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2017-10-26韦妹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血氧间歇通气

韦妹瑛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01

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是常见的一种儿科呼吸危重症,属于肺泡进行性萎陷疾病[1]。病情较轻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严重患儿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2]。我院针对轻、中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施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具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早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患儿平均胎龄是 31.5±0.7周。23名女患儿,18名男患儿,出生时体重平均(1448.5±101.7)克;患儿出生后呼吸困难,经检验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90%。均有轻、中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排除先天性畸形、循环衰竭、出血倾向患儿。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儿均在出生后半小时内进行牛肺表面活性剂注射治疗。将调好温度的混悬液注入气管插管中,复苏囊加压30秒后拔管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生后72h内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体积分数、治疗成功率。

治疗成功标准为:成功-呻吟、气促等不良消失,血氧饱和度正常;改善-呻吟、气促等不良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改善;失败-呻吟、气促等现象无改善或加重,血氧分析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相关资料,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观察治疗之后的辅助通气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体积分数、治疗成功率。

临床观察,观察组辅助通气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体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儿有创呼吸支持率、氧疗总时间、无创呼吸支持后不同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对比

临床表明患儿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小时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无显著变化,经过2、24小时候均出现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呼吸支持率、氧疗总时间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窘迫呼吸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出生不久的婴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3]。早产儿因其呼吸系统等功能没有发育成熟,肺部表面物质含量不足,发生呼吸衰竭几率更大,成为窘迫呼吸综合征高发群体。患儿刚出生表现正常,但在6-12小时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并有加重趋势甚至呼吸暫停,伴有呻吟声,面色灰白,四肢肌张力降低。随后出现鼻翼扇动、胸廓隆起后逐渐塌陷症状,肺音渐弱有细湿罗音[4],需及时处理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作为一种新型无创伤通气方式,通过压力间歇升高促使呼吸道压力上升,达到增加肺泡充盈度,激发呼吸功能目的[5]。NIPPV具有降低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增加气体交换、降低呼吸肌疲劳程度,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和降低酸中毒作用。临床显示,该方式比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 呼吸支持性作用更强,不需提供机械通气,减少肺炎发生率,降低了有创通气并发症。

本研究中观察组氧疗总时间、患儿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总时间越短氧疗不良反应越小,医疗费用越低。观察组在增加氧合指数、氧分压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方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陈海山,龙权生,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856-859.

周海红.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51-152.

何丹,涂小琼,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4):705-708.

彭周杰,易明,段娓.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0):9-12.

赵志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18-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氧间歇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间歇锻炼健身更有效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间歇训练法在提高青少年耐力素质方面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出现窦性停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