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人为事故及灾难应急响应

2017-10-25卢文刚叶丽娅

上海城市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城市地铁应急管理

卢文刚+叶丽娅

摘要:近年来由纵火、爆炸、拥挤踩踏、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引起的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事故多发频发,对民众的出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应急管理形势严峻而紧迫。2017年2月10日发生的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件作为典型个案,让人们认识到相关方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措施的重要意义,也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明显不足之处。在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地铁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监测预警系统、优化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工作人员应急技能、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完善事后恢复机制等对策建议,以力求更好地促进城市地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应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7.05.012

近年来城市地铁以其快捷、舒适、环保等特点,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极其重要的运输任务。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进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地铁相较于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地铁在给市民生活提速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地铁客流量的逐渐增多,城市地铁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铁运营所有事故类型中有65%~70%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事故灾难无疑构成了地铁运营过程中一种主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人的活动贯穿于地铁运营操作、管理、服务全过程,是地铁运营中最活跃,也最难操控的因素。[1]近年来由纵火、爆炸、拥挤踩踏、操作失误等人为破坏引起的非传统安全城市地铁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了市民的出行安全。2009年9月,日本东京地铁列车司机操作失误引发列车相撞导致30万人受困;2010年4月,中国深圳地铁5号线一乘客因不明原因在站台上晕倒,引起乘客恐慌情绪,部分乘客奔逃踩踏,造成12名乘客受傷;2011年4月11日,白俄罗斯明斯克“十月有”地铁站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204人受伤;2017年2月和4月又相继发生了香港地铁纵火事故和俄罗斯地铁恐袭爆炸事故……近期发生的伦敦大楼火灾事故更是给广大民众再次敲响了警钟:6月14日凌晨,伦敦西部一栋24层公寓塔楼(格伦费尔大楼)因一位居民的冰箱爆炸引发严重火灾,伦敦消防局立即出动至少45辆消防车和200名消防员进行扑救,火灾导致至少80人丧生。此次事故虽不是地铁火灾事故但究其原因同样是大楼维护修理工作差、缺乏消防喷淋系统等疏于管理的人为因素才引发了这场悲剧。

城市地铁人为安全事件(事故)的频繁发生,大大降低了民众对城市地铁出行安全保障的信心,也使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分析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做好城市地铁人为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推进平安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传统安全与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

(一)非传统安全

所谓“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是相对于“传统安全”(Traditional Security)而言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二者之间并非时间先后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两种形态的安全问题实际上一直是共同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指的是非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新安全领域中的严重威胁主权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安全问题,涉及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2]对于城市地铁系统来说,非传统安全因素是指那些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危及地铁安全状况、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区别于传统机械故障、自然灾害、运营意外风险事件等,其他的与社会安全相联系的人为、自然或技术因素。[3]

(二)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

地铁人为事故灾难是在地铁运营期间由于人为破坏突发造成或可能造成地铁秩序混乱、乘客生命财产受损,并需立即做出有效应急响应与处置的事件,人为因素属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之一。造成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蓄意报复社会、乘客未遵守搭乘地铁规范、地铁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等因素都有可能肇致地铁突发事件(事故)。以地铁火灾事件为例,恐怖分子往往利用地铁这一密闭空间制造各种爆炸、纵火、毒气等恐怖袭击活动,进而引发重大火灾等;随着社会矛盾在一些领域日益激化,一些妄图报复社会的人为纵火事件不断增加,其中精神病患者玩火引发火灾也较为常见;[4]乘客在地铁或地铁站内随地抽烟、乱丢烟头、私携危化品进站,都可能引发地铁火灾;[5]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列车出轨、碰撞也易引发火灾。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主要包括人为火灾、恐怖袭击、列车事故、踩踏事故等四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导致的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如表1所示。在地铁人为事故灾难中,人为火灾相较于其他灾难是发生频率最高、伤亡量最大的事故,是需要重点防控的一类事故。作为本文研究客体的城市地铁人为纵火事件,即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范畴,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往往较为严重,不仅对乘客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造成极大损害,还会诱发民众的恐慌心理进而影响城市和谐稳定。

二、香港“2·10”地铁纵火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2017年2月10日,香港一名60岁乘客张XX于一列港铁荃湾线列车上放火自焚。事件前后共造成19人受伤,其中4名危殆,为港铁通车38年來最严重事故。此次事故为香港继2004年地铁纵火案后,相隔13年再次发生的铁路纵火事件。

