社团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科技社团的领导。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江苏省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升科技社团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指导推动143个省级学会在理事会层面建立党建工作小组,41个学会在秘书处层面独立或联合建立38个党支部,实现学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二、科技社团服务聚力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社团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学会等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体制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党委政府持续推动政社分设,推行学会与政府部门脱钩管理,但是许多学会仍然依附于行政部门或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据统计,目前143个省级学会中挂靠在政府部门的有56个,高校院所的有74个,企业的有8个,独立办会的仅有5个,政府职能部门与学会政社不分,行政化倾向较重,存在“二政府”“红顶中介”等现象。部分学会支撑单位视挂靠学会作为事业部门,机构设置、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都实行统一管理,学会组织不能自主独立发展,导致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科技社团运行机制不活,导致凝聚力不够强

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进省级学会秘书长职业化、秘书处实体化进程,但是学会专职化的秘书长队伍仍然缺乏,秘书处普遍存在兼职现象。据统计,目前143家省级学会中实现秘书长专职化的有47家,占32.9%;具有专职干部的有64个,占45%;具有兼职干部的有77个,占55%。学会专职从事学会工作的人员力量不足,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职称难以晋升,严重阻碍了学会的正常发展。由于体制的原因,部分学会组织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工作只需对支撑单位负责,而不需要对会员、对社会负责,导致学会缺乏凝聚力,一些科技工作者和高端人才难以进入學会组织,有的学会多年未发展新会员入会,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快。

(三)学会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服务水平和效率不高

学会仍存在“松、散、弱”的现象,“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还显得不足。不少科技社团仍未确立以会员为主体的理念,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对科技社团还缺乏信任,在转移职能工作中始终处在强势主导地位,优先考虑所属的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不放心、放手、放胆让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从而导致学会组织自身感觉无足轻重、无所作为,科技社团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endprint

(四)科技社团法规不健全,导致主体地位作用不明显

长期以来,有关科技社团的主体立法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其他民事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其法律地位,仅由国务院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先后在1989年和1998年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因此作为科技社团生存和发展基本依托的法律环境不健全、不规范,学会主体地位不明、准入门槛高、限制过严、监督失灵、激励不足等法律政策规则方面的欠缺,不仅影响了科技社团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也妨碍了其促进科技发展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充分发挥科技类社团在聚力创新中作用的建议

(一)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推进科技社团政社分设

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社团改革推进力度,坚持依法、民主、自主办会,明确支撑单位与学会权责关系,鼓励实行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引导学会逐步实现政社分设。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各级学会加强自身建设,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明确学会组织与支撑单位全面脱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8年,组织架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运行管理规范、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省级综合示范学会率先实现政社分设;2019年,一批“特、专、优、精”专业学会群完成政社分设;2020年,省级学会均明确挂靠单位与学会权责关系,政社分设工作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大学会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制定出台秘书长职业化的相关制度,建立职称晋升、交流使用、市场化分配等机制。将社工人才统一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具有良好素质的专职社工人才队伍。

(二)加大培育发展力度,引导科技社团蓬勃发展

建议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出台学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引导各类科技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以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科技社团组织。适应学科分化细化和交叉融合并存的大趋势,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加强和改进学会和高校科协工作,建立健全青年工作委员会、创新评估委员会、创业指导委员会,培育发展大学生科协、研究生科协、青年科协组织,引导广大青年会员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推动科技社团组织向农村延伸,推进全面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三)加大职能转移力度,支持科技社团承接职能

省委、省政府应切实加大学会承接职能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积极鼓励学会参与政府竞争性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扶持学会组织承担相关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规范学会承接职能的入口程序,加强与政府购买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改革的协同性,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把确定转移的职能项目列入政府年度采购服务指导性目录,定期公布政府部门转移目录清单,以便学会及时了解、全面对接。应提升政府转移职能的指导性和时效性,全面彰显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优势,对学会承担的公益性科技服务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好公益性社会服务项目税费减免政策,为学会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科技社团服务双创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科技社团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持续放大“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等学术品牌,创新“会、展、赛、商”等活动模式,发展壮大“眼球经济”,激荡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深入实施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百千万”计划,建立50个创新创业服务基地、100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00名的创业培训导师队伍,每年培育10000名创新创业人才进入科技孵化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年轻大学生、出国归来创业人员、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主力军。加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江苏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新产品、新成果和新技术,厚植浓烈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坚持科技社团的政治方向

把党建强会计划作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作为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顶层设计,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以党建带“科建”,在科技社团组织中切实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积极引导地方科协大力推进学会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学会中的覆盖面,引导学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创新争先,在科技工作者群体中不断发挥凝聚动员和先锋模范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探析
提升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