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P的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研究

2017-10-25陈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

陈亮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基于ESP来开发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议。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学;艺术生

一、引言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学生主要是从所学教材中汲取知识,教材是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非常关键的一个伙伴。可见,教材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兴趣对能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是十分关键的。与普通类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且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如在艺术院校使用普通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来对艺术生进行教学,大多数艺术生听课比较吃力,觉得教材难度较大,且这些教材内容基本与艺术专业不相干。所以在艺术院校进行英语教材改革就成为改进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数学者赞同编写一套适合艺术生现有英语水平及与艺术专业相关的英语教材。

二、艺术院校英语教材改革研究综述

经调查,笔者发现只有十几篇论文涉及了这个话题。王建成,王沛(2012)认为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专业性突出,使用通用大学英语教材的适用性差,编写专门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材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他们还指出专业教材的编写要以艺体类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任务型学习理论为依据,以适用性为方向。史亚娟(2012)在文章中指出为了解决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之间的错位和脱节现象,有必要尽快编写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强调该教材应该难易适度,把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艺术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汤金霞,梅阳春(2012)指出艺术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应与非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区分开来,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并以克拉伸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为依据,指出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难度要适中,课文内容要选择与艺术专业有关的素材,这种类型的教材能够激发艺术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上述研究的共同之处在于:建议编写一套艺术英语教材,把英语语言学习和艺术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突出艺术特色、能为艺术生将来使用英语进行工作提供帮助,因为这种教材会激发艺术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以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来开发艺术英语教材。

三、艺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现实需求

ESP是EGP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了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继续学习。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中国艺术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舞台,出国文艺演出越来越频繁,如:南京艺术学院复排的原创歌剧《秋子》受邀参加2015年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演出人员精通英语对于演出的成功也是极为有利的。此外,为了推动艺术院校学科国际化,加强国际艺术方面学术交流,培养既精通中国传统艺术又掌握英语技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ESP教学是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开发基于ESP的艺术英语教材也就非常必要。

四、如何基于ESP开发艺术英语教材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编写ESP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在编写艺术英语教材之前,要调查清楚艺术生当前的英语水平以及他们在专业学习和将来职场中所要使用的英语。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三步骤:首先,在艺术生刚入学时,可对他们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搞清楚他们当前的英语水平以及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其次,可以咨询艺术专业教师,请他们提出艺术生在专业学习时所要使用的英语,包括:专业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最后,到艺术生就业单位调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所需使用的英语。总之,通过需求分析,把艺术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艺术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满足艺术生的需求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兼顾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

艺术类高校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艺术理论类(如: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设计学理论、舞蹈学、音乐学等)和艺术实践类(如:文物鉴赏与修复、工业设计、环艺设计、播音与主持、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表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品拍卖等)。对于学习理论类专业方向的艺术生来说,培养他们学术英语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习理论类专业的艺术生要用英语听讲座、做笔记、进行口头陈述、参加学术讨论和撰写文献综述和论文的几率大;且他们将来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艺术英语教材要提供学术英语的知识,帮助艺术生提升从事学术活动及学术研究的能力。而對于学习实践类专业方向的艺术生而言,锻炼他们职业英语的能力似乎愈加重要,因为他们经常参加艺术演出,无论是主持人、演员、还是担任拍卖公司的职员都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如果艺术英语教材包含艺术生将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所要使用的英语,对于艺术生的就业和提升用英语从事工作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可见,提高职业英语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艺术英语教材也要兼顾职场英语。

(三)兼顾英语语言知识与艺术专业知识

艺术英语教材的开发要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ESP侧重于语言教学,而专业英语侧重于专业内容教学,因此艺术英语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要有代表性,应体现艺术专业的常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在学术英语方面,教材应含有学生撰写论文、作学术报告等所需使用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而在职业英语方面,教材要涉及艺术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的专业术语、语言技能和交际策略等。总之,课文的素材应源自于与艺术专业相关的材料,比如,艺术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舞蹈、表演、传媒、影视和文化产业等;同时,这些材料又不宜过于专业化,否则英语教师使用此教材会感到太吃力,因为他们不可能对不同艺术专业知识有太深入的理解。因此,艺术英语的素材应从共性的艺术专业知识中选择。

(四)兼顾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在ESP教材编写过程中,真实性是关键,是灵魂(高嘉璟,2009:88)。”在编写艺术英语教材时,目标的真实性体现在:艺术生将来从事与艺术有关工作时对其英语能力的要求(如:参加国际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国演出、出国举办画展、主持涉外的拍卖活动、出国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意等);课文选材的真实性在于:课文素材来自于客观真实的材料,如:与艺术有关的英文书籍、报纸或期刊杂志、国外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博物馆)或美术馆英文简介以及对馆中艺术作品的介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英文宣传资料、奥斯卡或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美国格莱美奖的英文资料、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业务资料(如:合同、招投标书、业务往来信函)等,而不是编者主观编造的材料。

艺术英语教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1)不仅编写纸质的教材,而且制作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2)既有阅读教材,也有听说教材和写作教程;(3)教材选材的多样性,尽可能涵盖大部分艺术专业,既涉及美术设计类专业,又涉及音乐表演类专业和艺术管理等专业。

(五)对教材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

艺术英语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该教材就一劳永逸,不需改进了。“作为教材编写的后续阶段,编者应对教材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掌握使用者对教材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及时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以增加教材的适用性。”因此,要从学生和任课教师两方面来评估教材,了解他们对于学习和使用此教材的感受并让他们指出该教材的不足之处,以便为编者在今后完善教材提供参考意见。毕竟,能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关键的评价标准,所以艺术生参与到教材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材改革方面的文章,概括了研究的相似之处,并提出如何基于ESP开发艺术英语教材的对策。提出这些建议只是第一步,笔者认为还需在今后进行实证研究,编写一套基于ESP的艺术英语教材并不断完善教材,进而为改进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和提高艺术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艺术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语法翻译法对高考英语艺术生复习探究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