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和谐关系研究
——基于近三年学生心理普查数据
2017-11-03谢燕卿
谢燕卿
(厦门华厦学院,厦门361000)
转型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和谐关系研究
——基于近三年学生心理普查数据
谢燕卿
(厦门华厦学院,厦门361000)
高校升格转型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具有动态的波动性。本研究通过SCL-90及SCCS等工具探索厦门及福州两所高校升格前后三年本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学生较多出现“敌对”与“抑郁”问题,并与低自我和谐度特别是“不和谐”及“刻板性”两个因子有高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转型期;高校;心理健康;自我和谐
1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要在生源锐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突出重围,果断进行转型升格是许多高校的重要战略目标。在成功升格本科院校后,高校均会逐年扩大本科学生的招生规模,缩小专科学生的招生数量,在此转型过程中,在校本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应如何做出调整和完善,这些都是本研究所要探索的问题。
周晓莹等人认为,德育不是一种独立的主体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德育系统诸要素的生态化发生。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当建立在高校背景发展所带来的学生心理层面的转变基础上[1]。因此,在学校转型的不稳定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该得到学生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以厦门及福州市两所同时刚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转型期高校不同层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性,并探寻这种特殊性与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2 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搜集发现,当前已有许多关于本专科共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如田仁海发现,同一所高校内专科学生在敌对、偏执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本科学生,他认为这与专科生的自卑、嫉妒等涉及自我认知的偏差有关,也与他们面对未来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有关[2]。吕斐宜等人利用UPI问卷针对六所高校的本专科学生所做的调查也显示,专科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学生,自卑是专科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扰[3]。然而,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对稳定期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得出,在高校转型的大环境下关于本专科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是一片空白。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的概念始于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协调,一为自我内部的协调,二为自我与经验的协调。如果这两方面产生冲突,个体即体验到“不和谐”的状态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桑青松等人认为,一个人只有能够对自身、环境及期望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接纳信任自己,正确地对自己的能力及现实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做出务实可行的决策,以达到自己的目标[4]。王玮,安莉娟认为,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自我和谐对焦虑有较好的预测作用[5]。温子栋等人认为,自我和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6]。我们可以预见,转型期高校学生更多面临着如何处理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和谐可能遭遇更多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寻找该因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依据。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两所高校2014年至2016年参与心理普查的部分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共计415人,2015年共计1,179人,2016年共计982名学生。2014年入学的学生均为高职层次学生,2015年的研究对象中,有221名学生为本科专业学生,2016年的研究对象中,有476名为高职学生,506名本科学生。所有学生年龄均在17~21周岁之间。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一为《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为两所学校每年新生心理普查的必用测评工具。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成10个因子,分别考量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它(主要跟饮食和睡眠有关)等十个方面的情况;工具二为王登峰于1994年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该量表由“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等3个分量表组成。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两所学校均于2015年5月份正式升格本科,采用纵向研究法,收集2014~2016级入学一个学期后学生的SCL-90及SCCS测评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明确不同因子在升本前后三年期间的发展状况及与常模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索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与心理问题中特殊因子的相关关系。
4 研究结果
4.12014 -2016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将2015、2016级的高职生与2014级的高职生进行对比;将2015、2016级的本科生与全国本科生的常模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找到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结果见表1、表2。
表1 2014-2016级两所高校高职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表
表1结果显示,从2014级到2016级,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逐年下降趋势。与2014级高职生相比,2016级在“敌对”“抑郁”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上升,而2015级的数据与2014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2 2015-2016级两所高校本科生与全国常模各因子得分比较表
表2结果显示,与全国本科生的常模相比,2015级本科生在“敌对”、“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性上升,而2016级的数据在9个因子上与常模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
4.2 “敌对”、“抑郁”因子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关系
敌对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只是外在表现的一种“症状”,以2015级本科生及2016级专科生为统计对象,将这部分学生的SCCS结果与SCL-90量表中的敌对及抑郁两个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自我和谐度的敌对、抑郁因子得分比较
根据王登峰所设定的标准,将SCCS总分低于74的定为低分组,总分103以上的定为高分组,结果显示,不同的自我和谐程度评价组在敌对及抑郁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自我和谐程度越高,敌对及抑郁程度越低。故可知自我和谐度与“敌对”和“抑郁”因子均具有高负相关。
