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课程的高职图书馆教参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2017-11-01邵莉娟何筱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参图书馆教材

邵莉娟 何筱璐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基于PBL课程的高职图书馆教参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邵莉娟 何筱璐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从研究PBL课程内涵入手,在对浙江省内10所不同类型高职图书馆教参资源建设和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图书馆教参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的路径。

PBL;高职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料;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总体要求,“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和真谛。能力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显露的特殊才干和技能,与行动密切相关,而行动总是基于特定情境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真实情境的体验,这些体验将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对职业领域里的概念形成有力而逼真的理解。

1 PBL课程内涵

1.1 课程方式:从“坐中学”到“做中学”

“坐中学”与“做中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课程方式。“坐中学”是一种封闭在教室空间里学生只用脑和心,被动式听取教师讲授教材知识的静态化课程教学过程。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教学方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手脑并用,学做一体”的“做中学”课程教学方式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项目过程的情境化、动态式、体验性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真实的项目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为教材,才能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建构。

1.2 课程内容:从学科知识的解构到项目知识的重构

学科知识是以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为载体,以体系化的学科建构为旨归,以高深学问研究为目的的一种知识类别。但这种知识体系的目的、性质、特点等均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相去甚远。为践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实践先导的教育理念,必须对学科知识及其教材教参加以解构,重构项目知识,使职业教育回归知行统一的真性。所谓项目知识,是指由项目过程作为逻辑纽带所吸附、联结的知识,强调以项目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这样的知识体系,才是职业属性和能力本位的体现。

1.3 课程评价:从“应知”到“应会”

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应会”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而“应知”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职业教育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是以“会”为先,彰显能力的教育。但当下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应知”的东西太多,课程教材内容超载严重等现实困境。为了达到应知“瘦身”,凸显应会的目的,则要求讲授与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项目化知识,重点评价学生与职业情境紧密相连的去符号化、实用型知识的掌握,实现能力提升与知识建构的和谐发展。

1.4 课程效果:从“课程的思维”到“思维的课程”

课程思维是指教师围绕课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而展开的思考过程和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已预先规定好的东西,教师只关心如何教好教材中的知识。而PBL课程则是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精心选择或设计基于项目过程的课程载体形式,包括教材、教参、案例、活动等,带领学生在特定项目情境中进行学习,依靠学生自己在项目经验中的摸索、体悟和积累,掌握思维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 高职图书馆教参资源建设和服务现状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脚本”。PBL课程教材建设把引导学生去“做”的工作任务情境或项目设计延揽、整合进去,促使学生实现“做中学”,而不是以静态传授与存储为表征的“坐中学”。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材编写者和教育实践者的教学经验结晶,是职业教育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图书馆作为校园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承担着教材教参资源的建设重任,这是其参与教学服务的最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网络访问结合电话访谈的形式,选取了浙江省内10所不同类型的高职图书馆进行调研,以此了解高职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发展现状。

2.1 信息收集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2所高职学院的教材征订管理职责隶属图书馆,其余学校的教学教材信息采集均由教务处完成。每学期学校开设课程有增减,同一课程项目知识有更新,通过教学系、教务处等多部门流转收集课程参考书,这为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料信息的及时更新带来障碍。

2.2 藏书建设

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建设状态事实数据库”中筛选出10所高职图书馆2014年和2015年纸质资源建设投入经费情况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60%的图书馆年度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维持在100万元以上,资料建设经费相对有限,特别是在民办院校更显紧张。随着新媒介的发展,85%以上图书馆纸质资源投入经费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各馆在配备教参资料时只能遵照一般图书的标准,按2~3本的复本量进行建设,只有在专业教师提出需求的情况下,才根据选课人数进行配备,无法实现教参资源的普及阅读。

图1 2014和2015年浙江省10所高职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经费情况

2.3 图书排架

在调查中发现10所高职图书馆均未建立单独的教材教参阅览室,只有部分图书馆对本校教师出版的教材或针对职业技能考试的图书另辟区域进行展示、阅览。教师指定参考资源仍参照馆内一般图书按照《中图法》分类进行排架,师生只能在知道书名等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图书馆检索系统进行查找、借阅。这种排架方式无形中割裂了课程间、项目间的系统联系,造成用户使用不便,资源利用率降低。

