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择业挫折及其应对策略

2017-11-01金美东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挫折毕业生问卷

金美东,吴 霞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大学生择业挫折及其应对策略

金美东,吴 霞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采取问卷调查法,以大四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择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找出择业挫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表明,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严重的心态问题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过高要求均导致大学生择业遭受挫折。家长、学校以及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大学生克服择业困难,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挫折;策略

关于大学生择业,国内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研究。于小五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择业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1]261刘春雷通过比较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各维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发现大学生求职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大学生应对工作的能力却有限。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2]16-27黄发友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择业行为进行了研究,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制度政策环境。[3]45-53何淑云等人通过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择业意向变化的主客观原因,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4]61-63张玉柱等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探讨了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择业焦虑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择业焦虑可以通过心理控制源与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直接预测,择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调节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的作用。[5]71-75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前人对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进行了各不相同的研究。选择大四毕业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的挫折进行研究,分析就业遇到挫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来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一、研究方法

1.样本的选择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以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黄山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向安庆师范大学、宿州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杭州中医药大学、阜阳师范学院这几所大学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有效结果见表1。

表1 有效被试的基本情况表

2.调查问卷

采用王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共19题,包含3个自主回答的主观题和16个选择题,主要针对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行调查。问卷首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心理,然后由理想转到现实,从而得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3.问卷的收集与处理

问卷收回后,对于每一份问卷,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再对问卷进行整理,将有效问卷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问卷的每道题采取百分比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分析数据方法

(1)毕业生心理趋势统计结果

据统计结果显示,男女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人数各占85.54%和87.83%,表明大学生多倾向于选择就业,仅少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继续学习。

表2 毕业生心理趋势统计结果

(2)毕业生就业压力项目分析

表3 毕业生就业压力项目分析

从表3得出,得分在4分以下有3项,4—6分的有5项,6—7分的有2项,7分以上的有1项。得分大都在中间水平,说明项目使用有价值。对以上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决定抽取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主要分析。

(3)毕业生就业时各心理因素的影响差异研究

表4 毕业生就业时各心理因素的差异比较

从表4可以得出,男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压力来源有区别。对于男生来说,他们的主要心理压力是焦虑、自卑与攀比,而女生的主要心理压力则是焦虑、自卑和怯懦。

(4)毕业生择业期望值研究

表5 大学生择业地域及工资意愿

从表5可以看出,48.1%的大学生希望工作地点在省会大城市,并且66.4%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工资期望值偏高,62.7%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或者西部边远地区参加工作。

三、讨 论

依据调查结果,大致可以得出大学生择业挫折,最主要的原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比较自卑与焦虑。参阅有关文献,除自身原因外,大学生择业挫折还有其他外界因素,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

1.大学生择业心理

从问卷中可以得出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就业心理。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在求职过程中所占的百分比。慕祎的研究表明,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6]26-27在择业心理因素方面,本研究结果与王晶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指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除自卑、怯懦、孤傲、攀比、嫉妒、焦虑外,还有矛盾、虚荣和利己心理。

(1)自卑心理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基础仅局限在书本上,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中的事情不太了解,更多是听说或传闻。其次,外界也对他们产生一种压力,致使他们自卑。另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职场高手带来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职场高手越成功,则大学生越自卑。在以上的数据统计中,男女毕业生的自卑心理都排名第二,各占41.00%和48.60%,可见自卑心理对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2)怯懦心理

初入职场更多的是焦急与怯懦。所以在择业的时候,大学生同样有些怯懦,只是这种害怕没有正式步入社会工作时那么强烈。他们既期望工作又害怕工作。从他们找工作的过程来说,之前在学校的时候都是与师生交流相处,现在他们需要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毕竟大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容易上当受骗,这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害怕心理。

(3)焦虑心理

学生时代结束了,等待大学生的是工作与责任。初入社会,大学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有的只是书本知识,而那些知识相对于社会经验来说又是微不足道的。大部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是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要有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4)攀比心理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极少部分大学生会产生攀比心理。这种攀比心理会影响大学生的正确选择,会让大学生错失工作的机会,因为这种心理会让大学生永远都在期盼好的工作而忽略了眼前的时机。

(5)孤傲心理

有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觉得应该比同龄人找到更好的工作。这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看不起企业,也瞧不起工作。

(6)嫉妒心理

心胸狭窄、虚荣心强的毕业生会产生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心态,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