进一步考察SCCS量表不同因子与敌对和抑郁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4。
表4 SCCS各因子与敌对和抑郁因子的相关
由表4可以看出,“不和谐”、“刻板性”和SCCS总分与敌对及抑郁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其中,与抑郁因子的相关度略高于敌对因子。
5 讨论
5.1 应在动态发展的视角下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敌对”和“抑郁”情绪是高校转型期学生较易出现的问题,敌对是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不认同,而抑郁则是对自我的否认和失望。其原因在于,升本后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需要制度上互相适应和磨合的阶段;2015级第一届本科生招生规模小,许多本科生高考失利,在与人数占多的高职生共存时产生失落和失望感,进而意志消沉,对自我产生不认同,而学校与预想的落差也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2016级本科生招生规模急速扩大,学校在资源和管理上向本科生倾斜,导致专科生感觉被“边缘化”而产生被忽视感和心理上的失衡,且在与本科生共存中感受到水平差异也容易产生嫉妒与自卑情绪。所以,学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学校发展的转型期这一特殊环境造成的。
高校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处在一个不断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学生、教师、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等都需要在发展的背景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加以配合。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学生的心理也必然会出现波动性。这种特殊时期心理的特殊性应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内容及模式的基础和依据。
5.2 自我和谐应成为转型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敌对”与“抑郁”因子与自我和谐度具有高负相关,即与个体对自我的消极认知及对自我与周围环境和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偏差有关,这与温子栋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积极决定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是如何去思考和应对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蓬勃发展,也是自我确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环境改变可能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所得到的经验产生矛盾,也可能出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即自我出现“不和谐”。也是敌对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处理学生在转型期出现的心理问题,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客观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和环境,以及和周围他人的关系。
5.3 我们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调整和创新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和谐量表中的不和谐因子及刻板性因子与敌对和抑郁因子均具有高相关。这给了我们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和谐”因子指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低现实自我与高理想自我的不平衡容易导致低自信。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较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在新形成的本专科共存的环境下作出适当的调整,对学校和周围他人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的刻板性”等问题,需要以几个方面为切入点作出努力。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对自我及环境的不合理认知,对原有不利于建立自信的自我评价标准重新设定,提升自信力;提高对学校现状和前景的认知度,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其次,在行为层面上,教会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学习过程中付诸行动,使学生在获得充实感和目标感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交往中获得价值感和自尊感,减少敌对的消极情绪;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各种适应能力。再次,在情绪的层面上,通过具体的实操学习训练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用积极乐观的情绪驱逐不良的情绪。
要实现这几个方面的改善,需要在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等常规工作之外融入有针对性的全校性心理活动,以点带面实现全员化教育。在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上要注重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特点的契合性,有侧重有计划地实现学生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统一以及面对环境的灵活应变能力,实现自我和谐。
[1] 周晓莹.背景发展理论视阈下高校新生心理教育生态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12):80-83.
[2] 田仁海.本科、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大学教育,2015(8):127-128.
[3] 吕斐宜.本专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6(3):213-214.
[4]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552-554.
[5] 王玮,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403-404.
[6] 温子栋.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1120-112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Self Harmony of College Students Being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Based on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ensus Data in Recently Three Years
XIE Yanqing
(Xiamen Huaxia University,Xiamen 361000)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 gradation is changing dynamically.With the research tools of SCL-90 and SCC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elf harmony of students in two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Xiamen and Fuzhou.The result shows that lots of students are easily suffering from"hostile"and"depression"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which related to low self harmony degree especially the high correlation factors of“disharmony”and“stereotype”,based which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with.
transition;college;mental health;self harmony
G444
B
2017-04-23
谢燕卿(1981-),女,福建省厦门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建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