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有道(二)
2017-11-01魏馨怡
魏馨怡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7岁童星林妙可为艺考失利承担的沉重舆论评价,似乎并没有让“望子(女)成星”的家长们产生顾虑,更丝毫没有影响到童星培训、包装行业的势头——
一篇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成人世界丛林法则下的“童星制造”:颜值、包装和金钱》,扫描了目前童星制造链条上的众生相:拥有熟练培训、包装、上综艺、找剧组的完整“套路”的童星公司,为学龄前孩子马不停蹄地安排艺术课、选秀、比赛、上节目的家长,以及要学习声乐、钢琴、走秀、主持、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一直在练舞蹈的孩子们。报道称,几档“现象级”的儿童综艺节目带热了儿童演艺市场,新媒体的崛起被认为打开了“造星”的传播渠道,以致现在用百度搜索关键词“童星培训”,相关结果有195万条。
对于狂热的“童星制造”,你有什么话要说?请在家长、孩子或童星公司中任选一个倾诉对象,说说你的看法。
【化蝶之作】
林妙可的艺考再一次失利了。①
作为童星,她的人生经历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伤仲永”——幼时闻名遐迩,长大却“泯然众人矣”。
家长们,童星的悲剧都是你们的愚昧造成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玉卮无当。这个词典自《韩非子》,是说有一天常谿公问韩昭侯,当你口渴了,在做工精美而无底的玉杯和有底的陶杯之间,会选择哪一个来饮水?韩昭侯回答,会选择陶杯。玉杯外观精美却不实用,自被冷落。林妙可不就是一只外表华美却无底的玉杯吗?徒有其表而其中空虚,令人唏嘘!②
这个词用在“童星制造”上,也是很恰当的。如今的“童星制造”有着完整的套路,孩子们被你们这些家长牵着鼻子,马不停蹄地上艺术课、选秀、比赛,还要学习声乐、钢琴、走秀。而这些孩子最终能成为大明星的真可谓“寥若星辰”。那么多从星空跌落的孩子,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底蕴不足,就像林妙可与小彩旗一样,昙花一现,如今少有人问津了。③
明明知道“造星”的成功率很低,为什么你们还是那样乐此不疲呢?毋庸讳言,都是利益与虚荣心使然。你们都想把孩子变成摇钱树,或是以名利为荣,只想着光宗耀祖。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孩子真的天赋过人,且家境富裕,于是你们就不惜重金為孩子铺设一条锦绣大道。殊不知,这样做,本末倒置,金钱反倒成了伤害孩子的帮凶。很明显,“童星制造”错不在孩子,而在造星计划上。你们不顾孩子的天性,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酿成了童星早熟与早谢的悲剧。
“童星”包装不仅靠颜值,靠演技,更要靠才华学识。你们看看《家有儿女》里的“刘星”张一山,看看那“国民闺女”关晓彤,还有《哈利波特》中的小“赫敏”艾玛·沃森。他们都是从童星起步,一路走来,成为真正的明星。但纵观他们的成才之路,你们或许会发现,他们都曾有过一段息影专攻学习的经历。张一山、关晓彤高分考入北影,艾玛·沃森是布朗大学的高材生。作为童星,他们令无数人喜爱;成人后,他们的奋斗经历无比励志。这样的童星,才能熠熠闪光,璀璨永恒。④
家长们,请务必谨记,成为童星不能依赖“机械化”制造,而应当合理引导。在培养孩子们兴趣和才艺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童星的“含金量”。否则,你们精心包装的可能就是偏才、怪才,甚至是庸才。
我们喜爱有天分的童星,但坚决反对人为的“童星制造”与过度包装。家长们,请遵循“成材”的规律,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童星自然闪光。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