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

2017-10-26王燕平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师成长文本解读

王燕平

摘要: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需要重视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合理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成长与发展进而为教学注入活力,是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本解读;师生互动;教学媒体;作业设计;教师成长

一、重视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真正地将学生激发和带动起来,教学中教师“用到的‘方法不仅是知识呈现的方法,更是对学生唤醒的方法、激励的方法,是将一群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主动地、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精力充沛地在活动中多方面获得发展的方法”[1]。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为载体而展开的,文字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认知的特征,对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本的解读方式和解读水平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只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的时候,教学才称得上是活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主体性需要建立和体现在对教学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之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要在教师引导之下,以生发自我思考和见解为表现特征。判断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标志不但要看教师或学生是否拥有可以自主利用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可利用的时间里产生了自己的见解。滔滔不绝照本宣科的教师不能完全说他发挥了教学的主体性,按照老师和教材参考书对答如流的学生也不能说拥有自主性。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往往要依托于文本来展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起在共同对文本的解读中获得发展和认识。

二、强化师生课堂交流与互动

“教师作为‘教的主体的‘教的作用离开学生这一配合互补对象是无法实现的,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离开教师的教也会变得低效甚至可能成为无效之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与学生是互动交流的,这样才会产生真的‘学和有效的‘教”[2]。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才可以更大地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答”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交往方式。教师适合、准确、有效地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思考,好的提问甚至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而无效的或低效的提问往往可能造成学生不知教师所指,造成理解的迷惑。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义、有价值、有趣的问题可引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中开启智慧之旅,与教师展开思维对话与交流,加强师生互动。问题往往是思考的起点,教学中教师改变滔滔不绝的讲授方式,适当地以问题为桥梁增加师生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提问也是一种检测教学效果的方式,检测作为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手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式灵活多样,意义效果重大关键,不可忽视。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对于教师问题的思考解答与由此而加强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中的“教”与“学”之统一具有更大的可能。

四、创新作业设计和实施的方法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结果的自我整理、反思、统整、深化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程度和水平,也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3]。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生的再加工才能吸收内化为其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就是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制定保障。除了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学生在课后作业阶段这个相对自主的学习时空内可以更为深入的思考在课堂学习中的疑问,沿着自己思维的线索进行更深的思考和探索。为了使作业发挥其为学习服务的本来价值,教师的作业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提升作业的“质”,预防对“量”的盲目追求而使作业成为一种负担和任务,从而贬损作业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人文学科,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以写作训练为例,写作是对自己思想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写作本身还是一个创造过程,仅靠每学期固定的习作课提升写作能力的效果是有限的,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作文课,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开,适当地为学生的“写”留下空间。

五、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为教学注入活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为活跃、关键和能动的因素,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得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成长与发展,以自身的进步和收获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老师首先自己必须是一本活的厚重的人文教科書,文质彬彬,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熏陶和影响。“亲其师而信其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对学生深深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和学识的不断增长,更能获得学生的深深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正是因为一位老师的存在而引起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喜爱。教育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以人为目的、内容和核心的艺术。语文教育又属“成人之教”,是以人的健全发展为中心,需要弥漫人文气息、汇聚人文精神的教育。是要激发人的灵性,唤醒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的教育,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除了“文本之教”,更需“人文熏陶”。人文情怀需要在熏陶与感染中迸发,思想和思维的活力需要在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碰撞与交锋中不断的成熟而敏锐,美丽的语言及文字风格在博学而多才的师长那里可以在日常化交往获得,正直的品行及合乎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步师长前程而逐渐习得。作为语文老师,言辞得美丽而诚挚,思想得热烈而精彩,行为得端庄而正直。语文老师自身首先得是一本活的、丰富的、厚重的人文教科书,得勤奋学习,潜心修行,坚持历练,不断地提升自我学识水平和人格境界,以自身成长与发展为教学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宝宝,胡胜利.好课品质的课堂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30-34.

[2]魏宝宝,杨效兰,刘靖.优质课堂的表现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7):26-28.

[3]李雪姣,田友谊.作业批改中教学交往价值的缺失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40-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媒体教师成长文本解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媒体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