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2017-11-03胡青华
胡青华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永川402167)
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胡青华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永川402167)
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借鉴的基础上,探讨独立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独立学院在提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效果路径选择,主要包括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实训示范基地,建立校企“互利共赢”合作平台,政府转变职能,推进校企合作。
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路径选择;独立学院
2016年3 月,重庆市教委、发改委、市财政局《关于引导市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引导和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优化我市高等教育结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创新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应用型大学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创新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
1.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实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被认为是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双元制”的特点是要求企业和学校合作联办,校企双方联合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习培训;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实习,两者同时进行。等到毕业时,学生不仅取得了学位证书,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可以直接上岗[1]。
1.2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CBE模式
CBE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即以美国等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目前世界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核心是从市场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各项能力培养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最后按能力要求进行评价。该模式重点突出了以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能力来进行培养,保证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现。这一模式最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在于建立了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2]。
1.3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英国的教育模式是“三明治”模式,该模式最早起源于1903年的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所谓“三明治”教育(Sandwich Education)。该教育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中间要去企业实习很长的时间。因为形式上跟两块面包夹一块肉的“三明治”很相似,所以被称为“三明治”模式:跟美国的“学工交替”合作教育非常类似[3]。
1.4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
TAFE是“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简称,是澳大利亚国家在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主要内容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与企业及行业协同合作,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具有灵活办学、统一教育和培训标准。其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4]:第一,TAFE是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机构。第二,TAFE学院具有规模大、教育培训任务重、影响非常广泛。第三,TAFE学院的办学教育经费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主要经费来自政府,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拨给的经费就占所有经费的90%以上,剩下的经费由学院自己筹集。第四,TAFE学院的教育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的技能型人才。第五,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
2 独立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办学条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如果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能够给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企业就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合作。但根据现在的一些应用型独立学院的情况来看,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原因导致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难以进一步发展。一是一些学校设置的课程跟社会需求脱节,专业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服务,对口就业的情况就比较低。二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合理、目标不很明确。学校的校本位主义使得学校始终仅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问题。三是独立学院实训实验条件薄弱,限制了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扩大与企业用人之间的差距。四是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教师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有待改善,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欠缺等。
2.2 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对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如果不能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和创造财富,反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财富的流失,这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的。加上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特别是工作技术含量低的企业,不参与学校的合作就能招聘到大量的工作人员;同时独立学院自身条件有限,技术研发能力较薄弱,不能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上的服务;正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使得企业不是很积极的与学校进行合作,导致校企之间的合作难以进一步发展。
2.3 缺乏国家立法保障
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健康发展,普遍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在我们的国家,虽然政府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人才的问题,也大力提倡加快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但是当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保障护航,而且,相对应的可行性政策、法规都比较滞后。加上政府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校企合作资金投入不到位,对双方的组织协调性还不够,不能从政策层面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支持。由于没有明确立法,使得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表达,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学校也难于从自身出发制定相关标准。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来逐步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独立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开发
3.1 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路径分析
3.1.1 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学校通过企业对人才的不同岗位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设置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同时,校企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共同建设一些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理论教学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应实现课程综合化和模块化,并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习评价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实践教学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学校要充分利用合作的平台,积极为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重视第二、第三课堂方面的活动。第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以便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1.2 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独立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应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所谓“引进来”就是除了专职教师之外,也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专家、资深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强化专业建设队伍。这些人的加入,通常会带来最新的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所谓“走出去”是指选派教师定期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培训和技术开发,参加全国专业学术会议,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具备真正意义的“双师”素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3.1.3 共建实训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为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实训示范基地。根据校企双方的各自优势,是可以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即“校中厂”。由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设备及经营管理等,由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和实习人员。校企联合在校内建立企业冠名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生实习和教师科研提供支持。同时,校企合作还应该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即“厂中校”。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实习基地,为学校实习教学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完善实习生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以更好的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合法权益,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将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持久和紧密。
3.2 建立校企“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校企双方能够合作并继续发展下去,前提是双方都要双赢。校企合作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合作,本着“互助互利,共赢共进”的原则,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构建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才会通力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为学生能够在条件好的基地或企业实习,为学生搭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同时,希望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的相关师资和设备。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是为了希望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员工提高专业知识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可以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为企业革新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只有搭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和持久。
3.3 政府转变职能,推进校企合作
政府应成为校企合作的发动者、推动者,完善健全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培养人才机制,重点制定一些可以发展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以便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首先是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只有通过立法,明确了双方在合作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这样,就可以达到保障双方的各自权益。二是政府制定政策切实保障校企合作运行。政府可对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给予政策保障,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专项经费支持等方针政策,切实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运行。三是建立各个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校企合作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如何处理好各方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是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可在一定区域内组建一个协调各方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
4 结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学校、企业、政府三方携手合作的一种教育办学模式。在建设校企合作机制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提供自己的优势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中,需要明确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各自的责任及义务,共同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更进一步发展,努力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 陈长江.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5(2):84.
[2] 韩玉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60-61.
[3] 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戴勇.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通讯,2001(6):55-57.
The Path Choice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y
HU Qinghua
(Chongqi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ngchuan 402167)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applied universities,to build a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ith employment-oriented,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actic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analyses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he route choic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on promoting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mainly including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build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building the double type teaching team and building the practical demonstration base,establishing a“win-win”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colleges,transform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pplied university;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path choice;independent college
G642.4
A
2017-03-21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度重点课题(2016-GX-064);重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63189)
胡青华(1982-),女,河南省上蔡县人,讲师,从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责任编辑:建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