2.4 服务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图书馆只是将教参信息与本馆购置的超星、方正等电子书库进行链接,提供检索、阅读、下载等功能[1]。其中只有1所高职图书馆将本校所使用教材和教参进行数字化,并与购置的教参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库与库之间的关联,为读者提供以课程为核心的教材教参信息检索、阅览。无论是购置的教参资源,还是自建的教参平台,出于版权问题的考虑,都仅服务于校园内用户。

3 基于PBL课程的高职图书馆教参资源建设实践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涌流、职业的频变、竞争的加剧、经济的转型、观念的变化[2],推动高职教育课程的不断整合改革,传统的多复本购置、索书号排架搜索、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的教材教参建设和服务方式已与基于PBL课程教学模式相悖。所以必须探求教材教参建设和服务方法的创新,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

3.1 采用PDA模式采购教参资源

读者需求及其变化是教材教参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动力,在深入调研和准确把握高职不同类型和层次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基础上,进行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是做好教材教参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3]。围绕高职PBL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活动,图书馆按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将师生分为教学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教学型用户主要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习型用户包含全日制学习的大学生和职教集团参与培训的学员。

3.1.1 信息需求特点

教学型用户以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项目教学为天职,关注所授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型用户需要定向获取课程和项目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新进展等新颖性资源,同时,高职教育强调“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信息需求大幅度提高。教学型用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有规律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其信息需求呈现出阶段性和节律性的特征。

学习型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基础学习、专业学习、顶岗实践三年学习研究过程,而且也表现在每学期开学初、中期、期末、放假前4个阶段,学生对教参资源的需求有不同的表现。由于统一的课程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培训计划,造成学习型用户对教参资料的阅读具有十分明显的集中性特征。在“双向选择”的择业机制下,学生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设计知识结构,扩展专业技能,因此,大学生信息需求在专业学习、拓宽知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4]。

3.1.2 信息需求内容

针对教学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注重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灰色文献;注重收集期刊和图书中专业、课程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注重收集专家学者的经典著作和专业核心期刊中的重要研究成果。

针对学习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重点搜集各种参考书及辅导资料;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重点搜集各种观点、各项技术的经典著作和参考书;在顶岗实践阶段,重点搜集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实施方案等资料。

3.1.3 信息采访途径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直接获取教学型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下达教学任务时,要求上课教师在反馈课程教材信息的同时,根据本课程内容提供2~3本教学参考书目,由教学系进行汇总、筛选重复书目,并评估本学期推荐的教参书目是否可达到图书馆对教学系目标管理考核表中“专职教师推荐专业书目人均2册/年”的要求。通过考核规则的制定,突破部门间的隔阂,增加图书馆教参信息采购的便利[5]。

借助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网上书城平台,通过预设订购经费或预订采购品种额度,实现用户即时需求即时购买服务。为各系资料室管理员、各班学生馆员、各企业信息联络员开通平台使用账号,按用户身份预先设定推荐购买数量标准,设定多个用户荐购同种专业书籍则自动触发购买指令,所推荐教参资料经图书馆采编人员后台审核后即加入馆藏。

3.2 运用AR技术手段管理纸质教参资源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是实现真实环境与虚拟物体在同一时空进行叠加融合的过程[6]。

3.2.1 教参排架定位

根据调研可知,高职图书馆教材教参资源按照《中图法》分类,与综合图书进行整合管理,用户需借助OPAC系统搜索教参信息,根据索书号指示查阅图书。但在多数高职图书馆,由于受空间和人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分类较粗、排架较乱等问题,用户准确定位获取所要资料较难。为了提高用户教参资源的检索效率,在按课程、项目体系建立教材教参样本库的同时,运用AR技术进行图书定位,为每一个书架编制二维码识别标签,当用户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扫描书架时,在屏幕上即可显示该书架陈列资料的详细信息,协助用户快速借阅到目标图书。

3.2.2 教参推广阅读

图书馆提供单纯纸质教参文本阅读,这种线性、单向的服务模式,既不符合图书采购经费高效使用的目标,又不符合PBL让学生技能知识容易习得的设计原则。运用AR技术将真实信息和虚拟信息集成的理念,为每一本教参资料编制用于身份识别的唯一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贴在书脊上的二维码获取相关电子资源。在向用户呈现数字教参的同时,将项目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虚拟实训平台链接推送给用户,使教参资源更加情景化、动态化、立体化、形象化,实现纸本教参阅读的泛在化,增强用户与资源的互动性[7]。

