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地域性设计研究

2017-11-01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合肥特色

张 毅

(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合肥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地域性设计研究

张 毅

(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随着交通业的高速发展,地铁站的空间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设计者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通过实际调研、查阅相关资料与自身设计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艺术设计层面的问题及设计原则、思路、要点进行探讨。解读合肥地铁内部空间设计思想与理论,探求如何在其公共空间中融入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对合肥地铁内部空间的文化设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

合肥;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地域性设计

一、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艺术设计层面的问题

文化的差异性映射出不同地域的人文思想、审美准则和精神诉求所形成的观念相异性,它代表了一定区域公众内心拥有的精神家园,也是大家共同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不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泯灭。文化的地理分布和地域差异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为地域文化的钻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背景。因此,在城市公共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精髓,对人们生活节奏和精神气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铁有着自身的方便、快捷,在高速的信息化时代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功能性空间自然为人群的密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铁空间的可视环境和艺术形式时刻浸染着公众的文化价值观,地铁空间内部环境的设计是当今公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地铁既是文化的物化形态,也是文化的精神形态;地铁文化符号不但是城市艺术文化的缩影,而且还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考量、提取,是对地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口的激增导致当今众多城市无法承载人们的陆上空间,其地铁的运载能力发挥着人流疏散的当代使命。虽然国内地铁业发展迅捷,但地铁内部空间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对滞后。从形式上看,多数设计具有现代性,作品以浮雕壁画为主,表现方式相对传统,与大多数公众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与文化上的互动。从内容上看,其艺术作品缺少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特色,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传统文化在地铁空间内部尚未得到充分的传承与传播,这使地域文化记忆逐渐消亡。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必须与文化的保护、传承一脉相承。当前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各地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艺术作品呈爆炸式涌现,这就对车站空间设计师的文化甄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对地铁空间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意识,更要注重文化承载力、科技创新力、主观感知力等要素,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决策者、组织者和空间设计师值得思索的重要议题。

二、地域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原则、思路及要点

(一)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原则

在城市空间的角度上,地铁空间设计思维应促成当代建筑空间与建筑实体形成相对固定的呼应联系;在功能范围上,多设计易于识别的地域文化形象,满足公众的审美诉求和文化认知;在城市发展角度上,塑造有特色的空间形象,使城市地铁空间设计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就地取材、量体裁衣,根据地域实际采取相宜的方式与路径。

1.以人为本

地铁车站空间室内设计不仅要充分达到即定的交通功能需要,还涵盖了人们的心理、生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心渴望。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供适意的室内空间。地铁公共空间设计除了阻止雨、风和气流外,采光也要达到基本的照明要求。此外,还不可忽视听觉感受与嗅觉感受这两方面的因素。(2)给予精神的关注。这就要求在设计中想公众的之所想,意识到公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习性,达到对公众精神关注与关怀的目的。(3)无障碍设计。随着文明程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无障碍设计走进了每一栋公共空间建筑,同时它也是衡量国家与设计师的关怀标准之一。无障碍环境的整体设计需要思考的人群应包括残疾人、老人、儿童、病人以及重物携带者,要真正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就要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相切、精神相籍。[1]33

2.地域文化特性凸显

地域特征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固有常态,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在当代生活中的呈现,具有特殊的内涵和主体精神。它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取向,影响本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地域的人心凝聚力。地铁空间作为一个城市形象最有利的文化展示平台,在室内设计与建设中更要凸显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本身具有历史延续性、地域特殊性、文化特色性等特征。例如,合肥地铁的空间设计就需要把合肥的历史文脉和区域文化的内在结构、形态特征、相互关联紧密衔接,构建文化与本地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生态剖面等关键因素。

3.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提高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地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区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染力及影响力。文化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的延续。尊重历史、展望未来对当地民众的创新与城市的成长、进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地铁站的存在有自身的现实意义,也蕴藏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构成了城市自身的文化与魅力,符合当地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与认同感,让文化重新被记忆,从而继承与创新了地域文化与空间的艺术形象。

4.可持续发展要求

地铁站在材质选择上要研究当代新材料模块的标准化,这样更易于维护和更新。[2]5各站点之间尽量保持特定模数关系,这是简单易行的经济方法。对地铁内部空间的界面设计需考虑弹性设计、预留设计、接口设计,优先考虑耐用性强的组织形态和设计参数,为发展提供便利。增强地铁室内空间弹性的变化强度,创建敞开式的地铁内部空间环境,这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结构特性。

(二)地域文化在地铁站室内空间的基本思路

地域文化是由地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因素)和人文环境(群众立场、观念意识、宗教信仰、潜移默化的文化变量)构成。[3]29用当代建筑技艺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站空间进行传承和革新,并非用当代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模仿传统建筑的造型结构,而是运用生态环保学的理念,采用耗能少、可回收、可调节的循环设计去构造当代创新型地域文化建筑。这种涵盖“有机建筑”的自然建筑更有利于社会的健康成长,也是对地铁空间作品更好的呼应和丰富。

地铁设计师应广泛向民间建筑学习、探索,学习传统建筑的结构、材质、关键技术,让地铁空间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对地域文化予以传承。不能一味地采用当代混泥土钢结构的新技术,应该让新技术与地域的传统技艺进行结合创新,用新的空间模式(方式)传达地域建筑的文化特质。

