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

2017-10-30王宏伟

魅力中国 2017年42期
关键词:孤独感同伴关系

王宏伟

摘要:以175名三四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城市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留守儿童更多体现的是对友谊的渴求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与部分非留守儿童的反馈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略高于非留守儿童。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孤独感

一、问题提出

之前有很多同学都在讲述《变形计》中的案例,其中不乏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他们被称为“问题”少年,他们更是精神上的留守儿童。这些少年大多家境富裕,拥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但是这些都是以父母经常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整天忙于工作为代价的。随之而来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便是与父母交流沟通机会的缺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这种自童年时期就缺位了的关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同龄儿童。由于缺乏关爱,他们大多性格孤僻或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他们的同伴交往。可想而知,恶劣的同伴关系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孤独感。

谈到留守儿童,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指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生计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被留在山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繁华的城市里,也出现了一批非典型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他们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所以这些城市儿童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要么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者其他一些辅导机构,这种心灵关爱的缺失必然会对日后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父母进修学习,一部分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夫妻一方到另外的城市或国家深造,而不得不暂别孩子;父母挂职下乡。有些家长在国家机关单位任职,因为工作需要,得挂职下乡去基层单位工作,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父母异地开公司或被派往异地公司。这部分家长更像是游牧部落,哪里有水草就去哪里放牧,根本无力照顾孩子,而有些孩子也早已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父母工作繁忙。这大多是处于留守边缘的儿童。这部分家长因为应酬多,孩子只能见到他们回来睡觉,多是公司高层人物或领导的子女,基本没时间陪伴孩子;子女异地求学。父母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异地求学,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家或自己生活在异地。这也是一种新的留守形式,这些家长对子女期望极高。

综上所述,我们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重点考察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我们想着力探究留守儿童对同伴关系的态度和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此外,通过对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定

选取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三四五年级各两个班,共6个班,对1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其中女生58人,男生66人。其中,城市留守儿童38人,非留守儿童86人。经X2检验,性别与成为城市留守儿童无显著性差异。(当df=3时, X2=0.8569 P>0.05)。

在此次调查中,通过对城市儿童的选择性调查,发现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加珍视友谊,孤独感与其自身相关性不高,与平常人认知中的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差距。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二)研究工具

1.儿童孤独量表

采用 Asher 等人 1984 年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 包括 16个孤独项目( 如我觉得在学校被忽视了) 和 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项目。量表采用五点记分法,计算 16个项目的平分,得到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体验越强,实测的 Cronbach' s alpha 为0.939。同时该量表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运用和验证,表明该测量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2】

2.城市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调查问卷

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包含三个方向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判定,通过两个维度:对现在同伴交往的态度和对未来同伴关系的预想来测验儿童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发展。本测验为最优测验,选择最符合自身的选项,采用1-4分积分制,其中A、B、C、D分别对应1、2、3、4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孤独感越强。此量表并未进行效度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儿童孤独量表结果汇总

从量表的结果评定我们得知,此量表对每条目得分做简单迭加(有些项目须反序计分)得到总分,高分表示孤独感与社会不满较重,总分范围为16-80,该研究实际得分范围为16-79(32.5±11.8)。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从总体平均数来看结果处于较好的情况,低于给定的标准32.5,表明被调查的学生孤独感并不明显或不是很强烈;但是从总体的标准差来看,标准差略大,表明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从男生来看,全体男生的标准差高于总体,说明男生之间存在着更大的个体差异;相反的,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则不明显。

(二)性别差异对现在同伴关系、自身孤独感和对未来同伴关系预期的差异性检验

我们通过X2检验对性别差异能否影响现在同伴关系、自身孤独感和未来同伴关系的预期分别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分别为X12 X22和X32。

在对性别与现在同伴关系进行差异性检验时,我们建立虚无假设:性别不影响现在的同伴关系。经过计算,我们得知,当df=3时,X12=4.11757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分别得到,当df=3时,X22=0.6245,X32=7.68。经过上述,我们可以认为,性别差异对现在同伴关系、自身孤独感和对未来同伴关系预期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城市留守儿童与现在同伴關系、自身孤独感和对未来同伴关系预期的相关性检验

我們将从问卷的第二三两个题中人为地划分出城市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研究城市留守儿童与现在同伴关系、自身孤独感和对未来同伴关系的预期进行相关性检验。我们设p为非留守儿童的比例,q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所得结果非别记为r1、r2和r3。

在调查城市留守儿童与现在同伴关系的时候,我们计算出p=0.6949 q=0.3051,其中p所对应的值得平均数为1.7561,q所对应的值得平均数为2.5000。得出此数据的标准差为0.9998,经计算得出r1=-0.6907≈-0.70。此数据表明城市留守儿童与现在的同伴关于有高度相关。这一结果证明城市留守儿童重视现有的同伴关系,他们更加珍惜友谊,愿意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渴望有朋友倾听自己的心声。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分别计算出r2=-0.30 r3=-0.10,这两个数据表明了城市留守儿童与自身孤独感和对自己未来同伴关系的预期的相关性低。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城市留守儿童并不是必然感到孤独,这恰好否定了我们惯常的认为所有留守儿童都孤独的看法。我们还可以得知,城市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未来的同伴关系还抱有积极的心态。

四、分析与讨论

(一)未来同伴关系在城市留守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经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我们发现,前者对自己的未来同伴关系还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并不是消极逃避。这说明城市留守儿童可能是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使自己处于“留守”的这样一个状态下,但是还是会被例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应激”,对未来的同伴关系持有信心与期望。这与我们所前期预设的结果略有偏颇。同步关系在儿童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家庭关系,在儿童处于他们的那个年龄阶段中,同伴关系是会对其整个人格特征以及未来的身心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的。所以在研究城市留守儿童与同伴关系的联系同时,我们也期望更多的留守儿童处于“留守”状态之下仍然对自己的同步关系有信心,并且积极去实践,在各自活动中敞开心扉,学会与同伴交往。

(二)城市留守儿童与自身孤独感

谈到留守儿童,或许我们会认为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孤独孤僻的,由于与父母或是外界缺乏交流甚至是缺乏本该到位的关怀,所以会导致他们的性格内向,不愿意说话。借用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我们推理到城市留守儿童与自身的孤独感有很大联系。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留守儿童与自身孤独感的相关性很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十分显著的联系。这也可能与之所处环境有关,处于城市,各种丰富的活动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孤独感的产生,而且父母有适度的关心。

五、结论

当城市留守儿童处于“留守”这一状态下时,由于受到诸如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之对当前的同伴关系很珍惜以及对未来同伴关系有很高的预期,这一特殊状态并非是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郭伯良,张雷。近20年儿童亲社会与同伴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对元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85-88

[2]孙晓军,周宗奎,范翠英,柯善玉。童年中期不同水平的同伴交往变量与孤独感的关系。心理科学。 2009, 32( 3) : 567-57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孤独感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