(一)纵火事件概况

2月10日晚约7时15分,一列荃湾线往荃湾方向的地铁列车(肇事列车:A113/A192)由金钟站开出不久,一名60岁男子张XX突然于第一节车厢内语无伦次地表示“个仔被人害死”(儿子被人害死),决定与乘客“一获熟”(同归于尽),随即从身上取出一个绿色容器,以打火机点燃后投掷在地上。有乘客上前即时喝止,在纠缠期间,易燃品在地上起火,火势迅速在车厢蔓延,张XX自己首当其冲成为“火人”,大火迅速将其他乘客的衣物点燃,导致多人被火烧伤,火势随后蔓延至往后的数节车厢,不少乘客受惊不断向后退,有乘客立即叫大家冷静以维持秩序。未受伤的乘客立即按下车内的紧急按钮通知车长。车长接到通知立即将列车停下并及时报警。列车约3分钟后到达尖沙咀站月台,乘客纷纷逃离车厢,张XX下半身起火,身上的长裤烧成短裤,并躺于月台地面,另有多名伤者在月台等候救援,多人衣服被烧烂,皮肤红肿。[6]endprint

(二)相关方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1.乘客的应急响应处置措施

纵火犯张XX欲点燃易燃品时有乘客立即上前喝止,在火势蔓延的形势下有乘客大叫“冷静”维持秩序,未受伤乘客即时按下车内的紧急按钮通知车长。列车到达尖沙咀站月台后所有乘客立即离开车厢,张XX身旁的几名乘客用外套尝试扑灭张身上的明火,乘客均自发协助有需要的伤者,其中一名女乘客由于皮肤烧伤被搀扶拖出车厢,另有几名乘客及港铁职员取来灭火筒进入车厢扑救。事发过程中多数乘客均能冷静应对,并积极展开自救互救,应急防范意识较强,应急响应较为迅速。

2.港铁公司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车长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即将列车停下,确认事故并通知车务中心报警。港铁职员立即通过广播提醒乘客尽快安全撤离。港铁公司加派人手在地铁站内外守卫,并在尖沙咀和油麻地两地之间安排免费巴士接载受影响的乘客。此外,涉事的港铁荃湾线除了尖沙咀站不停站,其余列车均很快恢复营运,维持每5分钟一班。

事发后港铁公司迅速采取了全方位的善后措施,主要包括:港铁将肇事列车驶回荃湾车厂,并于次日带领传媒视察列车;立即成立高层委员会调查此次事件,要求于1个月左右提交初步报告及改善方法;慰问纵火事件中的所有伤者,希望他们早日康复;2月22日港铁宣布,基于需要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和舒适的乘车环境,决定由3月1日起禁止所有车站内的便利店和商铺售卖打火机;和东华三院合作举行募捐,总共为伤者筹得港币247.5万。[7]

3.公安部门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警方在接到火警报告后2分钟内抵达现场,冲锋队(EU)、反恐特勤队及机動部队也先后抵达,应急响应迅速。疑犯张XX送院途中承认纵火随即被拘捕,之后被送入医院烧伤中心进行紧急手术,门外配备三名警员看守。警方还设立专线鼓励目击者提供线索,并将案件交由油尖区重案组接手调查。

事发当晚10时30分,警方发言人表示,事发动机是个人原因,属独立事件,排除是恐袭。2月12日,疑犯张XX被警方落案起诉一项“有意图而纵火”罪,并于九龙城裁判法院提堂,公安部门第一时间查明事件真相,极大地平息了民众的恐慌心理,事后调查处理总体及时得当。

4.消防部门的应急响应措施

消防车接获起火报告后5分钟内抵达,到场时大火已被扑灭,多名伤者在月台等候救援,消防人员陆续从站内抬出伤者,消防处同时派出16辆消防车、18辆救护车及危害物质处理车,动员相关消防人员协助在尖沙咀站A出口外空地分流13名伤者,伤者被分送不同医院救治。消防部门动员多方力量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为抢救伤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5.医疗部门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香港各医院共派出18辆救护车及相关救护人员协助分流伤者,并送往各大医院紧急救治,应急救援人员充足、力量雄厚,应急响应也较为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伤者病情逐渐好转直至出院,医疗部门的善后恢复措施总体细致完善。

6.政府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事件引发了政府各部门的高度关注,行政长官梁振英连夜赶往医院探望伤者并要求各医院全力救治伤者,社会福利署及民政事务总署均派人到各医院提供如情绪支援及福利需要等紧急服务,政府同时设立了跨部门援助站援助市民。

政府各部门采取的善后恢复措施还包括:相关部门全力调查及跟进此次事件;向伤者和家人致以深切慰问,并对一同参与救援工作的市民及相关人员表示感谢及赞扬;要求港铁全面检讨安全措施及应变安排。

