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

2017-10-28叶美莲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9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欧姆定律

叶美莲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归结为认知结构的改变,需要有一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认为教学理论不是知识的传递,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提出来的。本文结合《欧姆定律》的三处教学,对比不同的教学设计,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水平,采取相应的策略,丰富和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欧姆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9-0005-4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在个体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注重分析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把学习的结果归结为认知结构的改变,强调了学习者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皮亚杰看来,学习是需要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面对同一个命题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理解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构建起来,还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就需要教师眼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建立起原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依据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调整原有的理解。这就需要与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在讨论中交流观点并质疑,达到最终的调整。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解释新现象,形成新知识。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的要求提出来的。

以“学”为中心,是相对于以“教”为中心而言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突出“学”,顺应“学”,完善“学”。以学为中心的“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学习主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要实现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指教学思想上的“眼中有学生”的要求,眼中要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起点),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需求,知道课堂中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终点)。二是指学习方式,要求教学方式顺应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在课堂时空上、措施上、过程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着想、顺应“学”的客观心理规律,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采取多种交互学习方式。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学习。如果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很容易造成在已有知识上花时太多,造成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在原地踏步,没有形成新的认知,从情感上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很多教师在这堂课的处理上没有递进的关系,认为只是把初中的内容复习一遍而已,使教学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境地,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结合《欧姆定律》的三处知识,谈谈基于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如何去设计教学。以“学”为中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必须要先分析学生起点和要达到的终点。

1 分析学生起点

(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①知道了电阻的意义和用公式去表征电阻;

②知道了能用的比值来计算电阻;

③知道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

(2)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

①模仿为主,不善于分析;

②形象思维和机械思维较强;

③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较弱。

(3)分析学生对知识的表征方式

①对数字比较敏感,对字母比较陌生;

②熟悉用公式表征,不善于用图像表征。

经过上述分析后,那么本节课我们到底要达到哪些目标呢?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如何在已有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发展新知识?

2 确定到达终点

(1)在公式表征电阻概念的基础上,会用I-U图像表征电阻;

(2)会在串联电路分压的基础上,通过滑动变阻器分压式连接实现电压从零开始变化;

(3)在初中会用欧姆定律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终点,确定相应的教学设计

3.1 欧姆定律过程的设计

設计2中老师安排学生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导体的电流I与它两端的电压U之间的关系,同时建议电压的数值任意化,不要刻意地成比例。最后,用如表1所示的表格来区分初高中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向学生指出在高中对欧姆定律的学习显然要比初中更进一步,实验方法和表征方式上显然是有区别的。

设计2体现了皮亚杰的理论: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判别,同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这就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2 滑动变阻器分压式连接的设计

请学生设计探究导体的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的电路。

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肯定会设计出滑动变阻器限流式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此方案能够实现电压从零开始的大范围的变化吗?显然,与学生分析讨论发现无法实现从零开始变化。那么,如何连接才能实现从零开始变化呢?

在这里不同的教师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设计1:如图2所示,我们一起分析这样连接的电压变化范围。当滑片在图中的最左边位置时,伏特表的电压为0,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最大为U,即能实现从0~U的变化范围,滑动变阻器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分压式连接。endprint

如此设计对学生而言属于接受学习,完全不知道所以然,也没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逐步形成新的知识,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在画电路图时不能准确地把分压式画对,画成了如图3所示的样子,因为学生从本质上不理解。

设计2:分压式的前世今生。

引导学生看熟悉的图4中的电路,5个相同电阻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电压为U)两端,改变图4中伏特表右端的接线柱,使其分别从a处向b、c、d、e、f处移动,其读数分别是0、U/5、2U/5、3U/5、4U/5、U,达到了从0到最大值U的变化。但是,只是几个不连续的电压,如何既能获取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到最大值U之间,且又能让电压连续变化,而不是几个分立的数值呢?那么,可以把5个电阻合并成一个电阻(如图5所示),伏特表右端的接线柱从电阻的最左端向最右端滑动,伏特表的示数就能实现从0到U、且可以实现连续变化。这个带滑片的电阻其实就是滑动变阻器,这样的连接方式就是分压式连接。图4可以看成是图5的前世,图5则是图4的今生。

对分压式的前世今生进行分析,学生不但觉得有新意,了解其来龙去脉,更会对分压式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对实物进行分压连接。该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且到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台阶,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奥苏贝尔所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使得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发生相互作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对分压式的恐惧感完全消失了,也不可能画出图3所示的电路图来。

3.3 欧姆定律适用条件的设计

设计1:欧姆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像金属导体、电解液其对应的I-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做线性元件,欧姆定律是适用的。但是,对于电动机、气體和晶体管等,欧姆定律是不成立的,I-U图像不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我们来看看电动机的实验。

这样设计比较平淡,学生并不是主体,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是被教师的思维牵着走的。教师牵到哪里,学生的思维就跟到哪里,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显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初中生不知道欧姆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因为初中研究的对象都是金属导体。本课需要借助电动机、二极管等元件的I、U数值关系,引出非线性元件,同时得到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虽然适用范围这个新知识属于原有知识欧姆定律的概念,是对原有知识进行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但已经发生了本质属性的变化,属于质变,很难通过推衍处理,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相关下位学习。此类学习比较困难,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认知冲突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丰富、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2就是通过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从而优化了原有的认知结构,突出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其效果与设计1相比更有效。

4 结束语

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设计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情境与新信息进行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平衡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中完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依据这个理念来设计教学,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当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责任,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但要去分析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知识点的位置、层次,更要去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需求及教学中需要达到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阎金铎.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物理:物理学习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4]梁旭.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5]韦洪涛.学习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栏目编辑 赵保钢)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欧姆定律
解读欧姆定律
细说欧姆定律
解读欧姆定律易错点
吃透欧姆定律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