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6-01-25韩晓敏吕婉雯梅思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韩晓敏 吕婉雯 梅思佳

摘要:本研究以323名温州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孤独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其次,大学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孤独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变量之间呈两两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需要,尤其是自身的生活质量即追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人的内心感受,本研究以此为观测指标。近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别因素;(2)健康因素;(3)经济水平因素;(4)文化因素;(5)气质因素。孤独感是人格变量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应用于个体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等研究中。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界开始了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探讨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了社会支持这个专业术语。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国外对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丰富,起源较早。而国内仅有吴婕对老年人孤独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且鲜有研究关注大学生群体。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及深入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在校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95%,男生77名,女生246名。

(二)研究工具

(1)孤独感问卷

该量表由Russell,Peplau和Ferguson(1978)编制,Russell等(1980)修订,用于测量“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偏重于个体的主观体验。本量表共20个项目,包括11个“孤独”项和9个“非孤独”项。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由Ziment等编制。

(3)幸福感问卷

该问卷用于评价被试对幸福的自我陈述,该量表共有33项,根据修订版,本研究采用前18项对受试进行测试,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三)研究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统一主试在学期中期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按照指导语的提示统一作答,当场收回,时间为20分钟。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

本研究根据样本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T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

表1 人口统计学变量

N

性别 男 77

女 247

年级 大一 132

大二 87

大三 104

生源地 城镇 85

农村 239

是否独生 独生 139

非独生 184

家庭状况 离异 28

非离异 295

家庭月收入 5000元以下 80

5000至一万 154

一万至两万 58

两万以上 41

323名被试中,男性77名,占23.8%,女性247名,占76.2%,性别比例差距大。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大三占多数,但总体还算平衡。从生源地来看,农村生远大于城镇生。

(二)相关性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较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社会支持以及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幸福感呈显著性两两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潜在联系,孤独感的作用由此

发现。

(三)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了回归分析。(见表3)

数据分析发现,孤独感、社会支持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599,即这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的59.9%,建立标准化的回归方程是:主观幸福感=0.154×社会支持+(-0.498)×孤独感,Sig.=0.000,该方程具有显著意义,并且各方面的预测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的结论:(1)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有着正相关关系;(2)大学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孤独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变量之间呈两两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3)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潜在关系,孤独感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会产生影响。由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这样的建议:(1)首先,应加大各方机构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完善社会福利机制;(2)学校、社会应多成立些相应的心理机构,减弱大学生的孤独感,减低他们的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黄希庭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李传银,王燕.孤独心理研究的回顾.社会心理研究.1999:35-44.

[4]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27-32.

[5]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4):984-986.

作者简介:韩晓敏(1987-),女,籍贯河南濮阳,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