7.港媒的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措施

事发后港媒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较好地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大公网、文汇网等众多网络媒体及时报道了纵火事件调查结果、伤员救助等最新情况。之后港媒持续跟踪报道此次事件,主要强调了地铁救援及时、乘客疏散有序、现场处置得当、嫌疑人已被控制等正面信息,[8]也提及了港铁暴露的管理等问题。

(三)此次地铁纵火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分析

此次地铁纵火案虽为突发事件,但香港政府及相关部门却做出了地铁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正面示范。纵观此次地铁纵火事件,从应急响应救援到善后恢复的整个过程都比较及时、有效,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员财物损失,应急管理工作总体上较为成功。

1.地铁应急消防硬件设施较为完备

地铁的安全运行与地铁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消防设施、疏散设施等硬件设备密不可分。[9]香港地铁在系统设计阶段就采用了一系列的全面性防火策略,并不断提高设备(系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车厢设计和用料使用阻燃和不燃的材料,车站设置有完备的消防设施、疏散设施等硬件设备系统,以确保乘客、员工置身安全可靠的环境及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在火灾蔓延的形势下乘客使用的车厢应急通话设备及港铁职员使用的应急广播系统都发挥了有效的预警作用。月台屏蔽门则是一道防火、防烟的分隔系统,大大降低了烟雾和毒气窜入车站的风险。乘客和港铁职员随后使用的灭火设备也使大火最终被及时扑灭。

2.展现了乘客训练有素的应急意识和素质能力

事故发生后,在消防人员和公安部门来到之前,周围民众(乘客)通常成为纵火事件应对的第一主力,因此民众的参与配合是地铁应急预防处置成败的关键。此次事件中乘客的自救与互救行为有效阻止了纵火事件恶化。一方面,乘客的应急防范意识较强。列车在驶离金钟站不久,纵火犯欲点燃易燃品时有乘客立即上前喝止,在纠缠期间易燃品在地上起火。尽管乘客的喝止没有生效,但纵火者的行动得以延缓,其他乘客也随之提高了警惕。另一方面,民众具备较强的地铁应急逃生技能。在火势蔓延的形势下有乘客为避免发生踩踏事故立即叫大家冷静,未受伤乘客则及时按下车内的紧急按钮通知车长,列车到达尖沙咀站月台后所有乘客立即离开车厢并自发协助有需要的伤者,火灾逃生整个过程中多数乘客均能做到冷静应对、互帮互助,展现了香港民众训练有素的应急逃生能力。endprint

3.港铁公司居安思危,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港铁公司之所以能迅速有效地疏散上千名乘客,与其定期开展的应急演练密不可分。在安全监管方面,香港地铁一贯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了较完善的地铁车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坚持与香港的紧急服务处进行至少12次演习,包括列车冒烟及发生紧急事故等,以测试各种应变程序及确保设备系统维持有效运作,同时通过日常演练不断积累经验,强化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此次纵火事件中,车长接到乘客发出的火灾紧急通知迅速将列车停下,确认事故并通知车务中心报警,港铁职员随后广播提示乘客尽快撤离,港铁公司还迅速安排了免费接驳巴士接载受影响的乘客。港铁公司快速有效、尽职尽责地实施了运营应急程序,在短时间内有效疏导了乘客,显示出平日安全演练的成效。

4.政府、公安、消防等多方协同联动紧密

地铁纵火事件中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地铁运营企业有关部门、政府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和医院等,事发后各部门均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协同应对灾难。警方迅速拘捕了嫌犯,案件交由油尖警区重案组接手调查。消防部门和医疗部门总共派出16辆消防车、18辆救护车及危害物质处理车,动员130名消防及救护人员协助在尖沙咀站外空地分流伤者,并送往各大医院紧急救治。政府有关人员及时前往医院探望伤者,提供如情绪支援及福利需要等的紧急服务。这些主要应急部门的快速联动,极大地提高了事故处置效率,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5.相关方善后处理及时得当

善后恢复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地铁人为事故灾难恢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尽快恢复地铁正常运营、事故原因调查及纵火人员处置、受灾群众安置与补偿等。在地铁乘客得到有效疏散后,港铁公司立即做出调整,涉事的港铁荃湾线除了尖沙咀站不停站,其余列车服务恢复正常,维持每5分钟一班,极大地保障了城市地铁正常运营秩序。警方则于事发当晚通宵调查清楚事故原因,并于两日后落案起诉纵火嫌疑人。伤者也迅速被送往各大医院开展紧急救治,根据留院实际情况每位伤者还获得7.5万~30万港币数额不等的善款,均得到了良好的安置与补偿。

