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的中苏舞蹈交流

2017-10-21赵金领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苏联

赵金领

摘要:在建国初期,苏联给予了中国巨大的帮助,中苏两国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流。在文中,则主要是从舞蹈艺术方面,就建国初期的中苏舞蹈教练展开探讨,以期可以辩证的看待建国初期中苏之间的舞蹈交流。

关键词:舞蹈交流;中国;苏联;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国际形势,苏联在1949年10月2日就与我国建交,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而我国在外交上也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借鉴了苏联的诸多经验。从建国到1960年中苏关系的破裂,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与苏联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舞蹈方面,中苏两国也多有交流,而苏联在舞蹈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深远。不过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影响,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的社会条件,更加理性地看待中苏舞蹈交流的这个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时期中苏舞蹈交流是不平衡的,不对等的,苏联在交流中处于强势地位。

一、苏联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一)对题材选择上的影响。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舞蹈事业百废待兴,面对流落在乡村田野丰富的民间舞以及戏曲中遗存的古代舞蹈,我国的舞蹈家都曾广泛地挖掘、采集。而如何用舞蹈反映现实的生活,苏联则给予了我们舞蹈工作者很多想法。

1.1952年11月20日至1953年1月10日,苏联红旗歌舞团最早来我国进行访问演出,中国随团学习组在演出期间认真学习,整理出《学习苏军红旗歌舞团的舞蹈艺术》一文。红旗歌舞团艺术指导、俄罗斯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维尔斯基对我国部队舞蹈提出了意见,他指出我国的部队舞蹈应当善于从民间舞和古典舞当中提取营养,来表现新的生活。

2.1954年9月25日至12月3日,苏联国立民间舞蹈团来我国访问演出,以吴晓邦为首的学习组随团观摩并组织了多次研讨会,编辑了《论民间舞蹈》一书。书中莫伊塞耶夫认为中国舞蹈工作者首先要从中国民间舞和古典舞中选出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的成分,进而提高表演水平以表现当下的题材。

3.1959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苏联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来我国访问演出,除了上演《天鹅湖》《吉赛尔》等芭蕾名剧,还上演了现实题材的《宝石花》和《雷电的铁路》,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故事,使我国在舞剧题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对舞蹈教学上的影响。

由于当时“全面苏化”的影响,我国邀请苏联舞蹈专家来华讲学,并协助我们筹备北京舞蹈学校,因此我国早期的舞蹈教育有很多都受此影响。尤其苏联“培养具有全面舞蹈能力的演员”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53年底,我国聘请苏联舞蹈专家、莫斯科舞蹈学校的教员奥尔格·亚历山德罗芙娜·伊丽娜来华指导工作,在伊丽娜考察了中国舞蹈界的现状之后,在与我国舞蹈界人士的座谈会上介绍了苏联的舞蹈现状和苏联的一些舞蹈学校的经验,并提出要举行舞蹈教师训练班以解决北京舞蹈学校的师资问题。

2.1954年9月,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在学校成立之时,就明确了要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为标准,课程设置也多突出舞蹈表演和个人技艺。

3.1955年12月2日至1957年底,北京舞蹈学校举办了第一届舞蹈编导班,苏联舞蹈编导专家、俄罗斯共和国功勋演员维克多·伊万诺维奇·查普林担任首席教师;1958年至1959年,北京舞蹈学校举办了第二届舞蹈编导班,苏联舞蹈表演、教学和编导专家彼·安·古雪夫担任首席教师。

(三)对舞剧创作上的影响。

在舞剧的创作上,苏联专家的影响更为巨大,在北京舞蹈学校建校初期直接参与到舞剧《鱼美人》和《宝莲灯》的创作当中,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54年10月26日至1955年1月5日,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来华演出了芭蕾舞剧《天鹅湖》《巴黎圣母院》和《阿伊波利特医生》。演出期间,中苏舞蹈界人士多次举行研讨会,分别讨论了“怎样做一个舞剧导演”、“关于现实题材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经过及其他”等问题。这对我国舞剧的创作方面帮助很大。

2.在北京舞蹈学校两届的编导班里,分别产生了中国早期民族舞剧的成功之作——《宝莲灯》和《鱼美人》,这两部舞剧都借鉴了芭蕾舞剧的表演艺术形式。查普林和古雪夫两位艺术大师在舞剧创作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辩证地看待中苏舞蹈交流

苏联对中国舞蹈方面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的确使得中国的舞蹈事业迅速地从无到有,最终硕果累累。但是这种影响在今天看来更应该辩证地看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对这种影响进行反思,分析如下:

(一)帮助巨大,影响深远。

在当时“独尊苏联”的社会背景下,苏联影响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而且这些影响也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比如苏联有众多的舞蹈团体访华演出,使得我们见到了不同风格的舞蹈样式,也为我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除此之外,苏联还在我国舞蹈教育的探索之路上施以援手,这种无私的精神都是令人难忘的。

(二)过分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

苏联在十月革命以后,舞蹈创作强调现实主义的思路,我国舞蹈家也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努力挖掘我国的舞蹈资源,但是过分反映现实的思路使得我国舞蹈编导家们视野变窄。于是就出现了舞蹈和舞剧作品中多出现“正面人物必然打倒反面人物”等情节、“反映革命题材的作品占主导地位”等问题。甚至时至今日,我们在舞蹈创作上都“一本正经”,而活泼幽默的舞蹈少之又少。

(三)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苏联的舞蹈教育以严格的科学程序来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忽略了對学生文化课程的培养。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并严重制约着我国舞蹈人才的整体水平,甚至才有了“文化课学不好才要学跳舞”的社会风气的出现。我们还应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做一个有文化的习“舞”之人。

总的来说,苏联对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更应“正本清源”地认真反思苏联对我国在舞蹈方面的帮助。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而且笔者也认为,这对认清当下的舞蹈界的一些困境也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梁伯枢.苏联专家在中国的故事[J].特别策划,2015.

[4]盛婕.忆往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中国苏联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应对自然灾害工作中社会互济的历史考察
武装保护苏联
“好干部”与“坏干部”:建国初期我国干部的培养与惩戒(1949—1956年)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浅析建国初期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