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低段朗读

2017-10-21何君

魅力中国 2017年40期
关键词:低段朗读小学

何君

摘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 ;低段 ; 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法宝。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巩固认知字词,提高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它落实了素质教育,是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课标的阅读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低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学段都把朗读的目标写在了前面,可见其重要性。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对此也深有感触,特此针对小学低段的朗读指导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放低起点兴趣为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要求或者教孩子朗读阅读之前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应该让孩子爱上朗读,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首先父母要爱上朗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班上每天都要求家长们和孩子共同阅读,对于坚持了亲子阅读的家庭我们每周会进行评比。这样一来班上不少孩子爱上了书,有了对书的爱,相信孩子从情感上愿意读。其次教师示范引领,漫步朗读的美妙时刻。课堂上我会经常范读,通过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们感受朗读的美。我每次朗读完都会看到孩子们陶醉崇拜的眼神,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还读出了他们朗读的渴望。有了这种渴望我相信孩子们会爱上朗读,有了对朗读的爱相信他们会积极参与朗读。第三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活动促进兴趣的养成。班上课堂上我们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通过同伴竞争,抓住孩子不服输的精神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

二、“四到”低段朗读的法宝

低段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首先,读“望天书”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才进学校,一切的习惯都还有待养成,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即人们常说的读“望天书”。针对这个问题,我时我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到”。即注意力要集中,眼睛看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个方法很多老师都知道,但是一定要落实。朱熹也曾说过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三、读正确读准字音读流利低段朗读的基础

低段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很多孩子的识字量都非常少,所以要让孩子朗读一定要让孩子读正确读准字音课前一定要让孩子充分的预习,一年级的老师还应该经常采用口授教读的形式,让孩子会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低段的课文有很多的词串、韵文、儿歌,篇幅比较短小,这个目标还是非常容易达到,只有孩子会读了,才能谈得上情感朗读。

四、放声朗读自信的体现

朱熹曾说:“读书需字字响亮。”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就是朗声阅读,把书面语言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这里放声读不是大声的吼读是在保护孩子嗓音的情况下尽量地大一点,长期的训练可以克服孩子不敢大声阅读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也能很好地培养孩子大胆交流的习惯,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指导朗读技巧, 训练朗读能力

低段孩子的朗读虽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要求太高,但也要慢慢教给孩子朗读的技巧, 朗读一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停顿、轻重、快慢、虚实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现出来。每篇课文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一个重点进行训练。

1、 注意停顿。

2、 在朗读时,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语法上的停顿。

3、确定朗读的重音。

4、快慢适宜。

5、词语的连贯性,轻声词的恰当处理。

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增加朗读的趣味性,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1.分角色朗讀。

这种朗读方式对对话描写的语段较为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2、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竞赛激励朗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活动,比如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把竞争机制引进朗读的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可以积累词汇、句式,练习各种表达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了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薛利花 《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3、吴红霞 《语文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4、赖正清 《对小学朗读的多元分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朗读小学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