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程》指导下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7-10-25赵楠宋彦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规程

赵楠 宋彦喜

[摘要]随着2016年3月1日教育部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颁布,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再次将幼儿教师的教研活动列入其中,以此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着重探讨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能够使广大一线幼儿教师在高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提高保教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规程》;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經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教师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2016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同时废止1996年3月9日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的《规程》。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规程》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

一、园本教研的含义

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工具。幼儿教师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进行讨论,通过此过程解决问题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园本教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缺乏园本教研的意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开展保教工作过程中首先应当具有研究意识。但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对开展园本教研的本质含义认识不清,认为开展与否“无所谓、区别不大、无关紧要”,甚至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也持有此想法,导致部分民办园从来没有开展过园本教研活动,幼儿教师根本不知园本教研为何物,怎样开展,如此可见,大家对园本教研活动的抗拒及模糊心理,如何能够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何处提升。

(二)幼儿教师缺乏园本教研的知识与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缺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必备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反思能力。多数幼儿教师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或大专毕业的学生,本科学历的教师较少,因此在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无疑阻碍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这些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所学知识不能应付实际的工作强度,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另外,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时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与懒惰情绪,认为教研活动就是领导主任的任务,与普通教师关系不大,因此只需出人参加出耳听即可,至于其他,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上现象无疑制约了园本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三)园本教研内容只针对教学、且缺乏针对性

在调查中发现,园本教研活动主要研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而对保育和一日生活环节研究的较少,只有少数公立幼儿园能够针对教师在保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教研形式依然遵循传统的“听评研”模式。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在教研活动时也不能将比重全放在上面,幼儿园是一个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场所,而在幼儿阶段,保育活动对幼儿身体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日生活等其他环节的研究上。另一方面,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活动过程多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形式主义严重,反思研究较少,且缺乏针对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园本教研就会成为教师“耗时间、走过场、无实效”的活动。

(四)园本教研中教师等级分化明显

园本教研本应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但在调查中发现,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却呈现了明显了等级分化现象,在活动中,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相比普通教师有更多主持教研及发表言论的机会。而普通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却“人微言轻”,没有话语权,在幼教教研过程中,只是配角或者旁观者的角色,认为只要出人参加出耳听就可以,至于其他,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普通教师在教研中就成为了被动执行的群体。教研活动的气氛无法高涨起来,教师对教研毫无兴趣,不愿主动参与思考问题,自然达不到提高教研质量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五)园本教研实际效果不显著

通过分析幼儿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实践经历来看,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担任过主持,多数教师都只是被动参与,甚至有少数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园本教研,而对于广大教师的园本教研效果来说,只有一成的教师经常撰写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多数幼儿园没有做科研写论文的氛围,因此也不愿意思考并撰写,教研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幼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满意度较低,而在保教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又没有人提出并深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提高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从思想上提高幼儿教师对园本教研本质的认识

所谓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所教研的内容都是出白幼儿教师自己的园所,所探讨的问题都是教师们自己正在保教过程中真实出现的问题,园本教研是一种观念,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位置。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一切为本园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反思意识,另外,园本教研不是个别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幼儿教师的需求,通过教研,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知识和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在入职前所学知识不足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另外,很多幼儿园也缺少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导致园本教研知识匮乏和能力低下,因此,各大中专院校应该改革培养方案,为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储备,让学生学有所用,幼儿园也应增加教师的在职培训,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三)将一日生活环节纳入园本教研内容

李季湄曾经强调,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同样重要,不能只重视教育而轻视保育,这样会忽视幼儿长远健康发展。既然幼儿园应该保教并重,那么园本教研就应当增加保育方面的内容,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生活、游戏、区角活动等,都是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途径,将教师在保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教研的形式进行探讨分析,鼓励大家广泛交流,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四)消除等级分化,营造健康园本教研环境

园本教研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而不仅仅是领导的事,尤其是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更应把园本教研当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多参与,多思考,多发言,而不是抗拒教研、逃避教研。领导和骨干教师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给予指导和帮助,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成长。园本教研是群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只有一个健康的教研环境,一群渴望成长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五)加大园本教研的园所文化建设

2016年新《规程》中新增幼儿教师园本教研,是将此举作为解决保教问题、提升幼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园本教研质量的提高需要外在的制度保障,但更需要建设园本教研的园所文化,让园本教研的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形成长期持续的教研氛围,建立长效的园本教研工作机制,由外在的强迫教研到内在的主动教研,以保证园本教研的有效、高效进行,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国内外风电有功控制规程要求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