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的策略

2017-10-21陆丽宏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以身作则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摘要:读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家长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

关键词:营造氛围 以身作则 激发兴趣 快乐分享

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好传统。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无穷;一个民族如果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可见,读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养,那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只有培养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如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昵?首先,要培养儿童主动读书的意识。要努力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下面就儿童阅读兴趣培养浅谈几点策略。

一、常带孩子进书店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如果“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经常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海中,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 的气氛。每天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都很多,特别是周末或假期,这种读书氛围尤为浓厚。进书店看书的孩子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里这样的氛围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自然产生了“效应”。

书店是“藏书”最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图书齐全,有许多书都是孩子们喜欢读的。在书店里,他们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不用教他们,他们自己都会自觉翻开来读,这对吸引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 孩子在书店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书,这些书可能不在父母的选择之列。但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购买喜欢的书,体验到购书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

刚开始带孩子去书店时,家长可跟着孩子,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等孩子养成一些习惯后,家长和孩子—进书店就“分道扬镳”各看各的书去了。

在书店里,孩子选择的书籍,家长要给予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不能过早下令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但是,由于书店里书多,要是让孩子走马观花似的随意翻翻,那也很难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因此,父母在书店里也得想方设法找准最佳入手点。

(一)从“味道好”的书开始

阅读和吃东西一样,吃东西重视的是营养和味道,再有营养的饭菜如果味道不好孩子们就不会喜欢吃。就算被迫吃了一次,下一次也不会再吃。如果味道很好但是没有营养,那么也最好不要吃,即使吃了也会觉得毫无意义,没有吃下去的动力,会边吃边想“下次可不能吃”。所以,明智的阅读,就要选择“营养价值高、味道好”的书籍,但是对于较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什么书算是味道好的书呢,我个人认为,简短的故事情节对小孩子最有吸引力了。刚开始,可以引导小孩看精彩的故事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等。因为这些书里不但故事情节精彩,而且还蕴含着一个个道理,引导孩子阅读这些书,不但能让孩子们徜徉在精彩的故事情节里,还能让孩子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所以对刚开始学会阅读的孩子来说,这写书无疑“味道”最好。在学校里,孩子晨读刚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和“营养”相比,更要注重“味道”的要求。 孩子如果挑选到“味道好”的书,就会很快在班级一级学校传播开来。他们会沉浸在朋友推荐的书中,就自然而然的沉浸在书的趣味和书的教诲中。了解书的趣味之后,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渐渐去看更深的书。这就是为什么要先鼓励读“味道好”的书。

(二)从容易读的书开始

所谓好书就是容易读的书,否则再有意思的内容,如果书中语言表述很复杂,读下去难以理解,孩子也不会对它感兴趣。正如“外强中干”这句话所说的一样,那样的书里不会有什么内容。一般难读的书不会引发孩子们的“语言推测游戏”。“语言推测游戏”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带来点燃火花般惊喜的趣味,但是这种趣味只出现在孩子认识的词汇中。而“语言推测游戏”在不认识的词汇中则不可能发生,当然,如果词汇太简单,和自己的推测完全一致的话,又会使读者丧失继续想读下去的兴趣,就像让一个初中生看小学一年级的书一样会感到索然无味。有调查表明,最有意思的“语言推测游戏”是让孩子阅读此会认识达到75%的书,这正是最能带来趣味、也是最容易读的书。

(三)从漂亮的书开始

如果发现一本封面漂亮、设计有品位的书,不光是小孩子,就连大人也会从心底感到高兴。碰到这种书,我们首先会想到把它买下来,然后想把这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永远珍藏,有时还会想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所以说漂亮的书对读者就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是我们发现现在销售的儿童书籍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1. 和漂亮的装帧相比,一些儿童书籍的庄镇更注重吸引视觉的效果。强烈的基本色、喜剧的表情、刺激视觉的尺寸和模样......这样现象的出现,会让我们认为比起品位高的书,孩子更喜欢幼稚的东西,但其实是一个误会。比起基本色,孩子停留在混合的颜色上的时间通常会更久。研究结果显示,基本色图画孩子不想看两遍以上,但是混合的颜色会不厌其烦地看。且

2.书本“个头”不宜过大。童书不考虑孩子的体格,现在的趋势是把书愈做愈大。有的书大小竟然将近是小孩子个头的一半。让孩子捧这么庞大的一本書,孩子会感到体力上有所“超纲”,从而感觉到书的威胁,这会成为孩子和书亲近的障碍。漂亮的书应该是孩子抓在手中的书,是具有魅力的颜色,能让孩子的眼睛长时间停留在上面的书。这样的书会把孩子带进阅读的快乐之中。

二、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贴身教师。可见,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言传身教。有些父母自己整天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去看书,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把电视音量调得很大,让孩子就在家长身边即电视旁边阅读,效果可想而知。鼓励孩子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你也在阅读。 根据2004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和韩国出版研究所的统计,韩国成年人每年平均只读一本书。这个数字是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六分之一,是美国的四分之一。现在韩国成年人的阅读量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根据统计厅发表1996年国民阅读现状调查,韩国成年男女的阅读量年平均不过4。2本,这里面一年中一本书都不看的人占36。5%,一年中一本书都不买的更是高达51%。 以一年阅读不到三本的成年人为对象,进行有关“不阅读的理由”问卷调查显示,87%的答案都是没有时间,但这个答案与事实相反。并不是有人生下来就有多一点的时间阅读。区别就在于,有人能从二十四小时里抽出时间来阅读。 实际上走访几个房地产中介就会明白,那里大致有三种情景。最常看到的是在一起打牌,也有看电视和听广播的,间或也会看到在看书的人。区别在于他们用不同方式打发自己的时间,而不是你有时间,我没时间。 家庭指导阅读的作用,就是要使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愿意彻头彻尾完全按照父母的榜样去做。所以,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阅读分钟。

三、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很多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家长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如果就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那又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家长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要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只有让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才能让孩子们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不管家长自己平时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样的亲子共读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每当在孩子主动地拿起书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来阅读他们所感兴趣的书籍。和独自安静地在某个角落里看书相比,小孩子更愿意受到别人的关注,喜欢热闹。这也是孩子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阅读时是一个人,没有声音的刺激。因此要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家长们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不妨陪他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就像他们小时候要我们在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们指导着他来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我们在一旁对读音、断句等加以指导就可以了。这样慢慢地等孩子们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后,就会自己来阅读了。

四、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乐趣

家长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读书的乐趣,当然家长还要让他有成就感。在孩子还不会阅读的时候,都是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但当孩子能自己看书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后,家长就应该尝试着放手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不经意地去创造一些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机会,比如当家长做家务累得瘫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请求孩子给自己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帮助自己放松精神。通常这时候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也可以通过给父母讲故事的方式,帮助父母消除一天的疲劳。同时,孩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更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孩子讲完后,我们要给予赞许,这样孩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要引导他进步。给他指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以及讲述不当的地方。这样他的进步才会更明显。

要努力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

五、和孩子聊书

家长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就会习惯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復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调查发现,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这样,孩子会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我们发现:人们在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后,这件事情就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认同。而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我们家长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决乐。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 活的理解也由此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聊书”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去发现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大人如果通过要求孩子“再读”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通过自己读,读完后能与孩子开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会去重读。在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大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 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式,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大人并不总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孩子成长。

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训练和培养,使孩子养成这一终身受益的习惯。

附:

作者:陆丽宏

通讯地址: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

联系电话:13211328845

邮编:530699

工作单位: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

猜你喜欢

以身作则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