(7)择业期望值偏高

在择业期望值方面的研究,采用期望工作地点、期望月薪以及是否愿意从底层做起这三个问题共同推论,得出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采用三个因素共同推导,这样得出的结论比之前的结论更可靠。本研究说明,部分大学生还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对工作有过高的期望,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终取向。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希望找到工资高的、待遇好的、轻松简单的工作。这种心理在求职的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他们都要求自己的员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所以大学生还是要正确认识自己。

2.家庭因素

问卷虽然没有涉及到有关家庭因素的原因,但通过阅读文献还是可以得出大学生的择业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刘家特的研究表明:家长的错误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家长的功利心态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择业增加压力,使孩子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心理。[7]189同时有的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懒惰不能吃苦,对家庭产生依赖性,这样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合作精神,在求职的时候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甚至有的父母宁愿把自己的孩子养在家里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做那些工资很微薄的工作。

3.社会因素

21世纪以后社会上择业取向从“一元”转为“多元”,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转为“外在功利型”,社会因素的不稳定导致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并追求工作的稳定。如黄发友所说:“机关、党政部门成了大学生择业的最佳选择。”[8]52事实上,人事制度的改革将导致学生就业时希望从一而终的想法将越来越找不到存在的土壤。

四、结 论

1.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大致可以得出大学生择业挫折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期望值过高、缺乏职业规划导致的不正确择业观念、在择业过程中的消极心理等。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指导,可以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铸造合力模式,有效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的择业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应对策略

(1)要有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或者频繁跳槽,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从而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于小五指出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有理性化、多样性和封闭性三大特点。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地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2)树立自己的目标

据调查统计,40%的大学生感觉梦想与现实遥远,即他们的期望与现实有很大差距。梦想虽遥远,但目标却很近。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是个有信念的人,一个有信念的人也一定是个有着明确目标的人。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目标在人们的奋斗过程中起着承接的作用。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顽强的毅力和勇气,从而支撑自己,鼓励自己忍受所面临的种种不幸遭遇,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从而创造出奇迹。大量的调查结果证明,坚定的信念是战胜困难、实现目标之本。信念是目标之本,信念的建立使人的行动自觉地同一个大的目标相联系,于是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不会因为稍有收获而沾沾自喜,而往往会从大目标出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3)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心情积极应对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大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就不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对此应该正视大学生择业受挫的问题,深刻分析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因为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因素有很多,各方面的问题都能够对大学生的择业产生影响。“择业心理倾向性是个性中较为活跃的因素,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基础,它由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所构成。择业心理倾向性反映了‘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对自我的认识、定位,最终指向为侧重面不同的职业目标,如需要目标、动机目标、兴趣目标和价值观目标。’”[9]68-71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受自身心理影响,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心理误区。结果分析显示,大学生就业挫折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自卑与怯懦心理会导致大学生没有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够胜任那份工作;而攀比心理让大学生产生“这山比那山高”的想法,可能会让大学生丢失工作机会。大学生如何克服这种心理,他们有的积极应对,有点消极应对。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应该将心态放平和,看事情积极乐观一点,不要总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的优点相比,遇到问题应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向教师或父母倾诉,与好朋友交心,也许能找到另一条道路。与此同时,大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学习,不能局限在自己所学的那个专业,大学生应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尽量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全才。刚出学校,大学生的工作经验还不够,所以对工作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应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慢慢学习,不能好高骛远,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并保持乐观的心情。在积极面对的同时,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端正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你。别人说得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都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有效行动。

(4)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辅助引导

学校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多设置一些择业培训课和就业心理咨询课。当大学生产生不愉快心理的时候,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并获得心理安慰,这样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也不至于会有那么明显怯懦与自卑的心理。

在大学生即将要去找工作的时候,父母很有必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向孩子传授经验与阅历,这样对孩子来说也收获了步入社会的知识。最主要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能够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1]于小五.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0(7).

[2]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3]黄发友.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4.

[4]何淑云,姜林.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意向的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1997(1).

[5]张玉柱,七十三,杨伊生.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择业焦虑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6]慕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7]刘家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8]黄发友.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7).

[9]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College Students'Frustration and Strategies in Employment Seeking

Jin Meidong,Wu Xia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This study,us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taking the senio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alyze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factors,social factors,family facto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son for the setbacks they suffer from employment seeking,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serious attitud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a career,and the society expects too much of college students,which result in their employment frustration.The government,school and parents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overcome their difficulties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employment.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frustration;strategies

G444

A

1672-447X(2017)04-0112-05

2017-02-23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Szzjih1-2-2018-19)

金美东(1985—),安徽六安人,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吴 夜

猜你喜欢

挫折毕业生问卷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挫折使我更坚强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挫折
问卷网
生活需要挫折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