(三)地铁艺术空间设计的要点分析

地铁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建筑材质、建筑灯光、组织布局的多维展示。具备地域文化的艺术空间需满足基本的适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其要点包含:(1)材质的取舍(体现历史性、文化性、生态性、装饰性、耐久性等);(2)空间的色彩设置(主题设色、背景设色、点缀设色等);(3)照明设计的分析(自然采光、人工采光、灯具的选择和色彩);(4)绿化设计(植被树种的选择、植被的色彩选择、植被本身的属性分析);(5)艺术品的设计(展示艺术、地域艺术、人文艺术、免费艺术、涂鸦艺术、景观艺术、传统艺术等)。

三、合肥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思想与理论分析

(一)设计定位——彰显徽文化符号的综合性交通辅助工具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地铁设计空间,徽文化首当其冲。作为安徽省名称由来的一部分,徽文化是安徽的文化命脉和文化根基。明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程朱理学、徽州三雕、刻书版画、徽派建筑,经过几百年的探索与革新,形成了体系完整、内容多样、优势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是我国东部的内陆省份,横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靠江西,北邻山东,地理位置凸显。合肥作为安徽省目前唯一修建地铁的城市,其地铁不仅为安徽省内乘客服务,还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服务。依照合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自然气候条件,合肥地铁空间应设计成集文化、旅游、环保等多功能的艺术空间。

(二)功能分析——设计成集旅游、文化、艺术、生态为一体的地铁室内空间

1.合肥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

图1是合肥地铁站1号线入口设计。徽州深厚的文化内涵给予合肥地铁空间设计灵感,整个建筑立面以徽派建筑外观为主,经过提取、变形、重构和创新,保留原有徽州建筑形象的同时,进行了材质、建筑结构的重新组合,融入古徽州人道法自然、与德为邻、崇儒尚文重教的精髓,让“徽质空间”充分表现出建筑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文化性,让合肥地铁入站口更具备徽州文化的特色。[4]80

图1 合肥地铁站1号线入口设计

2.纬九路—湖南路

纬九路至湖南路是合肥地铁1号线的起点与终点,途经合肥站、太湖路、高铁站、繁华大道等几个重要站点。其地铁站空间应展示安徽地域文化主题,一侧墙面为浮雕装饰,展现安徽文化的发展脉络;另一侧墙面以安徽著名景点为依托,通过现代技术手法进行强烈的视觉展现。游客驻足观赏,恍如身在其中,在喧嚣的都市中寻找一份宁静、典雅与舒适(图2)。两侧的作品古今相对,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法相互碰撞,火花四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2 合肥地铁站内部环境设计

3.长宁大道—龙港镇

合肥2号线也是2016年全面通车。不同的车站路线展示的内容则迥然不同。该路线经过铜陵路、当涂路等重要站点,可以展现铜陵的铜文化,特别是站点的柱子造型可以围绕文化展开。当涂作为千年名县,有所谓“吴头楚尾”“南北津渡”之称。当涂布锦画作为民间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类,以其自身特有的辉煌造诣闻名世界。布锦画起源于民间,脱胎于早期布贴画,地铁站空间设计应展现其造型、图案及做法。

(三)概念设计——凸显地域特色、解决交通、提高品位、树立形象

为彰显徽文化特色,解决陆上交通人流,提高城市实力,树立文化品质,合肥地铁的设计内容应具备三种要素。

(1)旅游特色。水乡特色的三河古镇;生态良好的紫蓬山;徽派特色的园林——徽园;纯美娇秀的岱山湖;浓郁情怀的情人谷;气势雄伟、保存完整的李鸿章故居;集素质教育和现代休闲方式为一体的度假基地——欢乐岛;风光秀丽的大蜀山。

(2)文化特色。徽派建筑;新安理学;徽州三雕;程朱理学;陶瓷文化;佛教文化。

(3)艺术体现。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省会,合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艺术气息,是一个开放与包容、传统与创新齐头并进的都市。其地铁空间内部呈现多种艺术种类,不但可以传承地上文化,更能延展地下艺术,增加地铁整体空间艺术氛围,让地铁文化景观在公共空间中具有多重的“地域感、柔和感、艺术感、历史感”。

四、结 语

地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交流展示的窗口,其视觉的设计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综合实力,传达了时代精神。[5]3地铁空间的设计给当代设计师、建筑师和政府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地域文化展现出空间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徽州的深厚土壤给予了合肥地铁空间设计素材和思想资源,从传统徽州神韵到当代艺术演绎,从历史风貌到时代气息,从功能内涵到国际视野都赋予了合肥地铁空间的精神内核。应设计出舒适的品质空间,满足乘客的生理、心理需求,让合肥地铁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让地域文化得到系统传承。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扩展和延伸,人们要转变思想,深化思维,创造一种基于新观念的新型地铁空间设计作品。

[1]刘彤.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朱大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绿色生态建筑对策[J].地下空间,2003,23(2).

[3]章萍芳.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刘亚东.材料的西安地域文化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5]张爱鹏.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包装工程,2013,34(5).

A Study on the Regional Design of the Inner Space Environment of Hefei Subway Stations

Zhang Yi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2470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subway station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design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development tends to be diversified.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ase stud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artistic design of subway space,and the design principles,ideas and main points as well.The paper also interprets Hefei subway stations'interior space design ideas and theories,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hui into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design ideas for the interior space culture of Hefei subway stations.

Hefei;subway station;internal space environment;regional design

TU921

A

1672-447X(2017)04-0074-04

2017-02-26

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424);2017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7106)

张 毅(1982—),山东德州人,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与理论。

责任编辑:吴 夜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合肥特色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特色种植促增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中医的特色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完美的特色党建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