(四)此次地铁纵火事件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的不足之处

虽然此次地铁纵火事件应急响应及善后恢复工作总体成功,但在许多重要环节和方面仍存在脆弱性,暴露出短板和问题。

1.事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监测预警不到位

港铁公司对地铁人为突发事件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工作重视不够,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较为薄弱。与事后应急处置措施相比,事前防范预警措施尚不够完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是乘坐地铁的基本违禁携带物品,但是在此次香港地铁纵火事件中,却被纵火犯毫无阻拦地顺利携带进入地鐵。由此反映出香港地铁的安全检查方面存有很大漏洞,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查和危险品控制,及早发现并及时阻止危险品进入地铁,排除风险隐患源。除了港铁公司,乘客也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注意身边的人是否携带危险品,是否闻到刺鼻味道(汽油味、香蕉水味等),如发现并及时阻止,则可能有效避免地铁内外部风险演化为纵火等恶性突发事件。

2.地铁工作人员应急技能不足,质和量难以保证

地铁工作人员在地铁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地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秩序往往变得较为混乱,局势也更为复杂,更要有足够数量且掌握了较为丰富应急技能的地铁工作人员作为保证。就香港地铁而言,各个车站人手普遍不足,且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接受相关危机管理训练,应急技能薄弱。以尖沙咀站为例,人手上若无大事便可勉强应付,若遇上突发事故人员调度就比较困难。地铁内很多前线月台助理只属兼职性质,没有参与过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培训,若险情发生未必能冷静应对和协助疏散乘客,降低事件危害。[10]

3.事后总结评估机制尚不完善

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平息后,相关部门及时对事件全过程评估总结,是提升地铁安全保护与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但就此次香港地铁纵火事件来看,港铁公司、港媒等相关部门的事后总结与评估工作尚不全面。事后港铁公司立即做出“所有车站内商店禁售打火机”的规定。该项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警风险,但也反映出港铁并未把焦点放在一些实质问题上,例如增加职员危机紧急应变训练,令他们能更有效处置突发事故,及在车厢加装闭路电视,令车长全面掌握车厢变化,而疑犯为精神病患者,政府也应增加资源照顾他们等。[11]而港媒在对此事件的后续报道中,主要强调地铁救援及时、乘客疏散有序、现场处置得当等正面信息,对纵火事件应急救援暴露的问题则少有提及。

三、非传统安全视角下加强地铁人为事故应急响应恢复策略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老观念冲突、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利益诉求得不得满足、社会不满和社会仇恨引发的社会矛盾凸显,[12]一些民众易将自己的不幸和不顺迁怒于社会,产生报复社会行为,比如一些地铁纵火案的犯罪分子为宣泄不满情绪转而实施地铁纵火犯罪行为。因此,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紧迫而任道重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化解社会基层矛盾,积极引导和调整社会心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给予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人群、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从根本上消除发生极端事件的土壤。同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风险隐患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完善地铁法律法规,深化应急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涉及地铁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短缺,针对地铁纵火、爆炸等人为事故灾难的应急法规更是少之又少,唯有尽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才能为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由人为因素造成,与地铁其他意外突发事故相比更具动态性、复杂性,其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借鉴香港地铁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深化地铁应急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应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明晰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各部门的主要职能、运作流程及应急资金配备;明晰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的处置程序及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特别要保障紧急状态下公民的基本权益;制定奖惩措施,严厉打击地铁纵火、爆炸等犯罪行为。[13]endprint

(三)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预防为主”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营的必要条件。事先制订完备的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政府有关部门和地铁企业应在深入研究分析各类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开展地铁行业人为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地铁人为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人为火灾、恐怖袭击、列车事故等四类,可针对4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和情景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同时应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可采取综合应急演练、双盲应急演练等方式加强实操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引进先进应急技术,强化监测预警系统

对于城市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应急管理而言,做好风险潜伏期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致灾因子排查机制,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尤为重要。联系地铁系统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地铁交通和应急技术建立健全地铁特有的监测预警系统。地铁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防灾报警系统(FAS)、气体灭火系统(FES)、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BAS)等。地铁监控预警系统不仅要监控地铁运行、机械电力设备状况、客运流量、旅客行为等,还应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构建地铁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监测预警平台,联合各有关部门对地铁周边商铺信息、地铁客运客流信息、大型活动举办信息等城市人群动态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全方位监控影响地铁安全运行的各种人为因素,[14]有效应对地铁人为事故灾难。

