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10-25林玮菡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

林玮菡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财经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但该课程无论是在学生学习中或老师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予正确的认识,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以及參与度。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财经与管理类专业不可缺失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它包含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板块,是学生学习经济学以及金融、贸易、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经济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意义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经济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提供了技术以及理论指导和支持。此外,在教育部推行的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高职《经济学基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其对培养社会经济需求的人才具有关键意义。

然而,在目前《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无疑会影响了高职财经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对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度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经济学基础》课程更好地开展。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能力偏低,数理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总体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也偏弱,尤其是数学方面。一旦涉及到数学问题总会产生抗拒心理,经常有“不想学,学不了,学不会”的想法。而经济学基础的内容中又涉及到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公式的推导、图形的分析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等,这使得学生很难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加重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同时,《经济学基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数学模型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晦涩难懂。而且如果学生不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小结、课余复习”的话,往往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后续章节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二)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果差

高职《经济学基础》浓缩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板块的内容,包含了至少有十三、四章节的内容,课程安排是一个学期讲授完成,对于财经管理类专业而言,该课程一般设置为三个学时/周,而非财经管理类专业只有两个学时/周,这意味着授课老师基本上一周要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繁重的教学任务将使老师无法对知识进行更详细系统化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性

在《经济学基础》的授课过程中,由于课时少而内容多且难,许多老师只能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内容灌输给学生而缺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忽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以及参与度,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经常会出现“一问无人答、一问三不知”以及“人在课堂,心在外”的情况,严重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

(四)教材内容过时,缺乏创新性

高职《经济学基础》教材版本众多,但基本都是根据国外教材重新编写而成的,或是直接使用国外教材的翻译版。这些教材都是以外国经济现象、经济制度为研究对象,涉及的案例也是照搬国外教材的,缺乏对国内经济制度、经济现象及经济发展的分析,缺少以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主的案例,这无助于学生了解并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及经济改革的问题。

(五)考核方式单一

《经济学基础》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纸质闭卷考试,虽然题型多样,包括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图形分析等,但是考试的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经常是考前几天临时抱佛脚,对考试重点死记硬背,考完随即抛之脑后,什么都忘记,因而,无法达到经济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充实理论

《经济学基础》内容较为枯燥、晦涩难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以实际印证理论,理论诠释实际。再者,应扩充符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案例,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西方经济制度发展的情况,更能了解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情。特别是在讲到生产与成本理论时,应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创业时进行生产与成本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大胆取舍

由于经济学基础内容多、课时少,因而,在教学时应对教学内容增删补调,大胆取舍,不应过分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完整”和“过于科学”往往会使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讲的广不如讲得精”。因而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每学期教学日历和课时的情况,选取教材的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进行详讲和答疑,其它的可以作为课后的阅读材料,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学解答。

(三)互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抛弃“填鸭式”、“满灌式”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课前演讲、课堂讨论乃至课堂辩论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如设计课前十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类经济现象的分析演讲,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企业高管进行授课,并就一些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此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类企业、校企合作基地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前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自己所出专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生动性

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将文字、图形、音频或视频等媒体教材展现给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图表的分析或模型的建立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将过程一步步拆分细化,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整个流程,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地理解程度,降低老师地授课难度。

(五)互联网+教学,实现课外辅助教学

老师应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采取互联网+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实行老师指导、学生管理的方式,实现课外辅助教学。对此,老师可以建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网站、论坛、公众账号或是讨论群,及时上传课堂讲授的课件、教案、题库和案例分析等材料,并实时推送一些经济热点的文章、视频演讲以及知名的刊物,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当前微课、“翻转课堂”和可汗课程的形式,将上课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能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学习。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教学模式,能使线下教学与线上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并实现远程教育。

(六)多种考核方式并进,完善考评制度

应将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多种考核方式并举,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首先,课程的总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前的演讲以及在讨论会、辩论会或其它互动教学模式的表现情况,而期中及期末成绩,除了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多种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经济学基础》对于高职财经管理类学生而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因而,教师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的高职学生。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