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U—S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017-10-25李虹单立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李虹 单立平

[摘要]“互联网+”作为优化和变革传统产业的新兴理念和技术将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带来有效的助力和全新的指导。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构建讨论平台、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等策略,必将实现U-S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资源共享、空间屏障、时间阻隔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互联网+;U-S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互联网+”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中,如何将“互联网+”的理念与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议题。笔者试图,以“互联网+”理念为背景,探讨其对U-S教师学习共同体(即高校教师教育者与一线中小学教师构成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和策略。

一、困境:U-S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阻碍

(一)U-S教师之间资源互补通道不畅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所享有资源的状态本身具有互补性,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精于理论研究,而中小学教师则擅长教育教学实践,二者结合即理论与实践之融合,必将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工作质量的提升。然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场域不同,工作中难有交集,常常使中小学教师经验有余而理论指导不足,在实践中盲目摸索,前行道路步履维艰;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则在教育教学中缺乏中小学一线直接经验,致使教学枯燥,缺乏信服力,理论研究也脱离实际,难于实践转化。二者资源通道的阻隔已严重妨碍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异质资源的互补与融合,限制了二者的发展空间,降低了实际工作的效率。

(二)U-S教师信息交流的空间屏障

信息交流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参与者的文化属性,不同区域之间信息的交流有助于增强信息的异质性,以使交流者对问题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参与者分布范围越广,人数越多,分享的资源和信息就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就越高,教师专业成长也随之越快。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本就与中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的文化属性和专业发展状况均存在差异,他们各自的擅长之处和面临的问题也必定不同。来自不同地域的教育教学信息,代表着教师各自不同的文化属性,这些异质文化的交流,对于认识教育教学的全貌,理解教育教学实质,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空间上的屏障阻隔了他们的信息沟通,虽然通过短期的培训或会议交流,可以实现彼此的短期沟通,但对于工作中具有迫切性的问题,往往难于实现即时的沟通,而后时过境迁就失去了讨论的欲望和热情。这种空间上的阻隔,不利于解决U-S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即时性问题,使问题得到搁置,最终不了了之。

(三)U-S教师互动学习的时间阻隔

U-S教师的工作方式不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一般教学任务并不繁荣,但科研压力较大,他们除上课外,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而中小学教师大多要求坐班,工作量较大。据统计,一般中小学教师一天的工作包括上课135-180分钟,备课60分钟,学生答疑60-120分钟,工作负荷较重,业余学习时间平均不足1.25小时,每周教研活动时间也少得可怜,只有1-2课时。这导致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无法实现即时性沟通,遇到问题只能暂时搁置,或寻求身边同事的帮助。而对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者和中小学教师他们各自身边的同事与其具有同质性,提供的意见或建议很难跳出各自的文化束缚,问题解决思路比较单一,或是偏于理论,或是仅凭经验。这导致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不够充分,质量效率较低。

二、理念:“互联网+”对U-S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助力

(一)“互联网+”能打破U-S教师资源共享的瓶颈

U-S教师学习合作需要多种多样的资源,需要巨大的资源空间和个人私有空间进行自由的选取和运作。“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云存储功能为教师学习与合作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在“互联网+”的观照下,U-S教师在遇到疑难或困惑时,他们不再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互联网的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思路、解惑的工具,甚至问题的答案。通过U-S教师学习共同的资源共享与互补,教师教育者将获得大量生动、鲜活的一线案例和真实问题,这将为教师教育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并不缺乏实践经验,他们缺少的是深厚的理论功底,他们需要在实践摸索问题解决答案的正确方向和有效策略,在U-S的合作资源库以及与教师教育者的交流合作中,他们的诉求也将得到满足。

(二)“互联网+”能跨越U-S教师信息交流的空间屏障

教师需要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需要一个与其他教师协同学习的可靠平台,需要多种多样的资源,需要多元化的研究方案,更需要一个巨大的存储空间。网络环境下U-S教师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者可以在共享协作空间、资源空间和个人私有空间进行自由的选取和运作。网络环境就是教师共同体的一个信息源。最近兴起的以网站、论坛、博客或者QQ群为依托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弥补了传统教师学习模式的不足。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面可由三部分组成,共享协作空间、资源空间、个人私有空间。共享协作空间主要指开放程度不同的论坛和聊天室,资源空間主要指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获得的关于教师教与学的相应的数据库、媒体库、知识库。教师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写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表个人研究作品,共享成果,也可以贴上自己的问题、疑惑,寻求解决方案。经他人允许,教师也可以访问他人私人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谈。网络的存储空间是具体而无形的,它有着无比强大的功能,为教师在交流与查找资料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互联网+”能冲破U-S教师互动学习的时间阻隔endprint

网络环境让教师从固定的工作时间中走出来,随时走进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解决他们学术上的疑问或实践中的困难,最终更好地走向講台。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在不同的时间段与学习共同体中其他成员进行学习。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存在很多实时的交互,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实时性的交互,这些互动主要是通过电子信箱或者论坛等手段进行的。随着时间的间隔,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持续进行着,这种非实时性的交互也是很有效果的。因此网络环境冲破了时间的枷锁,使教师可以随时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讨论中来。

三、路径:“互联网+”背景下U-S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网络建设,打造学习型网络学校

加强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网络空间,给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工具,增强虚拟学习的真实感,增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真诚沟通,使参与者具有对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和信任感。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教师和一线中小学教师加入U-S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技术上,要加强支持性保障性的网络平台,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有效的实用工具。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和交流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发展的网络平台将不断完善,为教师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学习和交流模式。因此,在社会、学校、教育部门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之下,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习型网络学校,为高校教师教育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强大的支持。

(二)在网络平台上构建定期沟通和交流的主题讨论块

高校教师和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U-S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与交流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与交流,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学习中,要主动与他人对话。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共同交流的大好时机,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沟通不断的反思、虚心求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扩大理论视野、提高对话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主动发展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在富有建设性、支持性的气氛和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会对话,发言要文明,要专业化,提倡教师在尊重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观点,提倡观点的碰撞与融合。

(三)加强对学习共同体教师网络知识技能的培训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进U-S教师学习共同体认知水平的提升。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大多教师仅能应用其中极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其他教师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互相交流,U-S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们可以很方便地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自由交流,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