3.3 利用生命周期方法管理数字教参资源

生命周期方法是利用生物生命周期的思想,将对象从其形成到最后消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而对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因其先后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形态,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运动阶段;在不同的运动阶段中,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采用各自适宜的管理方式和应对措施[8]。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是指教参信息资源经历的产生、处理、应用、衰退4个阶段,是教参信息资源运动的自然规律。

3.3.1 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内涵

教参信息资源具有生命周期原因在于其从产生到消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符合生命周期方法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参信息资源具有生命特征:首先,不断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的“新陈代谢”;其次,通过不断累积进行数字化“复制”;最后,因课程内容的变化发生信息变异。

(2)教参信息资源具有有限性,其价值具有波动性。不仅表现在教参信息资源从采集、创造、存储、传播、交流、销毁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而且也表现在教参信息资源向不同类型用户、同一类型用户不同学业阶段提供的知识价值是不一样的。

针对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构建数字教参平台,实现教参信息资源从低价值到高价值,满足用户“在最恰当的时候,利用最恰当的方法,找到解决项目问题最恰当的资源”。

3.3.2 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针对教参信息资源产生、处理、应用、衰退4个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从而实现对其动态、有效的管理。教参信息资源产生期,是在项目课程建设原则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合理规划、多路径采集等产生新的教材信息资源,为构建数字教参奠定基础。教参信息资源处理期,是通过教参信息资源数字化加工、课程体系组织、项目内容储存等,使数字教参信息资源从无到有,从不可用到可用,从低可用到高可用。教参信息资源应用期,是通过数字教参平台发布、传播、检索、交流等,使教参信息资源发生作用,实现向专业知识资源的转换,帮助用户融入项目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参信息资源衰退期,是通过用户不断对教参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其价值,对于不同的价值的数字教参资源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如对无用资源采取下线删除,以腾出有效存储空间;对部分资源采取二次开发再生,以重新生成新的教参信息;对可用资源采取优化储存,以探索新的媒介形式。

图2 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3.3.3 教参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功能

随着新技术和知识的不断发展,教参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呈现相对缩短的趋势。PBL学习环境的设计要求以让学生接触到所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具有可见性,帮助学生从他人那里学习,主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为原则。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信息,构建一个融合信息检索、信息过滤、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的个性化教参信息推荐系统,是教参信息资源延长应用期,提供有效教参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教参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应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参信息资源平台以“课程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不同类型用户在提交个性申请表单后,系统可自动分析用户兴趣,并提供与此内容相关的最新信息。用户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情景构建个性化资源收藏,定制个性化服务项目,选择个性化资源,并与具有相似学习课程的用户交流,拥有一个完全个性化的教参资源服务环境。教参信息资源平台围绕数字化教参资源的创建、描述、组织、检索、服务和保存等生命周期来规划和设计平台逻辑架构,针对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八个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个性化定制、信息推荐和信息过滤等服务功能[9]。

图3 教参信息资源个性化功能结构图

4 结束语

在PBL的教学环境中,尝试让高职学生自己摸索学习,在不断拓宽经验的基础上,使其思维具有可见性,从而实现职业能力和项目知识的提升。高职图书馆基于探究式的项目教学,将本校专业、课程信息与项目情景进行全面整合,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呈现,形成互动、有效的教参信息资源,这将成为建立加快学习的催化剂。

[1]郝媛玲,冯春英.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76-80.

[2]张健.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3]赖群.“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在高职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界,2013(3):74-77

[4]钟建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5]牛雪峰等.我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80-85.

[6]百度百科:增强现实技术.[EB/OL].[2016-04-3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VCk92gMLcgXCNHVx_p2SGvz8co1AU A8j4DkpHktmlNXeFZXjncweOcKLTip3gtzf940olT2mmJIP_1S MJrLoaZiZOlS-Sc3zrnDGldgRJyU74rVtt9Bv2WL2akwZaJhHK cQAYKdvTiso4xpAziCMVw65598R-X40mZFI6UpIZG.

[7]付跃安.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34-38.

[8]朱晓峰.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甘健厚.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0][美]罗伯特·M·卡普拉罗.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Reference Library PBL Curriculum

Shao Lijuan,He Xiaolu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ngzhou,311231,China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PBL curriculum content,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10 different types of vocational teaching referen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status of resources for research,analysis,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brary,for example,investigate Library Reserves path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BL;vocational library;resources for teaching;resource development

邵莉娟,硕士,副研究馆员。何筱璐,硕士,馆员。

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型结构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参阅读资源平台构建研究》(编号:Y201534869)。

猜你喜欢

教参图书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图书馆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去图书馆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