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2017-10-25张青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张青

[摘要]民族主义思潮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另一方面它又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阻碍国家的发展进程。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开放等特点,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青年教育上勇于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挑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年树立健康的、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

[关键词]民族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历史关节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敏感问题的多发期,这使得我国民族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理性的民族主义

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仍然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一系列违背和平与发展的外来压迫严重阻碍着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使国家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理性的民族主义,在不同领域都充分发挥了民族凝聚力对维护民族、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如20年前由几个文学青年编写的《中国可以说不》对中国全球化时代的外交政策作出了理性的反思和评价,拨动了中国青年的思想琴弦,个人的民族意识、关心国家利益和发展意识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理性的民族主义不仅抒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而且对于中国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激进的民族主义

适度的、理性的民族主义是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民族认同感的动力源泉,但如果民族主义本身所夹杂的情感表露过度、过激,就会致成一种激进的、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情绪,即激进民族主义。激进的民族主义夹杂着非理性的情绪,它违背了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它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给国家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中带来不利因素。如这次南海仲裁案后,有人煽动青年抵制外国货,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全国至少11个地方发生了抵制肯德基事件,使得在肯德基营业的国人一度遭到负面攻击。

(三)极端的民族主义

极端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唯我独尊的民族意识膨胀发展的结果,具有保守、排外两大特点,它不仅阻碍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而且它甚至利用极端、暴力的方法对其他民族进行威胁和残害。极端的民族主义经常打着宗教的旗号,它是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如在2008年的3·14打砸抢烧事件中,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等暴力破坏活动。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具有极强的顽固力和破坏性,不仅会使得民族分裂分子活跃,危害我国的主权利益,造成国家分裂,而且还会在国际上损害国家形象,恶化我国外交关系,甚至激发惨烈的战争。

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理性的民族主义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引领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禁锢广大青年思想,煽动不良情绪,使其陷入被野心家操纵的风险中。因此,我们需要深刻分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构成了挑战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其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是,在當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媒体、网络日益重要下,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将会借助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体和网络传播渗入到广大青年的思想、灵魂中,潜移默化的颠覆其价值观,削弱其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无意识地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求构成了挑战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存在着一种极端的情绪化倾向,这使得青年在性格冲动的心理特征上情绪化更为严重,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问题时,表现出一种扭曲的政治思想,强调对立与对抗的战争思维来解决。这种非理性、扭曲的情绪化倾向极易促使青年暴发极端政治行为,甚至致使国家处在不利地位中。如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主张“持剑经商”、克敌制胜。这就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本学科领域内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应具备较好的其他领域尤其心理分析与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预见构成了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的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时间、空间、和身份的界限,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自由和个性的特点,成为青年接受并传播社会思潮的重要途径。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潮就会利用网络这种隐性特点浸入青年的思想意识,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容忽视、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网络舆情、信息较难监管,青年又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这使得广大青年可能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无意识就接受各种错误思潮,增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预见。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对策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凝聚青年,服务大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对民族主义思潮能够予以辩证的、全面的剖析,促进民族主义思潮正面作用的发展,避免负面影响。理论的成熟是政治坚定的基础,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内容。面对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广大青年对我国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凝聚梦想、凝聚青年、激发振兴国家热望,释放创造潜能,自觉抵御不良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

(二)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组建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构筑坚固的主流阵地

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应对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强有力的手段。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教育主体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形成一批党性与科学性兼具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还要善于发现青年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并围绕这些问题帮助青年疏通复杂的现实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关系,有效疏导广大青年的心理变化,引导其明辨是非,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民族社会主义思潮对青年思想的影响具有极强的隐秘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抵御。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据网络阵地,与网络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切实构筑起坚固的主流阵地。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夯实共同理想基础,共筑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指引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进行行为选择的根本准则。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广大青年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抵御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年负面影响的有效方式。为此,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全方面、深层次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特别是在民族主义思潮背景下,要注重培养青年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心理动态,避免其产生冲动形成高调的民族主义的虚幻自信等;其次,当今网络、媒体等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心,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极端思潮的侵蚀务必要加强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用新理念、新手段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的正向发展,唱响主旋律,不断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共筑中国梦。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