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
2017-11-03李忠翠夏晓琼
王 玲 李忠翠 夏晓琼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
王 玲 李忠翠 夏晓琼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10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BP、P、R、SPO2。观察组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测PETCO2。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监测PETCO2,可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苏醒快,能缩短在PACU驻留时间,对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全身;麻醉复苏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anesthesia, general;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PETCO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代偿和应激反应功能下降,导致老年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差。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导致此类全麻患者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存在高碳酸血症的风险[1]。高碳酸血症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进一步加重或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其生命安全和手术预后。麻醉恢复早期,病情容易发生突变,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监测不仅可以反映患者的呼吸和通气情况,也能反映患者循环和代谢的变化[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已规定PETCO2监测为全麻期间基本的监测项目。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对全麻术后进行复苏的老年患者进行PETCO2监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6月老年全麻术后患者100例,男性38例,女性62例,年龄 65~90岁。PACU复苏时间 35 ~185min。ASAⅠ~Ⅲ级。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5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7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5例,骨科切复内固定22例,关节、股骨头置换12例,其他手术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监测BP、P、R、SPO2。观察组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测PETCO2。(1)对监护仪进行设置和校零,在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螺纹管连接处接上PETCO2监测探头,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2)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PETCO2的波形曲线和数值;(3)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苏醒延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的时间[4])和PACU驻留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达6分的时间[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注:P<0.05
2.2两组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外科手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已被大多数手术患者和麻醉医师所选择,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腔镜手术。全麻手术后,尽管手术结束、麻醉终止,但麻醉的影响并未消除,麻醉药、肌松药的代谢需要一段时间,药物的作用会持续到手术结束后数小时,机体的各种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故存在潜在的危险,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观察组50例老年患者中,22例进行腔镜手术,由于术中建立了CO2气腹,3例出现严重皮下气肿,PETCO2值偏高,出现一过性高碳酸血症 ,进入PACU时PETCO2为49~67mmHg,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并根据PETCO2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PETCO2目标值为30~45mmHg[5],并给予丙泊酚镇静,于入室后55~90min,充分排除体内过多的CO2后,PETCO2值在正常范围内,停用丙泊酚,患者意识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Steward评分6分送回病房。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PACU复苏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和机械通气不足等异常情况时,PETCO2波形形态不规则、PETCO2数值会逐渐上升,但SPO2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应针对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对照组患者出现相应异常时被发现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要经过1~2min才被发现,主要是SPO2反应慢、灵敏度低,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一定的危险,影响手术预后[6]。在吸氧条件下,即使通气不足但患者SPO2仍可以正常,因此仅凭单纯的SPO2检测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轻度的呼吸抑制。
另外,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时,PETCO2曲线立即消失,而SPO2、呼出潮气量等指标要延迟几分钟后才开始下降。术后带气管插管或喉罩的患者可能发生导管移位,本组19例带喉罩的患者入PACU复苏, 3例出现喉罩移位、漏气, PETCO2显示无波形或波形低平,数值降低,重新调整喉罩位置后波形数值恢复正常,因此通过PETCO2监测能判断气管内导管的位置[7];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环路接头脱落、回路漏气、导管扭曲、活瓣失灵等,通过PETCO2监测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安全。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定量PETCO2波形监测用于确认气管内导管位置被作为1类建议[8]。PETCO2数值作为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撤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是由于患者在复苏过程中进行了PETCO2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各脏器系统功能恢复较快,患者很快清醒拔管回病房,麻醉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PETCO2作为全麻手术后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具有无创、直观、简便、高效等特点,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临床决策治疗方案;对发现呼吸暂停、通气不足、导管移位等异常较SPO2监测更为敏感,比血气分析快捷、方便。在PACU使用有助于老年患者术后的安全管理。
1 杨广坤.腹腔镜手术并发高碳酸血症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1):88~90.
2 Redden Rj,Jeske AH. Manage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period[J].Dent Clin North Am,1999,43(2):321~339.
3 邓小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40.
4 郭曲练.临床麻醉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8.
5 史景发,洪四名,李元海.术中调控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0):989~992.
6 赵艳青,郑丽娟,齐燕,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手术后患者麻醉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4):525~527.
7 金双燕,祁海鸥,周大春.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98~499.
8 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学员手册专业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5.
R614
2017-04-24)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23
23800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麻醉恢复室 合肥 王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