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视角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研究

2017-10-25姜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

姜馨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盛行,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把青昧的目光转向了以休闲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上来,其中,关食旅游作为休闲体验旅游十分重要的要素,成为了当下旅游的一种新时尚。关食旅游以其当地特色的小吃关食带给游客丰富的感官体验,它的发展前途直接受到游客反馈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关食旅游,本文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做了一系列实地考察与调查,通过相关的数据来分析游客旅游前的心理预期以及旅游结束后的感知反馈,从而进一步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以及游客的社会学特性和感知实绩两者之间的关联,深入发展关食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乡村旅游视角;关食;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深刻的体现了美食文化的重要地位。人类不仅依赖食物得以生存,而且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美食更是成为提高生活品质与精神享受的一部分。在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下,美食旅游成为了当下旅游的新时尚。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美食旅游如何打开市场、获得认可以及发展是当下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沙县小吃的案例,试图分析和了解影响游客感知的因素从而对进一步发展美食旅游作出有效的建议。

一、美食旅游研究

(一)关食旅游的研究内容

美食旅游是自21世纪兴起的一种特殊兴趣旅游。利得以及霍尔和魏勒认为,特殊兴趣是特殊兴趣旅游的核心,决定了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2000年,在塞浦路斯召开了首届关于本土美食与旅游的国际会议,提出要将地方美食打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吸引物。

由于美食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属于摸索开发阶段,因此,相关的研究很少,没有成熟的研究体系,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美食产品开发阶段、美食节庆旅游、需求以及特色小吃的开发等方面。

(二)关食旅游的研究方法

我国的美食旅游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从而获得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做定性判断,因此,得到的结论笼统、单一,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践性,因此,在方法的研究上还需要深入拓展。

二、美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美食旅游也有了一定的进展,逐步地被更多的游客所熟悉并且体验,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指导,目前体系仍旧不够完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问题。

(一)关食旅游发展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虽然有将近95%的人们在旅游前事先做好了旅游的准备,也知道一些地方的美食特色,但是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亲朋好友才了解到该地的美食文化,而通过电视、报纸或者网络等媒体宣传了解的人所占比例基本在10%左右,这说明各地的美食旅游发展中,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宣传,而只是把重点放在美食特色小吃的介绍上。

(二)市场主体有限

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即是游客资源,这也是各大旅游目的地地相互竞争的对象。以福建沙县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游客游览福建主要是沙县、三明和宁德,而其中沙县的游客占到总游客数的48%,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18岁到40岁的青年,中年游客、老年游客的数量较少;除此之外,在福建周围还有浙江、湖南等省外的周边旅游城市,根据数据分析发现,沙县美食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分布在福建省内,省外的游客相对较少,目前海外游客状态尚是空白。虽然客源相对集中,但是市场的辐射面积狭窄,游客的年龄偏于年轻,类型较为固定,导致市场的主体非常有限,因而总体看来发展的并不和谐。

(三)科技含量较低

21世纪以来科技迅猛的发展,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美食旅游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以沙县小吃为例,沙县小吃一开始是由家庭作坊式发展起来的,很多的经营者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在管理过程中缺少理论指导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美食产品的质量、更新和资源配置过程中都缺乏科学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很多诸如现代电子结算、计算机服务等科学技术都没能广泛应用。尤其在美食的专题发展、媒体宣传、内涵讲解以及环境美化和后期垃圾处理等多方面,科技都没能发挥到相应的作用。

(四)产品的质量层次较低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其对待美食的追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更多的追求精神愉悦和营养健康。作为旅游中必不可少的美食,其质量的好坏与层次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很多以美食为主打的旅游景点,缺乏专门的美学、餐饮学和心理学人才,导致美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因此品质较低,名菜更是稀少,使得美食旅游的重点无法凸显出来。整体来看,多数的美食旅游活动依然停留在以吃为主的阶段,服务和产品都处于低端水平,体系不够完整,产品也不够精致,格局尚未打开,不能真正满足游客的需求。

(五)旅游内容单一

目前美食旅游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乐趣的延伸,人们希望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能够游赏风景,提高生活水平。但是目前多数美食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单调乏味,很多的大型民俗表演或者美食产品展览都是在节日庆典的时候才有机会体验,这使得游客常常是短暂驻留就匆匆离去,不能全面体验美食的内涵。

三、美食旅游发展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饮食是旅游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和收入来源。相关数据显示,某个美食旅游地一个星期的商品成交额高达1000万左右,游客的数量达到3万人次以上,总收入高达2500万以上。加之,美食作为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与餐饮业、住宿以及交通、娱乐甚至工商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美食旅游的发展势必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得整个经济发展起来。

(二)文化意义

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包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它在美食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美食旅游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茁壮的发展,都离不开饮食文化的基底。饮食文化为美食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满足了旅游者对高品位生活的需求。在经营美食旅游的过程中,注重与饮食文化的结合,挖掘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将文化气息与百姓生活完美融合,从而打造出有特色的美食旅游品牌。endprint

(三)社会意义

在现代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压力极大,美食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维持其体耗的功能,而且能够使人们在可口的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舒心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放松心情,不仅增加了人们工作的体力,而且还激发了人们前进的动力。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文化、社交和声誉等的多重需求。所以,美食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还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游客感知视角下游客的社会特性与游客感知的相关分析

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发现,游客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阅历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都可能会影响其感知程度。在进行性别与游客感知的相关性分析时发现,显著性0.01水平上的游客性别与其价格水平的感知实绩具有相关性,呈现出负的相关性,但是比较弱,而在此水平上的游客对于食物份量、价格水平、卫生状况以及服务态度和饮食文化的感知实绩与年龄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调查还显示,游客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阅历越丰富,对于食物的种类、特色、服务以及餐厅布置风格的要求也就越高。当游客的收入水平越高,对于美食旅游的食物份量的感知实绩也会越高,但是对于饮食文化、服务态度或者烹饪表演等的实绩则越低;而显著性在0.05水平上的游客,其性别与美食的色味和营养价值的感知具有很弱的负相关,另外,此水平上的游客对美食的营养价值、食物原料以及讲解和饭店装修的风格和布置等与其年龄有着较弱的正相关性。而游客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对于饭店风格、特色和种类等的要求越低,呈现较弱的负相关性。而此水平上的游客对于营养价值和食物原料的感知实绩与其月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除此之外其他的影响因子与游客性别、年龄以及其他的社会特征的相关性表现得更为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视为不具有相关性。

五、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沙县美食旅游策略

(一)完善服务设施

从对沙县特色小吃的美食旅游的调查中显示,有接近15%的游客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此外,要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水平,将美食旅游地周边的文化场所、休闲娱乐场所以及体育健身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要让游客体验高质量的接待水准,并且让游客在离开时能够回味无穷,愿意再回头或者介绍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来玩。

(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在对沙县美食旅游进行调查的数据中显示,有将近25%的游客认为其日后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活动内容。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能在旅游的过程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体验旅游产品,比如,游客在品尝特色小吃的同时能够学习美食的制作工艺、观赏民俗表演以及其他内容丰富的活动。这样游客的兴致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三)增加关食商品

各地的特色商品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于购物的需求,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沙县为例,沙县的物产十分丰富,香菇、菜芋以及笋干等都是其特色产品,但是包装等服务都很落后,很多的特产只能是通过地摊式的方法进行销售,而很少出现在正规的商店。为此,需要积极的打造拥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挖掘旅游商品的开发,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從而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进一步的发展美食旅游。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目的地形成机制
景观美感视野下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形与结构优化刍议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