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旅游信息网络分享行为研究

2017-10-25任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利他主义动机社交

任斐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的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90后大学生旅游信息网络分享的动机意愿以及网络分享行为特征,用问卷调查的具体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大学生旅游信息分享行为动机,最终得出社交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分享行为最大动因。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旅游;旅游信息;网络分享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政策改革,使得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壮大,据教育部的官方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约为4018.1万人,并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而武汉市则以118万位居全国第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关于每年的旅游频率问题,120名大学生里只有5个人回答“不旅游”,52人也就是约为43%的大学生每年出游两到三次。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极具潜力的市场。

(一)旅游信息

“旅游信息是指与旅游业有关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等,它来源于调查研究或从文献中精炼提取,或经过传递、交流获得。”旅游信息是对旅游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真实地反映,简单来说,旅游信息就是对旅游活动的再现。旅游信息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二)网络分享

什么是网络分享?分享是相对于独享而言的,个人在个人空间内的自我传播表达是独享,而分享是指资源的拥有主体发布信息,并发散给其他个体。总结来说,“网络分享行为指用户不计酬劳地将知识、新闻、情感及娱乐等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与他人共同享受和使用,其中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分享者的原创,也可以是分享者认可的非原创资源”。在互联网领域里,分享变得方便快捷,各种网络平台从以前常用的论坛、邮件、博客,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人们可以方便自由地随时发布信息。

二、研究方法

(一)调研区域

本文从区域上首先确定的是大学城武汉市内。从武汉市的众多高校中主要选择了不同类型较有代表性的四所大学进行问卷的发放,分别的一本高校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二本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三本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从样本选择上分散发放问卷,从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都有涉及。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此保证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年级、每年旅游次数、每次旅游平均花费。这部分共有五道题,均为单项选择,由选受访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第二部分是对受访者旅游渴望强弱继而引出旅游分享意愿大小,对分享动机的具体内容作出选择。这一部分共四道题,包括一道关联隐形题,均设置为单项选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和感受作答即可。第三部分则为问卷的主体部分,详细对受访者的各种旅游信息网络分享偏好提问,包括分享时间,内容,形式,平台等各个方面。共四道题,每道题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这部分由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旅游信息分享经历和习惯做出相应选择。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在问卷中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甄别,让符合条件的对象填写问卷。被调查者只能是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否则无法答题。另外选择不旅游的答卷直接归为无效问卷。

本次一共收集到问卷121份,由于问卷对于选择“不旅游”选项的情况做了区别,直接结束问卷,所以可以直观的得到无效问卷为11份,有效问卷共110份。关于大学生旅游的基本-信息,从旅游频率上来看,调查数据显示52.8%的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2 3次,大学生出游的频率影响着出游消费和习惯形成,也会对旅游信息的分享频率及动机产生影响。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每次出游花费在1000到2000之间,当然这也与大学生可支配的金钱和节约、寻求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的消费特性有关,相对而言整体旅游消费水平低。从旅游方式的选择上看,72.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与好友结伴出游,这也是大学生旅游的一个现状:在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中大学生结伴自由行是最主要的方式。极少数人选择跟团游,而背包游和白驾游也开始得到一部分大学生的喜爱。

三、大学生旅游网络信息分享意愿与动机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111份有效答卷中有38位被调查者(约31%)选择了不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旅游信息。关于为什么不愿意在网络上分享的原因,38人中的大部分(20人)选择了“自我性格和性格使然”这和选项,没有分享习惯,不愿意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放到网络上。没有人选择“不想引起关注”这一选项,也侧面说明了后面我们将谈到的大学生旅游信息分享的主要动因——视角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肯定,這也是分享的主要心理。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旅游信息的人当中,男性的占比达到了60%。也就是说更多的男性不愿意在网络上分享旅游信息,说明分享意愿与性别也有一定的联系。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在72份选择分享自己的旅游信息的问卷中,超过60%的被调查者是想展示自我互相交流而分享的。33%的人选择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剩下的是觉得可以给他人借鉴。并且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分享是被迫的,大家都是自愿才分享。

从网络分享行为的观察和理解,网络分享者主要有两方面的动机,一是帮助他人,也就是典型的利他主义。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利他主义心理对大学生旅游信息分享行为虽有影响,但影响很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提升,表现在凸显自己的个性、学识,并且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甚至结交志同道合的网友。上述提到的展示自我互相交流和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都可以说属于这个范围,前者偏向于社会交往需要,具体表现为热衷于展示自己的经历和心情,向他人分享并且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相互分享,在这个过程中结识更多的人,了解熟悉身边的人,这也是联络感情促进交往的重要手段;后者偏向于尊重需要,例如发朋友圈希望大家都点赞,评论或是转载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在即熟知自己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从而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

因此,根据数据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旅游信息的最主要动因是社会交往需要,其次是尊重需要,最后受到极少部分的利他主义推动。

四、研究结论

(一)90后大学生旅游信息分享意愿主要与性别和个人的性格习惯有关。相对来说,女性在网络上分享旅游信息的意愿会比男性更加强烈。大部分不愿意分享旅游信息的原因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不想太多把个人生活放在网络平台上。

(二)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大多是用户为了收藏、自身需求而转载或分享到自己的空间里而间接的供他人使用,用户潜意识并不知道其分享行为,其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和他人分享信息。从马斯诺的五大需求层次分类来讲,无意识动机的分享行为大多是出于自身需要动机,其他四种均属于有意识动机下的分享行为。

(三)社交动机是对90后大学生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分享行为的最大因素,其他动机如“利他主义”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较弱。社会化媒体本身就是一种用户普遍参与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包括社交类网站、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用户主动地贡献和反馈信息,用户可以免费参与其中,他们评估大众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社交动机也正好是当前社交类平台火热流行的主要原因。

(四)90后大学生旅游信息分享的对象范围主要集中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志趣相投的网友,这主要也与分享的社交需要动机相关。社交动机影响下大学生更多的将信息分享到已经熟知的网络圈,而相对来说利他主义主导的网络分享行为则会偏向于大公共性分享。

(五)新兴的媒体化社交平台极大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90后大学生在旅游信息分享上的习惯和态度。分享渠道和平台的发展促进了实时的通信分享,也多样化了分享的形式。在中模糊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收者的网络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信息分享者也是接受者,随时发生又随时变化。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动机社交
社交之城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最大或更好地行善:有效利他主义的兴起及其争议 *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
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