(五)优化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从国内地铁部门联动及应急处置情况看,应急联动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及时、应急处置效率低等特点。同时根据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应急行动工作复杂、参与部门多等特点,在人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地铁企业、政府、公安等多个部门应及时开展信息共享、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提高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危害、损失。同时结合地铁人为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现实需要,建立健全一个政府直接领导、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的城市地铁应急联动中心,调度各方救援力量,实现应急“一体化”联动。[15]

(六)深化地铁安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应急技能

除了地铁乘客、恐怖分子外,工作人员的疏忽失职也有可能招致一场巨大的地铁人为事故灾难,所以必须积极开展对工作人员法制、安全、技术、職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工作。由于地铁列车长负责安全驾驶整列地铁列车,当地铁人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就担负着现场“第一响应人”的角色,因而要切实加强对地铁列车长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学会如何及时处理火灾、电气等突发事故,提升应急技能。对车长的培训包括:人为突发事件发生时车长的应急操作流程(包括第一时间停车开门,关闭电源、燃油、燃气开关,组织乘客疏散,维持逃生秩序,逃离后立即报警等)、车载应急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锤、灭火器、应急阀等)、应急素质培养及安全责任意识教育。[16]乘务员、安检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在地铁运营过程承担着基层管理的责任。要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培养其责任心;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应急模拟训练,培养工作人员沉着应对、恪守职责、自救互救的能力。

(七)加强公众危机教育,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由人引起,也必由人治理。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城市地铁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力度,培养乘客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应急自救互救能力。香港“2·10”纵火事件中乘客面对火灾有序撤离并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反映出香港民众有着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技能。在加强公众危机教育方面,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公共安全制度,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公众乘车行为;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安全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通过新老媒体,以及利用地铁电子屏和车载电视等各类宣传渠道普及地铁安全应急常识,让公众学会使用安全锤、灭火器等必要应急设备,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定期开展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动员公众积极参与,让公众逐渐掌握避险方法。

(八)加快事后恢复赔偿,完善事后评估总结

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的善后处理是在危机事件快速处置以后的后续工作,主要包括政府和公安部门事后的事件调查工作、善后赔偿与心理安抚工作、评估总结工作等。事件调查工作是善后处理阶段的首要工作,要求立即查清人为事故灾难的起因,并做好伤亡人员的事后追踪等。同时要尽快完成赔偿和补助事宜,特别是对老、弱、病、残家庭的赔偿,还应做好心理援助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重建信心。此外要对救援行动过程中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政府和媒体既要分析救援行动的成功之处,也要分析总结其中的缺陷,并针对不足之处持续改进优化,以此进一步完善地铁应急预案,提高未来应对处置地铁人为事故灾难的能力。

说明: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12BGL108)、广东省高等教育“高校创新强校工程”特色创新项目“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地铁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016WTSCX00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下广东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研究(2012B031500010)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彭玲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应急管理研究[D].北京:长安大学,2014.

檀有志.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探析[C]//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09:122-128.endprint

卢文刚,舒迪远.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地铁系统脆弱性应急治理[J].行政论坛,2016(3):103-108.

杜宝玲.国外地铁火灾事故案例统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214-217.

袁勇,邱俊男.地铁火灾的原因与统计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7):26-31.

港铁纵火案4危14伤,狂徒曾高叫一获熟[EB/OL].(2017-02-11)[2017-08-10].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topnews/2017-02/3420303.html.

2017年港铁纵火案[EB/OL].维基百科,(2017-04-09)[2017-08-10].https://zh.wikipedia.org/zh-cn/2017港铁纵火案.

西蜀文青.香港地铁纵火事件的“锅”,究竟应该由谁来背?[EB/OL].(2017-02-12)[2017-08-10].http://mp.weixin.qq.com/s/2PpH_VpQP_sl9N9WIY_1Ng.

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105-108.

纵火案暴露港铁问题多,港铁无能[EB/OL].(2017-02-12)[2017-08-10].http://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20888.

港铁站商店下月起禁售打火机[EB/OL].(2017-02-22)[2017-08-10],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2/19936376.

[13]盧文刚.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119-124.

薛国星,段学军.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2(2):21-23.

庄禄虔,蔡宏光.浅议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联动指挥体系[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2):54-57.

卢文刚.脆弱性视阈下利用公交车报复社会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贵阳“2·27”公交事件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9):106-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
聚能水压爆破控制技术在城市地铁中的应用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地铁车辆转向架常见故障分析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运营物资库存管理思考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