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效果观察

2017-10-23高赫王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6期
关键词:耳廓

高赫 王琳

[摘要] 目的 观察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5例(100耳)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分析创面修复效果。 结果 85例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总有效率98.82%;修复前后SCL-90评分、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修复工作中扇形瘢痕组织瓣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将其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扇形瘢痕组织瓣;耳廓;瘢痕疙瘩

[中图分类号] R764.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6-0083-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 in repairing enucleated wound surface of the keloid of auricle

GAO He WANG Li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Dalian Central Hospital,Dalian 116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 in repairing enucleated wound surface of the keloid of auricle. Methods 85 patients (100 ears) with enucleated wound surface of auricle keloi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all given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 repair, and the wound heal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85 patients with enucleated wound surface of the keloid of auricle were given the repair by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82%;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L-90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pair(P<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repair of enucleated wound surface of the keloid of auricle,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 can achieve an ideal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scheme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an-shaped scar tissue flap;Auricle;Keloid

瘢痕疙瘩(keloid)是指皮膚伤口愈合后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耳廓则是瘢痕疙瘩多发部位,主要是因穿耳孔或外伤所致[1]。由于耳廓瘢痕疙瘩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痛感、瘙痒等情形,并对外观形态带来严重影响,容易加重患者身心负担[2]。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将瘢痕疙瘩内核彻底去除以实现治疗的目的[3]。然而,由于耳廓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形成的创面亦会对患者美观带来影响,所以必须接受进一步修复治疗。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5例(100耳)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71例;年龄28~44岁,平均(36.38±1.12)岁;病程1~6个月,平均(2.33±0.17)个月;瘢痕疙瘩体积0.06~2.21 cm3,平均(1.38±0.12)cm3;去核后创面1.11~2.24 cm2,平均(1.49±0.20)cm2;病变侧:单侧70例、双侧15例。纳入标准:①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

1.2 方法

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实施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具体步骤如下:于患者耳廓瘢痕疙瘩表面以及突出正常组织的基底部做两个C形切口,在扇形瘢痕组织瓣的蒂部相汇合,中间位置为瘢痕疙瘩内核切除范围,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沿着预先设计的手术切口将耳廓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锐性剥离2.5 mm左右的瘢痕组织瓣[4]。沿着基底部C形切口将整个瘢痕疙瘩及深面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仔细修正去核后形成的创面,将不必要的组织进一步切除后打磨扇形瘢痕组织瓣并将其完整覆盖于创面处并促使其曲面延展,尽量形成无褶皱的平面[5]。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对皮瓣血供的保护,同时观察耳廓形态是否平整,经微调至效果满意后采用5-0无张力尼龙线间断缝合扇形瘢痕组织瓣,适度加压包扎,待12 d左右即可拆线,拆线后抗瘢痕增生治疗6个月[6]。endprint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总有效率、SCL-90评分、生活质量选为观察指标,其中SCL-90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维度,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予以评估,单维度最高分2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包括躯体功能(10~30分)、躯体角色(4~8分)、躯体疼痛(2~12分)、总健康(5~25分)、生命力(4~24分)、社会功能(2~10分)、情感角色(3~6分)、心理健康(5~30分)8个维度,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7]。

1.4 疗效标准

依据随访1年结果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外观恢复正常;显效: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色泽接近正常或稍存在色素沉着;有效: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存在一定色差但并不十分明显;无效: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色差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总有效率分析

本次研究中85例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痊愈58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2%。

