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解读及其历史价值
2017-10-25马思源
马思源
[摘要]《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周达观在真腊实地考察和游历之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采用风物志的体例写下的一部著作。虽然该著作只有8500字,但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介绍了《真腊风土记》的叙事视角及作品风格,从文化角度对作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它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真腊风土记》;文化解读;历史价值
引言
中、柬两国不仅是邻国,而且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活动和传统友谊。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也比较多,可以为我们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真腊风土记》是其中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早在元代1295年,周达观就开始游历柬埔寨,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真腊风土记》。该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8500字,但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能為我们研究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经济往来等内容提供参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真腊风土记》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一、《真腊风土记》的叙事视角及风格
周达观先生根据亲身经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成《真腊风土记》的写作任务。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我们研究中柬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此外,该作品还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风格,这也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叙事视角
在《真腊风土记》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
一方面,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章节记录。除了“总叙”这一节记录他随同出使的经历外,在作品的其他部分,分别记录了“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真实客观反映柬埔寨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该著作自问世以来,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工作也在不断进行,并涌现出许多的研究成果。该作品也被《历代小说》、《古今图书集成》等著作所收录,是研究柬埔寨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学资料。
另一方面,将风物志体例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相结合。古代高棉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他们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以及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等内容,都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也难以反映自身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而《真腊风土记》正好弥补这种不足,作者采用风物志的体例,并结合自己在柬埔寨的所见所闻,真实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文化现象、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俗习惯等内容,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作品风格
《真腊风土记》描绘了柬埔寨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是研究和了解中南半岛地区文化的重要资料。就其作品风格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方面,信息准确可靠。在《真腊风土记》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绘的柬埔寨的气候、物产、风俗真实可信。后来经过人们对当地的实地考察,都证明作品所描述的内容真实可靠,尤其是对皇宫建筑和环境的描绘,更是准确、精要。此外,在对吴哥文明的研究与了解中,《真腊风土记》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另一方面,内容简要,具有个人游记的风格。《真腊风土记》全文只有8500字,并且作者的生平介绍不详,写作动机和目的也比较含糊。但作品结合自身经历,具有个人游记的特征。并且作品的内容简明扼要,采用纪实的文风,简明扼要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虽然该作品不是严谨的实地调研和考察报告,但内容简要,实事求是的叙述了作者的经历和柬埔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我们研究柬埔寨的历史和文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二、《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解读
在《真腊风土记》这部作品中,作者对柬埔寨当地的文化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尤其是文中所描述的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叙述的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等,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浓厚的宗教文化特征和氛围
柬埔寨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这也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周达观在作品中,对柬埔寨的宗教文化进行了介绍。例如,书中记录的“班诘”实际上是柬埔寨语pandit(博士)的音译,在现实生活中是指婆罗门博士,通常被尊称为博士,掌管宫中的仪典、天文、历法等工作,还负责保管王冠、宝剑、金履等传国宝器,他们在宫廷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此外,作品中还有关于“道”、“僧”的记载,但与中国道教的“道”、“僧”是不同的。例如,书中的“苎姑”为小乘佛教僧人,“儒者”是指印度教中的学问精博者,“道者”是指印度教中的苦行修道者。
(二)对当地的宗教文化认识不足
周达观在游历柬埔寨时,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当地宗教存在误读。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所介绍的“道”、“僧”与中国道教的“道”、“僧”是不同的。由于对当地宗教文化缺乏基本认识,他只能用中国本土的“儒、道、佛”去描述和解读异域宗教。作者也难以辨析和分别不同地区宗教的差异,因此,在作品中对宗教文化造成误读也是难以避免的。
(三)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与向往
周达观结合亲身经历,对柬埔寨的宗教文化、建筑意识、当地的婚礼习俗等进行介绍和描述,为我们研究提供重要的史学资料。同时在作品中,作者也展现出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作者在文中的记叙力求客观真实,通过对异域“奇俗”、“奇事”、“奇物”、“奇观”的叙述,表达作者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与好奇。
(四)有利于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
《真腊风土记》保留了一些古代高棉词汇,这是了解当地语言文化的重要资料。周达观在柬埔寨生活了一年多,他在与当地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对当地语言文字有一定的了解,并在书中记录了不少转译成汉语语音的古代高棉词汇。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古代高棉词汇,对柬埔寨语研究有一定帮助。在书中出现的一些古代高棉词汇,有很多词汇的注音与近代柬埔寨语音基本相近。例如,一为muy,二为pi,三为bei,五为pram,十为dap,兄为ban,弟为paon等。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和对这些古代高棉词汇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endprint
(五)展现中柬两国文化交流活动
书中记录了中华文明和吴哥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活動,并展现了两种文明的差异,前者以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为根本,后者以宗教信仰和自然经济为特征。作者在书中对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记载,并展现吴哥文化的新奇有趣和令人遐想的一面。此外,书中还描绘了儒家、道家文化与当地宗教文化交流的内容,并记录了当地的婚礼习俗,体现了作者对当地宗教文化和习俗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可以了解《真腊风土记》展现中柬两国文化交流的内容,是研究中柬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三、《真腊风土记》的历史价值
《真腊风土记》除了对柬埔寨的文化进行介绍之外,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当前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具体来说,该作品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介绍柬埔寨当地丰富的物产
介绍了柬埔寨水稻种植情况,“一岁可三四番收种”,当地“山多异木,珍禽奇兽,不计其数”,“鳄鱼大者如船”,“虾重一斤以上”。同时还介绍了象牙、翠毛、犀角、豆蔻等珍贵特产。
(二)叙述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例如,当地“牛甚多”,耕田使用“镰锄之器”,介绍了酿酒、制盐、织布、造船工艺。当地人们“以布围腰”,以大米为主食,外出有轿,水路有船。介绍了“送水节”的庆祝情况,并对当地的婚礼、嫁娶、丧葬等仪式也分别作了叙述。
(三)反映当地的社会和政治状态
例如,国王以下,“有丞相将帅司天等官,其下各设司吏之属”,“官分五等”、全国分九十余郡,每一村落设村长,大路上设邮亭传递信息。
(四)描绘柬埔寨的古代建筑艺术
书中记载了柬埔寨的建筑,包括皇宫、吴哥城、吴哥寺、巴戎寺、巴肯寺等,并展现当地壮丽、精美的古代建筑艺术。
(五)记载中柬两国人民友好关系
书中记载着有部分华侨在柬埔寨生活的情形,“唐人之为水手者…”,描述东南沿海人们在那里以劳动为生的情形。同时还带去生活用具、家禽品种等,“盛饭用中国瓦盘”,“在先无鹅,有人自中国携去”。书中还记录中、柬两国的贸易情况,柬埔寨的象牙、翠毛、豆蔻、犀角为中国人所喜爱。柬埔寨也喜欢中国的产品,“温州的漆盘,泉州的青瓷器,水银、硫黄、麝香、铁锅、雨伞”等,深受当地人们喜爱。
四、结束语
总之,尽管《真腊风土记》的篇幅短小,字数不多,但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他在柬埔寨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对我们研究柬埔寨的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当时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对《真腊风土记》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探讨其历史价值,对人们深化《真腊风土记》的认识,全面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概念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也为该作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