2.2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前后SCL-90评分比较

85例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维度均较修复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85例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较修复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有研究证实,耳廓瘢痕疙瘩的发生率在2.5%左右且近些年来呈明显上升态势,致病原因则是与创伤、感染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此其中穿耳孔则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耳廓瘢痕疙瘩诱发原因[9]。穿耳孔属于有创操作,上皮组织将会受到严重损伤,局部组织启动内源性修复,在电化学变化下诱导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以对其进行修复[10]。为防止耳孔自行愈合,绝大多数会置入异物以巩固形成的孔道,在异物刺激下机体正常修复机制受到严重感染,特别是金属异物置入后会改变电力场,细胞迁移机制被打破,细胞过度集聚之下形成瘢痕疙瘩[11]。此外,创伤后引发的感染同样会影响细胞迁移,继而引发神经性炎性反应,亦会形成瘢痕疙瘩。当前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案多样,如手术切除、放疗、激素治疗、加压治疗、冷冻治疗、硅胶膜局部使用等[12]。但是激素治疗容易引发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等并发症、放射治疗存在着辐射物质蓄积问题、硅胶模局部使用时美观度较差且不易固定、加压或冷冻治疗操作不便,使得手术切除仍然为首选临床治疗方案[13,14]。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手术治疗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术后形成的创面却仍然会对患者外观形态带来影响,所以如何予以彻底修复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

本次研究中85例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患者经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痊愈58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2%。在SCL-90评分、生活质量比较上,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则明显上升,修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在消除各项不良症状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原因在于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修复除了防止瘢痕疙瘩复发外,亦需要重塑耳廓的正常形态。而扇形瘢痕组织瓣最大程度上恢复了耳廓形态的完整性,解除了局部组织张力过大带来的影响,使得由其激活的机械信号通路被有效抑制,阻断了瘢痕疙瘩的形成以及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同时由于利用了原有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瘢痕组织瓣覆盖手术形成的创面,实现了局部无张力缝合的目标,为获取最佳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另外,本次研究亦对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指出,血运是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制备的皮瓣应尽量保留皮下血管,并且最大程度上促使耳廓瘢痕曲面向平面转化,以确保不会出现扇形瘢痕组织瓣坏死及血运障碍情形[15]。对于血运欠佳、无法继续修薄的瘢痕瓣,医务人员可采取划痕法,即:在原有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形成的瘢痕瓣做数个平行于蒂部的纵向划痕,以最大程度上保留皮下血管,提高局部组织血运效果,避免瘢痕瓣未成活或存在血运障碍等情形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修复工作中扇形瘢痕组织瓣可取得理想地治疗效果,值得将其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恩宇,田玉琴,郭庆生.转移皮瓣修复耳垂瘢痕疙瘩切除手术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14(10):948-949.

[2] 姚明明.手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10(6):25-26.

[3] 孙玉凯,李中华,王海琴,等.两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前瞻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5(8):85-89.

[4] 鲁开化,李威扬,马显杰,等.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及瘢痕组织瓣修复并及时放疗的方法介绍[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8):1495-1496.

[5] 历建强,纪育斌,亓晓茗,等.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4(22):1794-1795.

[6] 吕操,白忠,钮燕.多功能电离子手术综合治疗耳廓瘢痕疙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14(5):404-405.

[7] 张谊,张璃,林孝华,等.耳垂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7,10(4):634-636.

[8] 许俊.手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5(27):95-96.

[9] 何泽亮,唐勇,姚宗江,等.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J].中國组织工程研究,2015,10(7):1042-1046.

[10] 杨镓宁,吴冬梅,戴耕武,等.手术切除联合多种方法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 25(6):7-9.

[11] 邹德勇,黄蓉妮.耳廓瘢痕疙瘩治疗188例[J].宁夏医学杂志,2016,22(12):1254-1255.

[12] 吴有位,白忠.耳廓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6,20(10):105-107.

[13] 刘宁,黄金龙,刘育凤.保留瘢痕组织瓣的耳廓瘢痕疙瘩切除[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14(13):990-991.

[14] 张帆,张扬,高竞逾,等.耳部瘢痕疙瘩切除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4,10(4):5-7.

[15] 吕建刚.去核整复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4(10):949-950.

(收稿日期:2017-07-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耳廓
矫正耳廓,抓住21天的机会
耳廓完全离断伤13例再植
宝宝的耳朵长得不一样
搓耳
——护肾
苏氏定位法在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浅谈耳廓缺损的法医学鉴定
保护耳朵慎打耳洞
耳廓复合组织矫正耳廓畸形测量方法探讨
奇思妙想
运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